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西筝派乐曲中的戏曲元素

2021-11-12 19:25:29徐冰婕
戏剧之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秦腔古筝乐曲

徐冰婕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在陕西古筝乐曲中应用戏曲音乐元素,极大地促进了陕西筝乐的发展,可以说戏曲音乐与古筝的有效结合是陕西戏曲艺术的进一步开拓。在我国古筝发展历程中,陕西筝乐是一个重要的流派分支,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形式多样,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的瑰宝。在陕西筝派乐曲的发展中,陕西地方戏曲流派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陕西地方戏曲在促进陕西筝派乐曲发展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一、陕西戏曲流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陕西地方戏曲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升。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陕西地方戏曲逐步从低谷中走了出来,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作为陕西传统优秀文化的主力军,陕西戏曲流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常见的陕西戏曲流派包括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具体来说,陕西戏曲流派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秦腔。秦腔是最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之一,多在我国西北地区流传,是在西秦腔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戏曲元素发展起来的。秦腔,又被广大民众称为梆子腔。演唱秦腔的人大多运用真声来进行演唱。秦腔的唱腔高亢激昂,其内容为“列国”或杨家将等历史故事。随着时间推移,秦腔逐步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例如东路梆子是陕西关中渭南一带流传的秦腔流派,西路秦梆是关中西部宝鸡地区流传的秦腔流派等等。

(二)眉户。眉户又被称之为轻曲,是陕西省最主要的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陕西的关中和陇东一带。眉户分为折子戏和舞台演出形式,它们各有特点。与秦腔相比,眉户的唱腔细腻温婉,能够将演唱者凄楚和悲痛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表演真实,生活化特征明显,戏曲线条相对较为简朴。

(三)碗碗腔。碗碗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的西安和渭南一带,在表演上充分利用了中国戏曲的传统程式,还将皮影戏中人物的表演动作同戏曲结合在一起,吐字时多用真声,演唱的过程中,小生和小旦以及青衣的真假嗓结合在一起,能够将人物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二、陕西筝派乐曲中的戏曲元素

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古筝一直流传在民间,它的创作往往与当地的戏曲音乐存在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戏曲音乐的结构和曲调深深影响着陕西筝曲的创作。具体来说,陕西筝派乐曲中戏曲元素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陕西筝曲中秦腔元素的应用

绝大多数陕西筝曲中会出现戏曲版式的特征,板式是戏曲中唱腔的主要结构形式,在陕西筝曲中广泛存在。《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明确说明,秦腔是板腔体的艺术形式之一,通常分为1 慢板、2 二六板、3 待板等等。在戏曲曲牌中,版位是指在戏曲曲牌中板和眼的安放位置,秦腔的板位特点在陕西筝曲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以《云裳诉》为例,该部曲目也使用了秦腔的二六板,从乐曲引子中起于眼,然后在结尾处落于板。为了将陕西筝曲中的节奏演奏出来,表演者应当全面深入的分析板眼所在位置,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演奏时进行断句或换气。

除此之外,陕西地方戏曲中“欢音”和“苦音”这一地方特点也逐步应用到陕西筝曲当中,给陕西筝曲增色不少。“欢音”和“苦音”同属于徽调式,乐曲当中的“5”是常见的主音。在陕西筝曲中,也常应用徽调式为乐曲的骨干音节,这是陕西筝曲的特色之一。由此可见,在陕西筝曲中,创作者充分运用了秦腔中的特性声腔。

(二)眉户调元素在陕西筝曲中的应用

《老龙哭海》这部作品是陕西眉户戏曲的代表作,经过数个作者的不断努力,逐步成为了陕西筝曲的代表作。该部作品中将眉户戏曲的旋律特征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实现了陕西筝曲与眉户戏曲的有机结合。受到眉户戏曲的影响,陕西筝曲《老龙哭海》的主旋律同眉户戏曲中的《老龙哭海》在节奏和旋律上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不仅如此,二者在体式结构上也存在较多的相同点。例如,两部作品中的第一段都是由A 和B 两个乐句同一个过渡句构成的,第二段又都是由C 和D 两个乐句同一个衔接句完成的。也就是说,从大致框架来看,二者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众所周知,陕西地区方言较为浓厚,极大的影响了戏曲的唱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戏曲的唱腔也逐步影响了陕西筝曲。这种影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例如,戏曲的表演开始,为了表现出愁闷、凄苦的情绪,大多会感叹一声,而受到戏曲的影响,筝曲在开头时也会出现语气加重的情况。

(三)碗碗腔在陕西筝曲中的应用

以《秦桑曲》为例,该部作品充分借鉴了戏曲中碗碗腔的音阶特点。部分陕西筝曲中会应用碗碗腔独有的七声音阶带有两个特性音的音节音律特点。七声音阶带有两个特性音是我们常说的“二变之音”。碗碗腔对陕西筝曲的影响还体现在筝曲的演奏技巧上,包括右手演奏时常与刮揍,颤音以及揉弦结合在一起进行演奏。这就充分体现了陕西筝曲对于陕西地方戏曲的应用。不仅如此,部分陕西筝曲中还模拟地方戏曲碗碗腔的发音特点,进而使古筝的演奏更加具有拟人化的特点,能够将人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使旋律变得更加细腻,给听众一场独一无二的视听盛宴,更加打动广大听众的心。

三、陕西筝派的风格特点

众所周知,我国的民间器乐曲目与民间戏曲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二者都源自于民间生活和民间艺术。陕西地区拥有悠久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孕育出了陕西筝曲。陕西筝曲将陕西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融入到筝曲的创作当中,并继承了当地独具特色的音乐写作手法,使乐曲的风格呈现多元化的特性,有的婉转悠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欢快活泼,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具体来说,陕西筝派乐曲的风格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二变音”的游移。“欢音”和“苦音”是陕西秦腔和迷胡调、碗碗腔的二变音,但其也同样被适用于陕西筝派乐曲中。在我国传统民间五声音阶的基础上,逐步衍生出来的二变音指的是两个音,一是“变宫”,二是“变徵”。陕西筝派中的“二变音”与西洋调式中的曲调是不一样的,除了能够达到本身所应当产生的音响效果之外,还能够产生动态游移的特性,具有独特的特点。二变音这两个特征音的音高变化幅度是根据乐曲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帮助陕西筝派乐曲在表现饱满的情绪时,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感情色彩,充分体现浓郁的陕西地方风格特点。

(二)欢苦结合,以苦为主。“欢音”和“苦音”音阶在陕西筝派乐曲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这两个音阶来源于陕西地方戏曲秦腔和碗碗腔,通常被用来表现轻松和愉快的感情色彩或是委婉和悲切的情感。但大多是欢苦结合在一起,以苦为主的风格特点。唐代李白曾作诗一首,抒发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秦桑曲》的作者就充分借用了诗句中秦桑二字并同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最终创作出了具有陕西筝派特点的乐曲。在这部乐曲中,“苦音”和“欢音”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不仅如此,还结合了碗碗腔的唱腔呈现出了独具特色的乐曲结构,将浓郁的情感抒发出来,让音乐更加地语气化、声腔化。在进行陕西筝曲作品的创作活动中,作者往往运用“欢音”与“苦音”两个调试音阶。“欢音”在陕西筝曲中是最为常见的基本音节,能够将演奏者的欢乐情绪表达出来。“苦音”所展现出来的则是凄凉婉转的情绪,如泣如诉。与“苦音”相比,“欢音”的应用频率较少,在实际创作活动中,经常会根据作者的需要混合交叉使用,用于表达丰富的情感变化。

(三)旋律的上行跳进,下行级进。音乐旋律走向呈现上行跳进和下行级进,这一特点在陕西当地的戏曲中极为常见。在陕西方言中,除了阴平声调较低以外,其他三个调较高。这一特点在音乐上就直接表现为旋律的走向,在秦腔戏曲的唱腔中,四度音程以上的滑音和起伏较大的音程较多,陕西筝派在乐曲中也吸收了秦腔中的这一特色,通过上行跳进的音乐旋律来表现高亢、激愤的情绪;下行级进的旋律走向抒发委婉、哀怨的情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陕西筝曲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曲折蜿蜒的。在筝曲发展过程中,创作者一方面要与陕西当地的地方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还需要与民间戏曲联系在一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陕西筝曲受民间戏曲影响颇深的现状。在今后古筝艺术的发展道路上,陕西筝曲还应当不断挖掘地方戏曲中的优秀音乐文化,做到推陈出新,实现我国古筝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秦腔古筝乐曲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始乱
读者(2023年1期)2023-03-06 15:58:19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8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戏曲研究(2020年2期)2020-11-16 01:20:54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2:02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0
第一次弹古筝
小布老虎(2017年1期)2017-07-18 10:57:28
古筝
宝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5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 03:08:23
我的古筝之旅
学生天地(2016年26期)2016-06-15 20: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