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秦加树 ,李正涛
(1.华坪县种子管理站,云南华坪 674800;2.华坪县农广校,云南华坪 674800)
为加快鲜食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为品种审定和布局提供依据,2020年华坪县种子管理站在丽江市种子管理站的指导下,开展了云南省鲜食玉米区域性自主品种(系)第一季(春季)试验。
试验地位于华坪县荣将镇膏泽村6组,海拔1145m,田块方正,光照充足,排灌方便。土壤为沙壤土,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上,肥力一致,前作为豌豆,收获后两犁两耙,平整备种。
参试品种(系)共8个(含对照),鲜食糯玉米A组品种(见表1)。
表1 参试品种及来源
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小区长5 m,宽4 m,5行区等行距种植,行距 80 cm,塘距40 cm,每塘留2株,种植密度为每亩4100株,实收小区中间3行计产(12 m2),四周设保护行。为防止花粉直感造成相互影响,每品种应在边行至少套袋自交20株(穗),套袋隔离直至采摘。
1.4.1 播种
试验田播种期2020年1月16日,地膜覆盖种植。播种前10 d,田块浇水后待土壤水分保持在60%时播种,全部作业在1 d内完成。
1.4.2 苗期管理
幼苗出苗后在叶尖与地膜接触时及时破膜通风,防止膜内高温烫伤幼苗,同时亩撒施1 kg辛硫磷颗粒于植株基部周围,防止地下害虫为害,苗出齐后用细土压实地膜,保持土壤温湿度。
2020年2月13日,幼苗3叶1心时缺塘补苗和间苗,每塘保苗3株;2020年3月18日拔节初期定苗,每塘保苗2株,除去多余弱苗和过强的壮苗,保留生长一致的中等苗。
1.4.3 施肥
播种前开沟施足底肥,亩施18∶9∶5的玉米专用复合肥40 kg作底肥,后覆土起垄打塘点播,并追肥2次。2020年2月13日3叶1心时亩追施尿素30 kg;2020年4月10日大喇叭口期亩追施玉米专用复合肥40 kg。
1.4.4 灌溉
试验期间共灌水5次,自播种后根据土壤墒情,做到适时灌水。第1次2020年2月13日;第2次2020年3月3日;第3次2020年3月20日;第4次2020年4月16日;第5次2020年5月1日。
1.4.5 除分蘖
为减少营养损失,幼苗长至6~7叶时及时去除分蘖苗。
1.4.6 病虫害防治
整个生育期共防治虫害5次。其中苗期在2020年3月2日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草地贪叶蛾1次;后期分别在2020年2月20日、3月20日、4月2日、4月20日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及2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 + 25%烯啶虫胺可溶粉剂15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蚜虫4次。
参试品种(系)出苗期10~12 d,景糯26、傣玉糯1号、石糯2号(CK)最快。各品种(系)全生育期106~111 d较接近,石糯2号最短,景糯26、傣玉糯1号最长(见表2)。
表2 各品种(系)生育期调查比较表(月/日)
参试品种(系)株高210~260 cm,景傣彩糯55最高;丽糯2号最矮;穗位高70~95 cm,均未超过1 m;石糯2号(CK)株型为披散型;缅宁糯1号、玉甜糯1号、景傣彩糯55为紧凑型,其余品种(系)为半紧凑型;双穗率以傣玉糯1号最高为29%,石糯2号最低为0;各品种(系)空秆率均为0(见表3)。
表3 各品种(系)植株性状调查比较表
表4 各品种(系)果穗性状比较表
参试品种(系)穗长18.5~21.8 cm,石糯2号(CK)最长,丽糯2号和玉甜糯1号最短;穗粗4.5~6 cm,傣玉糯1号最粗;秃尖景糯26、缅宁糯1号最长为4.3 cm;傣玉糯1号穗行数最多为16~20行;景糯26行粒数最多为35粒,其余品种(系)28~34粒;鲜百粒重石糯2号最重为55.4 g,其余品种(系)33.4~45 g;景傣彩糯55、玉彩糯7号、石糯2号穗型为长锥型,其余品种(系)为圆筒型;景傣彩糯55、玉彩糯7号粒型为半马齿型,其余品种(系)均为马齿型;玉甜糯1号、玉彩糯7号、傣玉糯1号和石糯2号粒色为白色,其余品种为紫色;各品种(系)轴色均为白色。
表5 各品种(系)抗逆性调查比较表
参试品种(系)均抗倒伏,仅景傣彩糯55倒折率为2%;景糯26、缅宁糯1号、玉甜糯1号、玉彩糯7号、傣玉糯1号锈病等级1级,其余品种(系)为3级;景糯26、景傣彩糯55大斑病等级5级,其余品种(系)为3级;各品种(系)小斑病、纹枯病等级均为3级;均未发生玉米螟为害。
表6 各品种(系)产量比较表
去苞叶鲜果穗重石糯2号(CK)亩产1081 kg,傣玉糯1号亩产1580.8 kg,比对照增产499.8 kg,增46.2%;玉甜糯1号亩产1320.7 kg,比对照增产239.7 kg,增22.2%;玉彩糯7号亩产1200.6 kg,比对照增产119.6 kg,增长11.1%;其余品种(系)增产不显著。
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中傣玉糯1号、玉甜糯1号、玉彩糯7号亩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分别增产46.2%、22.2%和11.1%,增产显著,且在生育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等方面表现相对较好,具有推广应用潜力,建议下一步将继续开展第二季(夏季)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进一步掌握其品种特征特性,为审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