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营博,吕爱杰
(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误杀》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柯汶利执导,肖央、陈冲、谭卓等领衔主演,首轮上映票房突破12 亿元人民币,获得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故事中的主体是两个发生冲突的家庭,一个是泰国最底层的一家四口,一个是有权有势的一家三口,肖央扮演的父亲李维杰,是一位爱好观影的普通人,为帮助女儿平平洗清罪名,从电影中学习了许多反侦察技巧,陈冲扮演的母亲拉韫,是一位办案经验丰富的警察官员,最后,李维杰为了给女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了自首,承担下所有的责任。影片虽然改编自印度电影,但是导演在原始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使影片颇具亮点。
《误杀》与其他改编电影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部复制化的影片,导演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做加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影片开头出现的米黄色监狱场景来自《监狱风云》,越狱的场景与《肖申克的救赎》相似,在棺材中点火的片段出自《活埋》,李维杰一家人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是《天才枪手》,逼供小女儿的构图灵感来自《沉睡魔咒》,影片的最后,李维杰的凝视借鉴了经典影片《杀人回忆》。此外,影片中还以《蒙太奇》作为叙事逻辑的核心。综上所述,多部影片的碎片影像在《误杀》中或显现或隐存,使《误杀》具有与以往改编影片不同的风格。
《误杀》与印度原版电影相比,反面人物被严格黑化,素察仗着父母的权势,作恶多端,欺负同学最终把自己送上了死路;而身为警察局长的母亲拉韫心狠手辣,为了找回儿子,利用自己的权势包庇本应有错的儿子,对李维杰一家刑讯逼供,就连5 岁的安安也不放过。事态愈发激烈,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李维杰和拉韫两人对事情的真相都心知肚明,李维杰的刻意隐瞒更加激怒了没有证据的拉韫,加上快节奏的剪辑,增强画面张力,提升惊悚效果。
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的“讲经”情节是为了让受害者的母亲洗白心灵,无形中减轻了她为保护女儿而过失杀人的罪行,为最后的结局作铺垫;而《误杀》的结局则是李维杰自首,独自承担了这一切。《误杀瞒天记》披着悬疑片的外壳,揭示了印度社会中严重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对立的现实。《误杀》中对现实主义的批评仍然存在,为了规避原版中的敏感话题,将该故事的发生地选在“外国”,但是影片中说着中国话的中国人使观众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代入感,更容易产生共鸣。
肖央扮演一个在泰国小镇灿班打拼了17 年的中国人李维杰,从小是个孤儿的他前半生平平淡淡,最大的爱好就是窝在店里看电影,由于为人和善,所以颇得灿班居民的好感。在片中,李维杰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好邻居的形象,他善良、节俭、有担当,为了家人而辛苦奔波,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但是因为女儿受到伤害,李维杰又成了一位“好导演”。
原本李维杰夫妇像所有家庭的父母一样,为孩子而生活,把对孩子所有的爱寄托在她们的名字中——平平和安安。李维杰家庭普通,当女儿平平由于成绩优异被选中参加学校组织的贵族夏令营时,平平说很多贵族学校的精英学生都会去,但是昂贵的费用对他们家来说是个不小的开支,见李维杰当时显得有些犹豫,所以平平生气了,青春期的孩子本来自尊心很强并且有点小叛逆,然而出于对孩子的爱,半夜的时候李维杰还是把同意书放到了平平的枕头旁,李维杰不善于表达对女儿的爱,但是当妻女受到侵害时,李维杰沉着冷静,凭着自己多年来观看电影而积累的反侦察经验,带领妻儿无数次排练,利用电影《蒙太奇》向所有人灌输他们一家人的在场证明,堪称完美。当拉韫攻破小女儿安安的心理防线后,带着一家人坟地认尸,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李维杰所做的一切即将败露,此时李维杰“以羊换人”的手法可以说是整部剧的闪光点,也更加凸显了李维杰的人物形象。
在整部影片中,导演所塑造的李维杰是一个家庭顶梁柱的形象,但在影片的最后,李维杰为了女儿自首,然后被押上警车带走,他看着车外痛哭着追赶警车的妻子和女儿,再也忍不住了,自己在警车里痛哭起来,这是李维杰第一次哭,也是李维杰的释放和他人物的升华。李维杰原本可以瞒过警察的调查,但他为了给女儿传递主流的价值观和内心的道义选择了自首,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母爱是最原始和淳朴的情感,很明显这两个家庭的生长环境不一样,但是中国传统的母爱表达方式在这部影片中完全体现了出来。平平的母亲阿玉与素察的母亲拉韫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平平的母亲阿玉是一位贤妻良母的形象,面对丈夫时,她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照顾家庭,理解丈夫;面对女儿时,她是一位温柔坚韧的母亲,从人物的外表形象来看,阿玉总是身着一身素色的服装出现,脸上没有精致的妆容,阿玉第一次出场时是穿着围裙做饭的样子,从侧面可以表现出她是一位家庭主妇的形象,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普通、柔弱,但是当女儿受到侵害时,阿玉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瘦弱的身子挡在女儿前面,当素察由于重击晕倒后,阿玉母女以为素察死亡,平平见此害怕地依偎在母亲怀里,虽然阿玉当时也是极度恐惧的,但还是在不停地安慰女儿,后来又和平平在雨中处理尸体,表现出含蓄而内敛、温柔而坚韧的母亲形象。
素察的母亲拉韫在剧中表现出了多副面孔,面对儿子,她极度宠溺,直到儿子仰仗着母亲的爱作恶多端,将自己送上死路;面对丈夫,她十分恭顺,只有得知儿子失踪后才对丈夫表达出一些不满;面对工作,她作为警察高官,十分聪明,直觉敏锐、办案迅速,一出场三言两语间就破解一宗悬案,看得出来,她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最后素察的同学交代出儿子所犯下的错误之后,拉韫知道儿子已经凶多吉少,但出于对儿子的爱,她还是对李维杰一家四口进行拷问,最终攻破小女儿的心理防线。
电影里面剧情的发展依赖于身体的动作和行动,身体不仅表现在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上,其本身就在代替情节内容呈现视听语言丰富的内涵,所以身体美学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是极其普遍的。在影片《误杀》中,身体美学的运用加强了对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剧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李维杰与大女儿之间缺乏沟通,以至于父女之间关系紧张,处在崩溃的边缘。影片开头一家人在饭桌上吃饭,平平告诉父母想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贵族夏令营,因为夏令营价格昂贵,李维杰表现出了一丝犹豫,就在此时平平对着他说了句“葛朗台”,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是个吝啬鬼,接着平平起身头也不抬地走进卧室。平平作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乖乖女,这样说是嘲讽李维杰的文化水平低,而她头也不抬地起身回卧室这一身体语言,也是对李维杰没能让家庭更富裕的挖苦。
接着在自家仓库,妈妈阿玉为了保护平平想要夺回素察的手机,素察见势把阿玉按到墙上殴打时,平平并没有大喊大叫,而是拿起锄头把素察击倒在地,虽然原意只是想打掉素察的手机,但是没想到打到了素察的头部,这一身体动作也说明了平平的坚韧,因为作为乖乖女的平平平时文静听话,并没有什么暴力体验,但在家人受到侵害时,她没有临阵脱逃或者吓瘫在地,而是尽自己所能去保护家人。影片最后,李维杰自首被警车带走,平平和妈妈一起追着警车奔跑,这一身体动作与影片开头平平与李维杰紧张的父女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从侧面表明了平平与父亲紧张关系的和解。
李维杰的小女儿安安在警察局遭受到拉韫的恐吓,心理上自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微妙不易让人察觉,成为她内心深处的一道创伤。在一家人顺利通过谎言测试逃过一劫时,安安学会了说谎,她将自己考卷上的70 分改成100 分,这一身体行为说明在成长过程中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成人不及时制止错误行为,那么儿童会认为说谎是没有错的,会陷入谎言的深渊。李维杰认识到这一点后,决定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女儿,因此他最后选择了自首。
翻拍电影的精华往往来源于原作,总是被人诟病披着原作的“外衣”,也永远逃脱不了与原作的对比,但是对于电影《误杀》来说,它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复制,而是加入了导演自己的风格,影片中提及的多部经典电影,也是该影片的创新点之一。不得不说的是,《误杀》的结局是观众争议最多的一个地方,原版电影中的男主免受牢狱之灾,家人团聚。而肖央饰演的李维杰最后却选择了自首,独自承担一切。国产电影的结局符合我国特色,体现出我国的法治理念,凡是触犯了法律,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也与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价值观相对应。李维杰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电影爱好者,他善良、朴实,但为了救自己的女儿,他变成了一场凶杀案的“好导演”。总体来看,电影《误杀》的翻拍还是较为成功的,因为其不仅仅是一部犯罪类型片,更折射出了现实社会和对人生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