杨兰芳,李跃琼*,张 丽
(1.富民县永定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富民 650400;2.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昆明 650106)
农业发展与否,关乎农民脱贫致富、能否奔小康,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持续促进农业向好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
永定街道地处富民县城及周边,距省会昆明23 km,是滇东北进入昆明之要津,素有“滇北锁钥”之称。街道所在地海拔1968 m,辖区内最高海拔为龙马村委会金铜盆山,海拔2817 m,最低海拔为河东村委会小瓦房村,海拔1455 m。属典型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无霜期245 d、年日照时数2287 h、年平均降雨量846.5 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截至2020年,永定街道常住人口40 688人,乡村人口27 767人,国土面积152.6 km2,耕地面积837.3 hm2(其中水田面积412.4 hm2,旱地面积424.9 hm2)。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永定街道农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果蔬种植占比越来越高。河东村委会种植大树杨梅175.07 hm2,实现年经济收入600万元,成为富民县杨梅种植大村;2020年发展种植果桑40.67 hm2。白石岩村委会发展冬桃80 hm2,实现年经济收入400余万元。拖担村委会充分利用高山地理气候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山药53.33 hm2、鱼腥草40 hm2、马刺蓟20 hm2,年产值2000余万元。南营、北营两个村委会共发展种植豌豆333.33 hm2,利用便利的交通使豌豆产品远销省内外,年产值达700余万元。清河村委会发展种植食用玫瑰80 hm2,实现年产值800余万元,实现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龙马村委会种植核桃217.33 hm2,年产值近100万元。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永定街道种植业向山区、半山区推进。但山区、半山区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水利建设薄弱,沟渠配套不合理、不均衡。一是虽然山区有配套的沟渠,但覆盖面小,受益面积有限,大部分农业用地仍缺少配套沟渠;有的地方配套水窖、水池灌溉,但由于降雨量有限,永定街道种植业仍处于靠天吃饭阶段,制约了种植业的发展。二是种植业集群基本形成,但存储设施欠缺,各种农产品没有配套存储设施。三是农产品生产主要在山区、半山区,大多数生产区无销售集散地,生产出的农产品需要运至县城销售,增加了生产成本;还有经销商在车流量大的昆禄公路边收购南营、北营两个村委会的鲜食豌豆,购销过程中潜在安全风险较高。
永定街道种植业集群初步形成,先后成立了农技协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共5个。但由于各种原因,成立后的农技协、专业合作社未形成统一标准进行生产、销售工作,各农技协会员和各专业合作社社员仍然是自主种植和销售。农技协也积极组织技术培训、外出考察等活动,但受资金因素限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有限,带动效果不明显。由于难以统一标准,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销售价格波动较大,未能形成良品优势。
目前,农村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工作,农业劳动力趋于老龄化。老年人受文化水平约束及固有思维影响,对新事物、新思想接受能力偏低,转化新科技的能力较弱,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老年人身体素质逐渐降低,没有精力对田地进行精细管理,制约了农产品向“高、特、优”方向的发展,使当地农业进一步升级发展的步伐缓慢。
20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耕作的积极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零散的土地种植现状,难以推动种植业规模化发展。
一是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以就近市场批发零售为主,本地市场容积率小,常常造成产品滞销,打击了种植户的积极性。二是永定街道没有规模化的种植业,都是农户零散种植。三是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农产品品牌少,缺乏叫得响的品牌,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根据各村海拔、地形、地貌、土壤情况、水利资源等条件对各村种植业进行合理规划,有效发挥各地自然、劳动力优势,发展适宜本村的种植业产业。
一是利用河东、南营、兴贡片区肥沃的土壤及马拉水库、兴贡水库优质的水源发展绿色高产水稻产区,大力实施稻田养鱼、减肥增效,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减少螳螂川沿岸的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利用南北营片区优质的土壤发展种植旱地粮食作物、秋冬季豆菜产业;龙马村委会利用优质土壤、高山气候及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拖担村和清河片区发展高山特色蔬菜产业。三是做好河东、白石岩片区杨梅、冬桃提质增效工作,把杨梅和冬桃产业做成富民县一张靓丽的“名片”。四是利用清河、兴贡、南北营片区优质的水源大力发展种植食用玫瑰;永一、瓦窑、北邑3个片区利用土壤、水利、交通等优势发展种植蔬菜。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清河、拖担、龙马、白石岩等山区村委会土壤肥沃,非常适宜发展高山特色蔬菜及林果产业,但由于受地形、水源的影响使种植业发展受限。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旱季缺水严重,雨季容易造成内涝、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有水源的地方修建沟渠,旱季引流灌溉,雨季分流排涝;无水源的地方建设大、小水窖,雨季收集雨水用于旱季灌溉。依托村村通工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及众筹资金,修通、硬化各自然村的主要道路,方便农产品运输。
2.筹措资金建设收储设施。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在拖担、河东、白石岩等农产品生产集聚地建设冷库收储、保鲜设施。利用村公共集体宅基地建设收储设施,不仅能盘活村集体资产,而且还能更好的储存农产品,有效延长农产品上市时间。
3.筹措资金建设集中采购场所。目前永定街道没有农产品就近采购场所,要积极筹措资金利用村集体闲置公用场地建设农产品采购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力度。
一是筹建成立农技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形成合力,在有经济实力的村委会鼓励农技协、合作社适当收取会员费;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农技协进行产品换代升级和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二是鼓励各专业合作社、农技协成员走出去,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合作,促进品种改进,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三是加大科技力量投入,提升农技协、专业合作社成员的科技素质,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资金政策投入,鼓励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大学毕业生回到农村发展种植业。加强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一支能扎根农村的农业技术骨干;打造一支用得上、留得住、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具有社会地位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动种植业发展。
积极鼓励生产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土地集约化发展,把土地集中起来用于发展种植业。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充分利用村集体林地、果园、荒山、荒坡、小水库、小坝塘和机动田(地)等大力发展适宜本地的种植产业。
高原特色农业谱新篇
一是加大发展农村电商力度,建立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农产品的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农产品销售。二是充分发挥永定街道的区位优势,引进、培育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三是立足永定街道种植业优势,创建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竞争力,积极申报果蔬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品牌认证,打造兴农、富农、强农的区域公共品牌,促进种植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