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悦
江苏省扬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数学教育教学受到年龄段的限制,教育模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趣。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化被动为主动,根据小学的心理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生活实践等多角度出发,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多方面综合学习与运用能力。由此笔者通过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与总结,发现通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路径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帮助小学阶段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下面本文对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希望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课堂教育工作良好有序的开展。
作为教师首先要认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确定以学生综合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路线和教学思想,重点对学生的思维与逻辑能力进行培养,构建课堂上的头脑风暴,对学生实施思维的启发和引导,点燃思维探究的星星之火。而小学校园如果想要培养一批文化知识和道德水平均衡发展的优秀人才,那么:
第一步就是要努力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构建示范型的科研教育师资力量,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理论以及大胆实践,创新教学方法,为数学课堂注入趣味性,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第二步,就是要将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建立在学校整体工作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立体式教学设计,以形成长期和短期内的小学数学教学机制。第三步,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发现如果想要提高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认清数学工作的价值及意义,才能健康有效的开展学校的数学教育工作,从而使小学阶段的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笔者在进行学校的数学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边实践边分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笔者会定期的号召老师开分析研讨会,通过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和情况,提供优秀的可实施的建议,进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本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使之形成最优化的数学教育模板,这样一来,就能够高效地提升学校的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良好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1.教师一马当先,架设课堂行为规范。众所周知,儿童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是较为丰富的,他们的小脑袋中总是会不经意间迸发出很多奇怪、新鲜的想法,而这些几乎都与他们热爱观察周围,喜欢触摸和感知身边的各种物体行为规律有关,又因为儿童本来就具有先天性的创造力,拥有自主进行创造的欲望,所以难免会有超出小学数学课堂规范的言行举止,当出现课堂上违反纪律的事情时,教师的批评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很难令儿童接受,这就需要教师一马当先为孩子们树立行为规范,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生就具有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模仿力,从而促进学生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全方面发展。由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笔者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堂学习时注意力非常的不集中,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到别人,所以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会通过哦自己绘声绘色的讲解,使得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观念变得有趣又活泼,并且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小学阶段数学最基础的规律。比如:笔者在进行苏教版版六年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会通过有趣的多媒体动画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就会很认真的思考课堂上笔者布置的问题,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足以见得教师以身作则的榜样的力量。
2.教师要合理导入游戏,激发孩子探究兴趣。根据对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看,孩子们平时很喜欢组织和参与各类游戏,如踢毽子、翻花绳、跳房子等,这些游戏可以令他们感受到身心愉悦,并在游戏中开发学生的智慧。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数学知识中,也可以尝试结合游戏做教学导入,或者结合游戏重新聚集学生涣散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奠基有效、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融入教学游戏,是切实可行的。比如,在教学指导“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时,我们就可以给学生发放一些一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然后启发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在拼摆出的各类图案、图像中,启发学生计算一下它们的表面积分别是多少,由此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探究出单位数量相同的正方体,在拼接出不同图案时,其表面积有怎样的变化,在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乐趣的同时,更令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法,但没有固定的教学。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工作,影响着学生以及我们未来的各方面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并不是方法千篇一律的。在教学指导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数学的渗透,让学生在进行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基础素质,给予学生的言行举止正面、积极、健康的引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