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彩
重庆市永川中学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设置各种各样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环境、感受设定的学习氛围。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教师也可创设情境,通过设定的环境影响学生。“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探究;二是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去解决问题。”在教学情境的作用之下,学生可以更快的进入角色之中,有着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给学生唯一的答案,而是设置开放式的回答,积极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也鼓励不同发言的出现。在这样一系列的问答交流与启发式问题之中,既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又能够使学生产生满足感,从而产生动机。
任何学习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所有的学习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人,学生需要积极探寻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部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不明晰,也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方法不满意。学生满意的程度是从自己的学习成绩出发,由学习成绩检验得出。初中学生的学习还处在对知识结构掌握不足的状态之中,学生往往陷入混乱之中,认为自己学习方法有误、基础薄弱,这也是由于学生对学习安排不合理造成的。有学生不会学习,就是由于学习方法没有掌握牢靠,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掌握了学习方法的那部分学生往往掌握的是松散的,不会科学的运用,教师需要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方法体系、运用于学习之中。
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看重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了解如何实践、自主参与实践。这种转变不仅仅在于某一种行为的变化,还意味着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情感等都会随着学习过程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要帮助其将其学习方法更加高效的运用于学习之中,使学习方法真正能够内化于学习者心中,并起到良性作用。教学过程必须成为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过程,双方产生良好的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有意识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不断地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投入饱满的情感,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而且语文学科也是一门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学科。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上课手不离书,无法跳出教参的藩篱,每天单调地重复,那么是无法带动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遨游的,也无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逐渐成为教师主要的教学工具,它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每天面对的不在是枯燥的书本,而是更加智能化的教学设备,这不仅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性,也提升了学生信息化工具的使用能力。对与课堂上的遇到的抽象事物,教师往往会将抽象的物体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教师的课堂导入中,直观式的图片导入便是众多教师呈现抽象事物的工具。它能给学生带来一种视觉冲击,让学生更直接了当的了解课文的内容。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能够带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便于学生捕捉重要信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运用这种导入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抽象事物的学习能力、概括能力。
班级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场地,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庄园,是师生一起成长的平台。班级体是一个教学组织,要想使这个组织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发展,师生之间应该共同合作,互相进步。当学生遇到困境时,教师作为智慧的化身,应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当学生迷茫时,教师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应该帮助学生寻找的前进的目标。当学生获得荣誉时,身为教师还应该及时劝告学生:戒骄戒躁勤于思考。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遭遇困难时,应该虚心听取学生建议,与学生团结在一起,为创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而共同努力。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的发展以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为主导,以教育理论知识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融合各种知识为一体,这样才能促使教师自身的发展。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程度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为自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石。初中语文课文文本作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工具,其中暗含了深层次、多领域的知识,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文本,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掌握文本本身的结构、内涵及意义,以便学生能从文本中获得关于人生的启迪,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构建桥梁。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过程,需要语文教师切切实实地探索实践。语文教学任重道远,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也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而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