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诗雨
在《美丽新世界》中赫胥黎以颇有预见性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新世界”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物质资源,掌握着异常发达的科学技术,在那里人类具有明确的等级分层和社会分工,从出生到死亡都受到统一化、标准化的制约和管控,同时也过着衣食无忧、无病无灾的日子。在这种极权主义笼罩下的机械文明社会中,彻底消除了个体抑或是群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人与人之间也不存在真实且丰富的情感。
新世界的人类所处的现实物质空间存在着条条框框的新规范,这些规范看似合理且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实际上却是一种无处不在且非常高压的监视,侵犯了正常人的自由选择权和隐私权。然而从出生就注定过着标准统一化生活的人类“产品”并不会意识到自身承受的这种极具侵略性的悲哀。
《美丽新世界》这一故事发生的背景设定在非常遥远的未来2532年,那时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一种全新的形态,现有的婚姻家庭概念以及胎生生育模式都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人为干涉的胚胎设计及标准化生产,人类与流水线作业出来的产品并无差别,他们一共分为五个级别:阿尔法(α)、贝塔(β)、甘玛(γ)、德塔(δ)、埃普西隆(ε)。这个分级不仅体现在社会关系以及身份标签上,还影响到其生理构造、天赋和智商等方面的设定。“但是对于埃普西隆,我们不需要他有人类的智慧”,也就是说较为低级的人由内而外在各个方面都比较为高级的人逊色不少。这种阶级划分深深扎根在美丽的新世界以及每个人的脑海里。较为高级的人总是居于领导地位,擅长指挥和管理比自身低级的人;较为低级的人自甘臣服,在他者的命令下从事简单而重复的体力劳动,他们大多不会独立思考,也不会违抗。其实无论等级高低,身处在新世界的每个人都没有什么自我意识,而是按照这个世界的固有程序过着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设定好的生活。
这个美丽的新世界在各方面都与以往的旧世界不同,最为突显的一个现象就是人类不再通过婚姻组建自己的小家庭,甚至不再以传统意义上的恋爱来维持一段稳定的情感关系。“主任多么强烈地反对任何强烈的或者长久持续的感情”,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完完全全地属于大社会。在这里不允许有隐私或者个人偏好,一切都是要透明化的。高等人群可以合情合理地向低等人群索取性交行为,低等人群也理所当然地迎合奉献,一切都是有秩序的、不可逾越的。“人总得逢场作戏,毕竟每一个人都属于每一个人。”
他们甚至为聚在一起的群体性行为感到自豪,“盛着草莓冰激凌唆麻的爱之杯逐个传递着,每个人念诵一声‘为小我的灭绝干杯’”,“他们绕着圈子走,一队绕圈的舞蹈者,每个人把手放在前一个人的臀上,绕了又绕,异口同声地喊着,随着音乐的拍子跺着脚,拍打着,用手拍打着前面人的臀部,十二双手拍打着如同只有一双,十二个臀部清脆地响着如同只有一个,十二合一,十二合一”。
新世界的代名词就是简单、稳定和幸福。生活在这里的人类没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一辈子都从事于“本职工作”,为社会奉献;不会沉浸在愤怒、懊恼或者悲伤等负面情绪之中,生活里只有“幸福”和“满足”。然而这一切经历都是被赋予的表象,都是对人类精神空间的控制和凝视,并不是人类自己选择的。与其说他们很安分守己、很“幸福”,倒不如说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更没有选择不幸福的权利。
新世界的人类不仅从胚胎阶段就受到无形之手的控制,其成长期也受到许多潜意识教育。
其一是睡眠教育。社会等级的灌输和洗脑始于童年。书中描写的场景是:“八十个脸蛋红扑扑的小男孩和小女孩舒服地睡着,轻柔地呼吸。每个枕头底下都有耳语声。”“阿尔法孩童穿灰颜色,由于他们聪明得要命,所以他们工作比我们辛苦得多。我真是太高兴自己是个贝塔了,因为我无须如此辛苦工作。我们又比甘玛和德塔好多了。甘玛很笨。他们都穿绿衣服,而德塔孩童穿卡其服。”孩子们是听着这些洗脑的文字入睡的。
其二是条件反射教育。每当孩子们对于书本和花朵表露出一丝兴趣时,监管者就会触发这种场景:“一个猛烈的爆炸声。一架警报器愈来愈尖锐地厉鸣着。警铃也疯狂地响着。”随后,“小孩子们吓得尖叫起来,他们的脸庞因恐怖而扭曲变形”。这就是监管者想要看到的。“书本和高昂的嗓音、花朵和电击——这些东西已经双双在婴儿心灵中联系起来了;再加上两百次同样或类似的重复课题之后,就更契合得牢不可分了。人类所结合的,大自然无能为力去分开它。”
负面情绪在新世界里毫无容身之处。居住在这里的人类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服用类似于镇静剂的药物,以至于他们对这种东西的依赖性已经逐渐增加到无法控制的水平。他们是这样形容唆麻的:“具有一切基督教和酒精的优美,而绝无它们的缺点。”每当他们隐约感受到一丝负面情绪的时候,就会想起这样一句话:“任何时候,只要你喜欢,就可以离开现实去度个假期,回来时也不会有什么头痛或者神话之类的花样。”唆麻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类的生活必需品。掌控者很乐意看到他们对唆麻的依赖达到至死方休的程度。
新旧交替是历史不可逆转之洪流。在赫胥黎的笔下,新世界还并没有完全取代旧世界,在书中仍有一个保留的旧形象,这种极具历史感的对比十分耐人寻味。新世界对旧世界有着绝对的统治权,两者之间也有着明确而强制的划分。
掌控者为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准备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里没有任何标志着旧世界的东西。“同时有一场对抗传统的战役:关闭博物馆、粉碎历史纪念碑(所幸它们大部分都已在九年战争中被摧毁),所以在福元一百五十年前印行的书籍皆在被禁之列。”如此故意的破坏斩断了居民们与旧世界的联系,这种行为的影响相当深远。
阿道司·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不仅描绘了一个新世界,而且还刻画了一个与之对应的旧世界——保留地。在新世界人类的眼中,保留地就是一片荒芜,生活在那里的人都称为“野人”。新世界中的高等人群有资格去保留地旅游参观,对于他们来说这就与参观野生动物园没有区别。但是“他们的准可证需要保留区监守长的签名”,而不能随意进出。保留地的居民则要配合表演,以供新世界中的高等人群观赏。他们“一触到围墙就会当场致命”,所以“从蛮族保留区逃走是办不到的”。
总而言之,出于害怕的心理,旧世界中的大多数野蛮人都不得不遵循掌控者的指示,不会与之背道而驰。所有生活在旧世界和新世界中的人都受到严格而全面的监管。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之间有着不可跨越的城墙,每个人都将接受评判的眼光,无论是从旧的视角还是新的视角。
本文对《美丽新世界》的空间建构及其权力交织的特点进行了初步性探讨,从物质、精神和历史空间三个维度简要分析了新世界的人类是如何从出生开始就受到全方位、全视角的控制。这种极权主义导致人类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全部都是由他者构建的,人类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也没有自由的空间。悲伤、愤怒、失败、嫉妒或任何负面情绪都让位给幸福、成功、满意和所有正面情绪。生活在这种世界里对人类来说绝不意味着完美。人类应该以自己的态度和不受侵犯的权利独立自主,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肤浅的和平与爱而出卖自己的灵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对整个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归属。在这个过程中,痛苦和幸福对个体的短暂生活都是有意义的。
权力和空间的交织是福柯的经典论点,他认为当今的时代是空间的时代。想要确保社会进行良好运作则需要实行战略性的空间分配和部署计划。最重要的是,当权者应把握好各种控制之间的平衡,保持由内而外的统一性与稳定性。空间具有包罗万象的特质,空间也天然承载着权力的话语以及无处不在的规训。对《美丽新世界》空间建构的研究致力于启发人类用更具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自身所处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