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松
(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 莆田 350001)
【关键字】民族元素;应用意义;幼儿音乐教学
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应用到幼儿音乐教学中,实际上就是引导幼儿去认识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特征。要将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渗透到幼儿音乐教学中,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目标。而多种多样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也能够为音乐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开阔幼儿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到我国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在学习外国音乐、现代音乐的过程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融合能够激发幼儿的思维,推动他们对音乐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加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能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能够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元素,不单单是让幼儿学习民族音乐,更是将民族精神以及优良品德融入到音乐中,使幼儿在学习以及体验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受到民族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能反过来将这些精神品质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实践中,从而提升音乐的感染力,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当然,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元素,还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以及个人素养等,不仅要让幼儿从文化的层面去发现音乐学习的技巧,去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更要将国家和民族利益观念融入音乐学习中,使幼儿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全面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
首先,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气质的学科,对幼儿的修养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融入民族文化能够将民族传统优良品质渗透进音乐中,也能够让幼儿在认识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释放个性,促使其实现个性化发展。同时民族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强化幼儿对理想的追求,在引导幼儿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用民族精神去感化幼儿,使幼儿认识到树立良好品德的重要性,而且也能够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其次,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丰富多样的,能够为幼儿提供不一样的学习素材,特别是我国许多民族民间音乐中融入了不同民族的生活、历史以及文化特点,在学习时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个人修养和艺术内涵,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实际上也能够让音乐更加具有美感,幼儿的审美角度也会更加多样。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来源于实践,其展示了民族地方的艺术特征,相较于现代化以及国外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对培养幼儿鉴赏美和体验美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加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社会的不同之处,体会民族民间音乐不一样的美。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聆听拥有不同民族特色的音乐,使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能根据民族元素的特征进行音乐编排,从而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具备更加独到的艺术见解。另外,民族元素融入音乐教学,能够使幼儿认识和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指导幼儿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民族特点,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幼儿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艺术内涵和气质,拓宽幼儿的兴趣爱好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应用在音乐教学中,实际上就是以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传承为目标,让幼儿在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了解音乐民族特色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因此要充分发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价值,从课程内容和教学理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同时要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不同类型的民族元素,包括民族生活背景、风俗习惯等,从而丰富幼儿的音乐文化底蕴,让他们在全面了解音乐的背景以及特性的情况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培养民族情感。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资源,让幼儿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去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包括一些民族音乐的表演视频或者少数民族的生活照片等,从多个角度让幼儿认识到民族元素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强化幼儿对音乐学习的认识。比如可以鼓励幼儿参加区域音乐游戏和活动,在区域游戏中接触不同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引导幼儿挖掘其中的民族元素,同时将更多的民族元素融入到游戏动作中,给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直接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带入音乐教学。比如引入藏族音乐,让幼儿观看“果谐”、“热巴卓”等音乐视频,引导幼儿在分析和感受音乐情感的同时,了解藏族音乐的主要特点。
首先,音乐实际上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特别是在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通过音乐内容和情感能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能够让幼儿体会到传统音乐的魅力。而幼儿在观看、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能促使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通过音乐的形式重新塑造人物,以提升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比如蒙古舞《天边》就是通过运用蒙古舞的传统元素,表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而在舞蹈中,演员是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情以及动作进行展示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水平,选择合适的音乐舞蹈,引导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背景的了解让幼儿深刻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特别是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元素和文化,从而让幼儿更加全面地了解各族人民的生活特点。其次,教师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料,既要实现融入民族元素的目标,又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将音乐教学与幼儿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真正发挥音乐教学的价值。比如可以按照不同民族的音乐进行教学,学习蒙古族音乐时,可以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韵味的作品《出猎》来展示该民族的豪迈,让学生加强对蒙古民族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民族民间音乐。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每个幼儿的身体特点和学习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提高音乐教学的科学性,如此才能在融入民族元素时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挖掘幼儿的兴趣和潜力,促进幼儿实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在应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时也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其深入感受民族元素在音乐学习中的实用价值和魅力。教师还可以将音乐和舞蹈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幼儿模仿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使幼儿了解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和舞蹈的特点,在学习舞蹈动作时,教师要尤为关注幼儿本身的身体条件,不能为了训练为训练,要把握好学习的难度,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音乐中融入傣族舞蹈元素时,旋转、下腰等动作对幼儿来说比较难,因此教师要降低学习难度,剔除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以使幼儿了解和感受民族元素和文化为主,引导幼儿实现音乐动作和节奏的学习,为其音乐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民族舞蹈视频,让幼儿在欣赏舞蹈动作、聆听舞蹈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内涵,感受不同民族的生活,以及更加深刻地了解音乐中的精髓,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应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幼儿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深入探索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内容,根据幼儿的特点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和流程,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让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传承意识,提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