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澳香
我们平常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合唱团的表演,因此不了解合唱指挥中的一些常用的技巧,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看不懂。有的人还会发出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疑问:前面站那个人是干什么的,他在比划些什么呀?为了帮助提高大众的音乐欣赏力及普及一些合唱指挥方面较为基础的技巧。基于大众普遍的音乐程度,复杂一点的合唱指挥技巧在这里暂且不表。而指挥技巧大同小异,所以相同类型的指挥技巧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就以运用在CCTV《歌声与微笑》这个音乐节目中的两部合唱作品《香格里拉》与《青春舞曲》为例,从节目中指挥者所展现的起拍、点和线、收拍等指挥技巧来进行切入,去分析合唱作品的情感及切合该作品的指挥技巧。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的一部探险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就像个魔力黑洞吸引了无数人,因为传说在世界某处,有一片叫香格里拉的人间净土,那里充满着和平与幸福,而凡人即使走到地平线的另一端,也找不到这个世外桃源。但在中国的云南省,却有一个名叫香格里拉的地方。《香格里拉》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西藏和平解放三十周年而做的,是由黄志龙作词,边诺作曲。整首歌正是通过描述云南省美丽神圣的香格里拉和基于人们对“香格里拉”那充满神秘的想象来创作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歌曲情感偏沉重沧桑,同时又带有些虔诚信仰在里面。所以指挥在技巧上要有所考虑。
1.起拍
节目中在合唱团演唱《香格里拉》前,指挥首先进入了一种昂扬、蓄势待发的状态。这时候,指挥双臂伸出,水平置放在胸前两侧,这就是提示合唱队员要进入状态了,提醒大家要开始唱了。同时,指挥也会用独特的面部表情向大家传达需要做预备了。
歌曲前1—19小节为引子,引子表达的感觉悠远绵长,速度可根据指挥自由安排。歌曲的第一句歌词以一种神秘而温暖的色彩拉开序幕,营造出一幅人们渴望和憧憬“香格里拉”的画面。所以这时的起拍不宜给的过猛过烈,我们可以看出节目中指挥轻柔的给出了提示。在这里指挥有一个动作——向下再抬起手的动作,这个就是“起拍”。之所以有一个向下的动作,这里就是在提醒合唱团要准备好充足的气息,即吸气。合唱团接到提示,开始吸气预备;当向上时,就是在告诉合唱团开始唱歌词了。这一下一上动作其实很快,观众可能根本注意不到其中的区别。但即使微不可见,起拍也是万万不能忽视和省略的,一个作品如果起拍都没起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个作品已经失败了。
从节目中可以看到指挥先给的是男低和女低声部——“啊~”,紧随其后指挥又抬起另一只手给男高女高声部提示,唱“啊~”,四声部稳步进入,起拍良好。
2.点和线
数学上经常说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而合唱指挥技巧里的点跟线与之有着近似的含义。就是说,一首作品由点和线组成的独特技巧,可以准确表达出该首作品独一无二的艺术表现力。当然,与数学相比,更多的则是不同。指挥技巧里的“点”是指跳跃的、铿锵有力的音符,一般表达出比较活泼的情感;而“线”则适用于一些长句,更连贯的句子中去。《歌声与微笑》里的指挥在这首歌曲里采用的是点线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歌曲情感内容。
①节目中的指挥使用2/4的拍子,2/4的拍子图示从节目中就可以看出,双手置放于胸前两侧,两只手同时移动画出“U”形图示,根据作品内容成点或成线。《香格里拉》中的24—125小节是第一色彩段,在这一部分,歌词多为两个小节连贯的乐句,所以拍子多采用线条式,更能表达出长句悠扬醇厚的情感。
②《香格里拉》的125—157小节是歌曲第二色彩部分,也是高潮部分。这段的情感给人一种精神抖擞,奋发向上的感觉,整段的歌词只有“香巴拉”这三个字,比第一部分粗犷、铿锵有力。所以在这就能看出指挥采用点式打法的用处了,节目中的指挥快速拿起手臂,以整个手腕及手部发力敲击出一个点,用点的爆发力量来带动合唱团进入一个新的激情澎湃的情感中来。
3.收拍
收拍也是指挥技巧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好的收尾更能带给听众完美的听觉感受。然而每个作品的收拍是不一样的,不仅是因为作品的不同,同时也由于指挥者个人的习惯创意不同,所以即使同一作品的收拍也是有一些差别的。《香格里拉》的尾声延续了第二部分的热烈情感,这里的指挥者双手用大幅度的指挥图示,双臂使用的力量达到全曲高潮,用大开大合的气势一下一下的撞击出最后三个最强的音符,之后毫不拖泥带水的、干净利落的收起双手,完美结束!
《歌声与微笑》中的评委往往会在合唱团表演结束后评析其作品的背景与情感,目地就是为了帮助现场的听众及电视观众去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更好的欣赏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涵。
《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新疆维吾尔族经典民歌改编而来的。该首作品歌词短小精悍,采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生动,听起来十分轻快活泼、充满活力。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头。它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在此同时,歌曲里还隐藏了忧伤却又动人的感情色彩。因为收集、整理、改编该作品时,正值王洛宾生命中妻子闹分离、爱情遇春寒的时期。虽然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起,花儿谢了明年还会再开,但小鸟不回、青春不再、爱人远去,只留下痛楚的回忆与无奈的苦涩,托物起兴,难掩情感深处的孤独与忧伤,让作品多了另一种愁思。
1.起拍
在《青春舞曲》这首作品里,前奏简短,指挥及合唱团要迅速的进入状态。《歌声与微笑》里的指挥者先是用眼神及面部表情提示,张大嘴巴告诉合唱团要沉气息,然后直接一个猛起双手,合唱团在这过程紧跟着指挥的指示,吸满气息;随即指挥快速将双手打下去,合唱团唱“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
作品不同,起拍也绝不一样。这里的起拍与《香格里拉》的轻柔拉开序幕不同,《青春舞曲》的起拍则是由指挥快速、干净利落的给出的。每首作品的起拍要根据作品的情感、节奏、速度等要素去设计安排。
2.点和线
基于整首歌的感情基调,所呈现的是奔放、简洁欢快的感觉。所以节目中的指挥大多运用的是点式打法。“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每句的前几个字都处理成顿音、跳跃的唱法,指挥用点鲜明的给出节拍,契合作品风格;在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指挥将它处理成线条,稍作延长,可以看到节目中的指挥在每句的末尾双手都做了一个停顿,划了个延长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14小节,这里是个突慢,即速度突然慢下来,力度也有所减弱。指挥在这个突慢句即将到来之际,先在上一句的末尾做了轻微的放慢,给合唱团一个缓冲;然后在两句的气口,率先改变双手的速度,由快速活泼转为婉转忧伤,指挥在这里顺势打出线条的图示。如果全曲都一概而论的处理成跳跃、顿音的唱法,那这就是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情感了。所以指挥运用了多点加线式的指挥技巧。
3.收拍
个作品的收拍是在速度渐慢、经由几个稍加延长的音符之后结束的。《歌声与微笑》中的指挥者别出心裁,“不~回~来~”最后这一句她做了一个渐强,音符都在她的一张一合间流动;最后一个“来~”字,她用双手托起逐渐朝上,这里的这个动作就是指示合唱团要增强音量及加强情感;等到合唱团的状态都达到了情感的高潮,指挥再迅猛的合起双臂,合唱团紧跟着收声,音乐戛然而止。
从节目中可以看到,收拍所停止的音乐,虽然是声音停了、但合唱队员的表情、指挥的姿势、合唱作品带来的意境仍在延续,使得听众意犹未尽,给音乐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指挥在收拍后保持了片刻的静止状态,随后才慢慢放松,转向了观众,向观众鞠躬表达谢意。至此,音乐圆满结束。
在分析了《歌声与微笑》中不同指挥者对不同作品所运用的不同的指挥技巧后,我们也应该明白合唱指挥技巧的作用。合唱中的指挥是处理作品的核心所在,只有准确完美的指挥技巧才能更好的调动合唱团的情感,才能更好的引导合唱团将合唱作品的艺术内涵及情感表达出来,才能更好的丰富完善作品的艺术价值,给听众带来更完美的听觉效果及舞台表演。
大家完全可以从指挥技巧方面入手去了解生活中所遇到的合唱团表演,帮助自己更好的欣赏合唱作品亦或是参与进合唱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