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国尧,路旭东,钱萍艳(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南京 214023)
肺结节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先天肺部组织发育不良、感染、肺不张、肺结核及肿瘤等均可引起肺结节。当前临床根据肺结节的大小,将肺结节分为微小结节和小结节,其中结节直径小于5 mm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1]。肺小结节作为临床慢性疾病,当前临床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则根据结节大小及性质等进行选择。因此,明确的病情诊断是尽早对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和监测预后效果的关键[2]。常规检查CT辐射剂量较大,多次检查,可能对患者引起不必要的辐射危害,患者接受度较低,低辐射剂量的CT检查手段成为临床诊断趋势[3]。基于此,本文就低剂量CT在诊断肺小结节方面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诊治的120例肺小结节患者,所选对象均行CT扫描检查,根据CT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60例)和低剂量组(60例),常规剂量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32±12.01)岁;结节直径5~10 mm,平均结节直径(7.86±0.68)mm。低剂量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77±11.54)岁;结节直径5~10 mm,平均结节直径(7.32±0.79)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组时均存在咳痰、咳嗽、胸闷及胸痛等症状;②既往病史资料完整者;③患者对碘造影剂无过敏史。
排除标准:①存在表达障碍或精神病史者;②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者;③存在凝血功能、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者。
引导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叮嘱双臂上举,使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机进行检查,扫描定位线位于患者胸锁关节上约5 cm处,叮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待患者屏气后实施扫描操作,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肺部(由肺尖至肺底)。
1.2.1 常规剂量组 常规剂量组患者CT检查设置参数如下:管电流250 mA、管电压120 kV、扫描厚度5 mm、扫描时间7~10 s、扫描间隔5 mm。
1.2.2 低剂量组 低剂量组患者CT检查设置参数如下:螺距≤1,机架旋转时间0.5 s,扫描矩阵为512×512,管电压100 kV,管电流参考值60 mAs,层厚1.0 mm,间距0.8 mm;肺窗窗宽为-650~-600 HU,窗位为1500~1600 HU。
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节结果给予薄层重建,并对获取图像进行后处理。所拍摄的图像纵隔窗观察窗宽为350 HU,窗位为40 HU,肺窗窗宽为-1600 HU,窗位为-700 HU,由2名资深影像学医师对图像进行评阅。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等辐射参数及检测准确率。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低剂量组患者的CTDIW、DLP等辐射参数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方式的扫描辐射剂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检查方式的扫描辐射剂量对比(±s)
组别 例数 CTDIW/mGy DLP/(mGy·cm)常规剂量组 6045.03±5.97138.97±30.11低剂量组 6028.94±3.8435.14±4.03 t 17.55826.475 P 0.0000.000
低剂量组患者的肺小结节检出率为96.67%,高于常规剂量组的93.33%,但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小结节检出率对比[n(%)]
肺内结节多是由于肺部感染、肺间质纤维化或者肺内出血等多种情况导致,肺内结节在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有时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胸闷气急、发绀等多种症状[4]。肺小结节的性质复杂、形态多样,为转移瘤或早期肺癌的主要形式表现。因此,在疾病早期取得有效、准确的鉴别及诊断,不仅对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对评估患者疾病预后,防治肺癌等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X线检查对小结节(<10 mm)的检出率较低,漏诊和误诊率较高,已逐渐被淘汰。当前临床上对于肺小结节的临床诊断多采用CT扫描检查,CT检查多显示肺部存在不规则的斑片样或者磨玻璃样的结节状,但常规CT扫描较检查易受扫描速度、层厚等因素影响检查结果,且当前临床对于CT扫描剂量尚无明确定论[5]。
本研究就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扫描检查用于肺小结节的临床诊断中发现,两者的疾病检出率分别为93.33%、96.67%,均较高,且无对比意义。由此可见,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密度分辨率较之常规剂量CT有所下降,但不会对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与结构产生影响,仍可有效反映患者肺组织大小、形态及边缘情况和内部结构信号等,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6-7]。其次,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以低剂量CT扫描检查的患者其辐射参数指标均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检查的患者。提示低剂量CT扫描检查可有效减轻辐射作用,究其原因,低剂量CT扫描诊断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电流,虽图像低对比度分辨率具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对高对比度分辨率产生负面影响[8-9]。由此可见,在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低剂量CT扫描检查,其疾病诊断率不会因管电流变化而降低,且能有效减轻CT扫描对患者造成的辐射程度,对避免辐射等相关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意义,是一项安全高效的检查手段[10]。
综上所述,以低剂量CT扫描检查肺小结节,可取得较佳的疾病检出率,且能有效减轻CT扫描对患者的辐射危害,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