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光山东民歌钢琴改编曲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2021-11-12 23:48
戏剧之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族风格钢琴曲风俗

(泰山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山东是民歌之乡,底蕴深厚的齐鲁大地为民间歌曲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也使山东民歌文化灿烂多姿。山东民歌质朴优美的旋律,体现了山东音乐独特的审美魅力,承载了山东群众的思想和情感。动人心弦的山东民歌充分激发了作曲家崔世光的创作灵感,诞生了《山东风俗组曲》这类经典的民歌钢琴改编作品。在这组钢琴改编曲中,共收录了他的六首曲子,每一首都注入了作曲家极大的心血,成为钢琴演奏会和钢琴教学课堂中的经典之作。因而,加强对崔世光山东民歌钢琴改编曲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实践,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崔世光钢琴改编曲的风格特征,加强对此类钢琴改编作品的演奏诠释。本文就从崔世光山东民歌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概览切入,来探析依托此类作品有效开展高校民族风格钢琴音乐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崔世光山东民歌钢琴改编曲创作概览

作为一个北方人,崔世光对于北方民间音乐情有独钟,敏锐的音乐洞察力,使他极为关注钢琴创作与民间音乐的艺术融合。在此基础上,崔世光对山东民间音乐进行了深度调研,从山东民间音乐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创作出了一系列饱含着鲜明、浓郁民族风格韵味的钢琴曲目。而作为山东民歌钢琴改编曲的《山东风俗组曲》,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山东风俗组曲》共由六首钢琴小曲组成,分别是:《乡土小调》、《对花》、《南飞雁》、《诙谐曲》、《花鼓》和《细雨》。

其中,《乡土小调》是综合运用了山东各地民间歌曲的曲调元素而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它虽然采用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写作,但也在再现部等曲式结构单位中体现出了“起、承、转、合”的民族民间音乐写作原则;《对花》则取材于山东民歌中常见的“对花调”(如《十二月花》等),也是采用典型的单三部曲式写就,但也巧妙地将我国“对花”体民歌一问一答的两句子乐段体式巧妙地融合于作品结构的细节当中;《南飞雁》综合运用山东民歌的旋律因素,凭借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描绘了山东地区秋季常见的大雁南飞这一自然现象;《诙谐曲》借鉴性地模仿了山东成武民歌《包楞调》“白楞楞楞……”的衬词花腔,成功地表现出了富有山东地域特色的幽默意味;《花鼓》采用带有引子及尾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写就,模拟性地再现了山东花鼓秧歌敲锣打鼓、对口唱小调的表演情景,由此也洋溢了浓郁的民俗气息;《细雨》采用单二部曲式结构写成,综合运用山东民歌的曲调素材,表现了蒙蒙细雨洒落齐鲁大地时云雾飘绕,像水墨画一样的优美意境。

由此可见,崔世光的《山东风俗组曲》不仅是山东音乐之美的化身,也是对山东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艺术写照。这样的优秀作品,应当成为山东高校音乐院系钢琴专业开展特色化教学训练的优秀素材。

二、崔世光山东民歌钢琴改编曲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析

(一)依托《山东风俗组曲》来讲解民族风格钢琴曲的音乐艺术现象

《山东风俗组曲》是在充分借鉴山东民歌创作思维与写作手法的基础上,将中、西方音乐写作技法加以有机融合而创作的。所以,在这部组曲当中,不仅包含有一些民族化的音乐艺术现象,而且还能够折射出“中西合璧”的钢琴音乐写作思维,正是高等院校开展民族风格钢琴音乐教学的良好素材。有鉴于此,高校音乐教师可依托《山东风俗组曲》,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技法等多方面切入,来翔实地讲解民族风格钢琴曲中的各类音乐艺术现象。

1.曲式结构方面

《山东风俗组曲》中的部分作品表现出了明显的“中西合璧”型曲式结构写法特征。比如《乡土小调》虽然在整体上运用了单三部曲式来写作,但其再现部的四个乐句对呈示部主题进行了四次变奏,实际上按照民族音乐“起、承、转、合”的思维方式,构成了一个能充分彰显民族音乐特征的多乐句乐段。由此可见,像《乡土小调》这样的钢琴小品,非常典型地表现出了如古典诗词中的律诗一般的“起、承、转、合”的民族化结构方式,堪称开展民族音乐曲式教学的良好素材。

2.调式调性方面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多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然而山东地区的民间音乐却往往在旋律中加入变徵或变宫作为经过音,从而在形式上构成了六声音阶。但由于变徵、变宫作为变化音出现,所以六声调式音乐仍可表现出浓郁的五声调式特征。而《山东风俗组曲》当中的《花鼓》在五声调式基础上加入变宫而形成G 徵六声调式,正表现出了山东民间音乐特色化的调性布局方式,也是讲解民族风格钢琴曲调性布局特点的理想案例。

3.和声技法方面

与西洋音乐以三度、六度平进为主的和声进行方式不同,我国民族风格钢琴曲多以四度、五度和声音程的平行进行为特色。究其根源,这是民族民间音乐旋律注重四五度协和音程效果的特点在和声结构上的反映形式。而崔世光《山东风俗组曲》作为源自山东民间音乐的钢琴小品,也突出地表现出了上述的和声进行方式。比如《花鼓》《细雨》等作品就包含了多处“商——徵”“羽——商”的纯四度平行进行手法,从而为讲解民族风格钢琴曲特色化的和声技法提供了有力的素材支持。

(二)依托《山东风俗组曲》展示民族风格钢琴曲的演奏技巧

民族风格钢琴曲既然包含了许多特色化的音乐艺术现象,那么必然会要求演奏者采取别具一格的技法来对其加以强化表现。所以,像《山东风俗组曲》这样的民族风格钢琴作品,又恰好成为了展示并讲解民族风格钢琴曲演奏技巧的良好教学案例。比如《诙谐曲》,由于模仿了民歌《包楞调》“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的民间花腔衬词手法,所以其第43-48 小节之间出现了以级进为主的一连串快速下行的旋律。出于表现《包楞调》民间花腔风格的需要,这段旋律的演奏需要表现出晶莹的颗粒感;然而,演奏者又必须采用指腹触键的方法才能适应此段旋律快速的节奏要求。这就构成了一定的矛盾。而解决之道是,通过高度放松身体,促使身体内部的力量沿着臂、腕顺畅地通达指腹,促使其与琴键之间形成一种类似拍皮球一样的灵动感应状态。这样,即使采用指腹快速触键的手法,也能表现出类似指尖抬高下键一样晶莹剔透的颗粒性音色效果了。由此可见,像《山东风俗组曲》这样的民族风格钢琴作品,正可成为教师讲解、传授民族风格钢琴曲演奏技巧的良好素材。

(三)巧妙运用微课形式推动钢琴教学创新改革

崔世光《山东风俗组曲》根植于山东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沃壤,与山东地区的人文风俗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对该曲目开展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将众多的微课视频素材穿插到训练过程当中,以可视化的素材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强化视听刺激,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花鼓》中下行快速长琶音的音乐艺术现象和演奏方法时,可以穿插播放一段山东筝派的下行刮奏微课片段,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花鼓》多向度的艺术原型,从而为牢固掌握这部作品的诠释技法提供支持;又如在开展《对花》的教学时,可播放一段山东方言的微课视频,以此来诠释《对花》多个乐句尾部的下行旋律走势,实际是对于山东方言句尾语调下行现象的一种生动模仿。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直观地感悟理解《对花》的特殊情韵了。由此可见,依托微课开展《山东风俗组曲》的教学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作品,而且还能推动教学创新与改革,从而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崔世光创作的钢琴改编曲《山东风俗组曲》是根植于齐鲁文化沃壤的民族风格钢琴曲代表之作,它不仅包含了多元化的民族音乐艺术现象,而且展示了足以凸显民族风格的多种演奏技法,正是山东高校钢琴专业开展民族风格钢琴曲教学的良好素材。所以,在山东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择优选择此类钢琴改编作品,可以提升学生的演奏兴趣,同时使学生对本土钢琴音乐文化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有鉴于此,钢琴专业教师应积极引入微课等先进教学手段,依托《山东风俗组曲》等作品来翔实、具体地展示、讲解民族风格钢琴曲的艺术现象和演奏技巧,以期收获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民族风格钢琴曲风俗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红楼风俗谭》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跟踪导练(四)4
大型民族风格原创交响作品——清唱剧《嘎达梅林》隆重上演
大型原创民族风格交响作品 清唱剧《嘎达梅林》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