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娟,姜纪飞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乳腺癌属于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120万癌症患者,每年有50万患者死于乳腺癌[1]。且随着社会压力的升高,乳腺癌发病率持续升高,且逐步年轻化[2]。乳腺癌对女性生命健康、生存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3]。临床尚未明确该病的发病原因,仅仅通过既往病史和体格检查,难以准确诊断患者疾病[4]。所以,临床多采用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进行筛查。随着临床对乳腺癌认识的加深,有研究学者指出,乳腺癌患者的超声表现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学存在一定关系[5]。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主要分析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表现和免疫组化学的关系,报道如下。
对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9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34~70岁,平均年龄(52.38±8.19)岁。入选标准为乳腺原发病灶患者在我院术前行常规超声诊断并有完整超声图像、临床、病理资料。
检查由东芝Aplio 400、Philip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完成,高频线阵探头频率设置为4 MHz~12 MHz。由我科两位超声诊断医师对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最后记录分析结果,如出现原则性不一致,则通过二者协商后决定。在二维灰阶图像上测量肿块的大小,观察形态、边界、回声、纵横比,判断是否有钙化、毛刺、成角。彩色多普勒模式下观察肿块的血供情况,根据Adler半定量分析法对肿块血流进行分级。
196例患者的肿瘤直径在0.79~9.63 cm,平均直径是(5.21±2.17)cm,其中肿瘤直径在2 cm以上患者有106例,直径在2 cm及以下患者有90例;肿瘤表现:肿瘤形态不规则患者有130例,形态规则患者有66例;肿瘤边缘情况:毛刺征患者有114例,无毛刺征患者有82例;纵横比情况:纵横比>1的患者有140例,纵横比≤1的患者有56例;钙化情况:有微小钙化患者106例,无微小钙化患者有90例;内部回声情况:内部低回声患者有136例,等/混合回声患者有60例;回声衰减情况:后方回声衰减患者有84例,后方回声无衰减患者有112例;血供分级情况:0~1级患者有82例,2~3级患者有114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有92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有104例。
196例患者中,其中ER阳性患者有128例,阳性率为65.31%(128/196);PR阳性患者114例,阳性率为58.16%(114/196);Ki-67阳性患者132例,阳性率为67.35%(132/196);Cerb-2阳性患者102例,阳性率为52.04%(102/196)。
ER阳性患者具有肿瘤直径多在2 cm及以下、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边缘毛刺征、血供分级为0~1级、无淋巴结转移超声特征;PR阳性患者具有肿瘤边缘毛刺征、纵横比≤1、微小钙化、内部等/混合回声、后方有回声衰减、血供分级2~3级、无淋巴结转移超声特征;Ki-67阳性患者具有肿瘤2 cm以上、微小钙化、后方有回声衰减、血供分级2~3级、有淋巴结转移超声特征;Cerb-2阳性患者具有纵横比>1、后方有回声衰减、血供分级2~3级、有淋巴结转移超声特征。见表1。
表1 相关性分析[n(%)]
临床认为,乳腺癌病灶的大小和肿瘤分期存在直接关系,病灶越大,患者的临床分期越晚,疾病恶性程度越高。Ki-67是被临床肯定的一种细胞核增殖标志基因,其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存在直接关系,肿瘤越大则Ki-67的表达率越高。且有研究明确指出,Ki-67阳性患者的乳腺癌早期复发率非常高。边缘毛刺征属于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的主要信息,毛刺征是因肿瘤病灶朝周围接地组织逐步浸润性生长导致的一种异常表现。ER阴性、PR阴性往往提示患者乳腺癌患者的分化情况比较差,恶心程度比较高,预后不良概率高。所以肿瘤毛刺征患者的ER阳性及PR阳性率显著更高。Cerb-2是乳腺癌预测预后的重要因子,Cerb-2基因扩增会导致Cerb-2受体蛋白过度表达,随着表达越多,浸润性越强、预后越差。纵横比也属于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指标,有研究明确指出,乳腺癌患者的纵横比>1,但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纵横比<1[6]。纵横比>1往往意味着肿块组织的生长已经脱离正常速度,所以前后径明显增大,这一指标可辅助临床鉴别患者乳腺肿瘤良恶性。微小钙化是病灶局部坏死造成的钙盐沉积现象,也是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征象之一。微小钙化主要指<1 mm的钙化,多以簇状分布。存在微小钙化的乳腺癌患者往往伴有相对严重的乳腺癌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率也比较高[7]。
由上可知,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表现和免疫组化学存在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