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锋,陈志武,冉慕光,李光明,黄永军,张勇华,赵仕懂
(1佛冈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清远 511600)(2清远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广东 清远 511500)(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 广东 广州 510000)(4佛冈县人民医院骨科 广东 清远 511600)
骨关节创伤性损伤是一种骨科常见病,近年来,在我国交通业、建筑业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推进的背景下,骨关节创伤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骨关节创伤性损伤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极易导致患者丧失关节功能,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3]。CT是目前临床诊断骨关节创伤性损伤的常用方法,但存在辐射危害的副作用,部分患者不能接受,如何在保证CT扫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基于此,本文选定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佛冈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10例老年骨关节创伤性损伤患者,分组予以不同剂量CT检查,报道如下。
选定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佛冈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10例老年骨关节创伤性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CT组与低剂量CT组,各55例。低剂量CT组中29例男性,2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60~80岁,平均(70.62±3.71)岁;受伤时间在2~11 h,平均(6.52±1.34)h;受伤原因:32例交通事故、20例高处坠落、3例击打;创伤类型:11例肩关节骨折、12例腕关节骨折、12例踝关节骨折、10例肘关节骨折、10例膝关节骨折。常规CT组中30例男性,2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61~79岁,平均(70.65±3.68)岁;受伤时间在3~10 h,平均(6.54±1.31)h;受伤原因:31例交通事故、22例高处坠落、2例击打;创伤类型:12例肩关节骨折、12例腕关节骨折、11例踝关节骨折、10例肘关节骨折、10例膝关节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受伤时间、受伤原因、创伤类型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60周岁;②患者均在发病12h内入院治疗;③意识清醒、对答切题者;④患者均存在明显外伤史,均为首次创伤、受损;⑤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肺部存在伪影者;③中途从此项研究退出者;④合并帕金森、幽闭恐惧症、痴呆者;⑤配合度、依从性较差者;⑥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衰竭者;⑦过敏体质者。
采用SOMATOM Definition16和64排螺旋CT检查,检查前5 h告知患者禁食,医务工作者向患者介绍CT检查相关注意事项。低剂量CT组:扫描参数:电流20 mAs,电压100 kV,扫描层厚度5.0 mm,重建图像层厚度1.0 mm,间隔0.625 mm。常规CT组:扫描参数:电流120 mAs,电压120 kV,扫描层厚度5.0 mm,重建图像层厚度1.0 mm,间隔0.625 mm。扫描时间是0.5 r/s,一次完整扫描时间为10~12 s。完成扫描之后将图像传送至工作站,由同2名具有相关资格证书、临床经验丰富的CT医师完成阅片。
观察指标:①疾病检出率:统计两组肩关节骨折、腕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折、肘关节骨折、膝关节骨折检出率。②图像质量优良率评价标准:图像模糊,伪影严重,诊断受影响计1分,图像存在部分伪影,略模糊,诊断不受影响计2分,图像一般,诊断不受影响计3分,图像对比度较好,清晰计4分,图像对比度良好,清晰计5分。5分为优,3~4分为良,1~2分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55×100.00%。③辐射剂量:包括ED(有效剂量)以及DLP(剂量长度乘积)。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配对t检验(组内比较)及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低剂量CT组肩关节骨折(21.82%)、腕关节骨折(20.00%)、踝关节骨折(18.18%)、肘关节骨折(18.18%)、膝关节骨折(18.18%)检出率与常规CT组(18.18%、21.82%、21.82%、18.18%、18.1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疾病检出率比较[n(%)]
低剂量CT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6.36%)与常规CT组(9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n(%)]
低剂量CT组ED以及DLP均显著低于常规CT组(P<0.05),见表3。
表3 辐射剂量比较(±s)
表3 辐射剂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ED/mSv DLP/(mGy·cm)常规CT组 553.92±1.46248.26±21.17低剂量CT组 550.82±0.1662.85±6.43 t 15.65362.149 P 0.000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被应用于临床,在骨科疾病等多个领域诊断中取得了一定成就,CT与X线比较,密度、组织分辨率较高,可以对病变范围进行准确的界定,全面地评价创伤范围、程度,例如肌腱、韧带损伤程度、关节囊损伤程度、骨折情况等,进而指导临床治疗[4-5]。但CT检查往往存在辐射剂量的影响,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本研究显示,低剂量CT组肩关节骨折(21.82%)、腕关节骨折(20.00%)、踝关节骨折(18.18%)、肘关节骨折(18.18%)、膝关节骨折(18.18%)检出率与常规CT组(18.18%、21.82%、21.82%、18.18%、18.18%)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6.36%)与常规CT组(9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组ED以及DLP均显著低于常规CT组(P<0.05)。表明老年骨关节创伤性损伤诊断中低剂量CT诊断效能较强,且辐射剂量较低。分析如下:随着扫描剂量的降低,图像质量也会降低,导致扫描结构模糊,图像伪影增加,提高了临床诊断难度。为了不影响临床诊断,通过SAFIRE迭代重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可及时将螺旋伪影去除,对图像噪声进行数字优化,即便是降低了CT扫描剂量,也不会影响图像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CT应用于老年骨关节创伤性损伤诊断中,容易产生金属夹伪影干扰,形成放射状伪影,进而影响图像质量,故临床在诊断过程中,应调整扫描方法,促使扫描层面与金属长轴平行,减少金属对临床诊断的干扰[6]。
综上所述,低剂量CT可提高老年骨关节创伤性损伤检出率、图像优良率,且不会增加辐射剂量,安全性较高,值得大力推广,给更多老年骨关节创伤性损伤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