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贵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全球经济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冲击,也对全球粮食价格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回顾2020年的全球粮食市场价格行情可以看出,上半年受疫情带来的需求放缓影响,全球粮食价格整体呈波动式下降趋势;6月以后,由于需求上升和部分粮食出口国的粮食出口供应紧张,国际粮价逐步攀升,部分产品价格升至近六年来的新高。预计今年粮食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但受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未来全球粮食价格的最终走向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产品价格呈现下跌态势,但大米价格前期出现大幅上涨。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2020年5月国际食品价格指数为91.0。另据世界银行国际商品价格数据,国际小麦价格(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美湾港口离岸价格,下同)、国际玉米价格(美国2号黄玉米美湾港口离岸价格,下同)、国际大豆价格(美国2号黄大豆鹿特丹到岸价,下同)从2020年1月的247.99美元/吨、171.71美元/吨和387.23美元/吨分别下降到5月的209.93美元/吨、143.91美元/吨和359.17美元/吨,降幅分别为15.3%、16.2%和7.2%。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国际大米价格(泰国5%破碎率大米曼谷离岸价格,下同)自2020年1月的451美元/吨上涨至4月的564美元/吨,上涨25.1%。
2020年11月,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升至2014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105.0,比同年5月的低点上升18.3%,比1月上涨13.8%。11月的国际食品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也是自2012年7月以来最大的环比涨幅。其他主要粮食品种除大米呈现小幅波动走势外,小麦、玉米和大豆均呈逐步上涨态势。据世界银行数据,国际小麦价格从2020年6月的低点200.5美元/吨一路上涨至11月的247.95美元/吨,涨幅23.7%。国际市场玉米和大豆价格也分别从2020年5月的低点143.91美元/吨和359.17美元/吨上涨至11月的190.38美元/吨和499.98美元/吨,涨幅分别为32.3%和39.2%,其中11月大豆价格达到近六年半的高点。国际大米价格从2020年7月的480美元/吨上升至9月的507美元/吨后,11月又回落至略高于7月的水平(489美元/吨)。
从主要粮食品种看,2020年1-11月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和大米的平均价格指数(2014-2016年价格=100)分别为99.7、98.7和110.1。2020年1-11月大豆平均价格为397.16美元/吨,同比上涨9.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粮食的正常生产、运输和贸易受阻,部分粮食出口国采取的临时性粮食出口限制措施,造成恐慌性囤粮。从整体看,虽然2020年全球谷物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7.42亿吨,比2019年增长1.3%,谷物供应比2019年增长1.1%达到36.14亿吨,但2020年谷物需求旺盛,上升至27.44亿吨的历史新高点,同比增长约2%。由于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0/21年度谷物期末库存比期初库存下降0.7%至8.66亿吨,降至近四年的低点。
分品种看,全球小麦价格攀升主要是因为主要出口国小麦减产导致供应趋紧,进口增加。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20/21年度全球小麦进口比上年增长2.1%至1.89亿吨,一些传统的小麦主产国和出口国家(地区)由于大幅减产,小麦进口增加。2020年美国小麦产量4969万吨,比2019年减少5.5%;欧盟小麦产量1358万吨,比2019年减少12.1%;乌克兰小麦产量比2019年减少12.6%至2550万吨。由于减产带来的供应紧张,导致欧盟、乌克兰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小麦出口大幅度下降,2020/21年度欧盟、乌克兰和阿根廷小麦出口量比上年分别下降32.3%、16.7%和7.4%。与此同时,部分小麦主产国大量进口小麦,2020年欧盟进口小麦600万吨,比2019年增长25%,我国进口850万吨,同比增长58%,美国进口小麦327万吨,同比增长14.3%,俄罗斯进口50万吨,同比增长51.5%。另外,世界主要小麦消费地区非洲和中东也出现小麦进口大幅增长,2020年非洲和中东分别进口小麦2970万吨和1820万吨,同比增长7.1%和2.8%。
全球玉米价格上扬,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需求增长,特别是我国饲料需求强劲,大量进口玉米。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20/21年度全球玉米需求量比上年增长3.1%至13.44亿吨。预计2020/21年度我国玉米需求量3.02亿吨,比上年增长5.7%,我国玉米进口量1650万吨,为2019/20年度玉米进口量的2.17倍。二是全球玉米产量低于预期,致使世界主要玉米出口国出口供应偏紧。据美国农业部预计,2020/21年度全球玉米产量11.44亿吨,其中,乌克兰玉米产量预计2950万吨,同比下降6.4%。阿根廷因干旱和种植面积减少,导致其玉米产量比预期下调100万吨至4900万吨,同比下降2%。另外,欧盟因受干旱影响,2020年玉米产量下降至6370万吨,同比减少3%。预计全球2020/21年度期末库存减少1446万吨至2.89亿吨,比期初库存减少4.8%。其中,美国玉米期末库存下降14.7%至4323万吨。
2020年初以来,国际大米价格波动上升。上半年部分国家大米出口供应短缺以及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宣布实施大米临时出口限制措施对大米价格上升起了主要作用。从全年看,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因素除了整体需求快速增长外,还有部分东南亚大米主要生产国(特别是越南和菲律宾)因不利的气候条件引起产量下降导致供应偏紧。据美国农业部预计,2020年全球大米供应量6.79亿吨,比2019年增长0.95%,需求量达到5.46亿吨的新高,比2019年增长1.52%。2020年越南和菲律宾大米产量分别比2019年下降0.6%(至2700万吨)和1.9%(至1170万吨)。2020年全球大米出口量4530万吨,比2019年增长5.8%,其中印度和泰国大米出口量分别为1350万吨和700万吨,分别比2019年增长27.3%和8.1%。
大豆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需求旺盛,特别是我国进口需求强劲,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近1亿吨,同比增长1.5%。另外,南美持续干旱引起人们对其产量下降的担忧,供需紧张使得大豆库存大幅下降。据美国农业部预计,2020/21年度全球大豆供应量4.57亿吨,比上年增长1.85%,全球大豆需求量5.38亿吨,比上年增长3.66%。由于供需紧张,预计2020/21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为8560万吨,比期初下降10.3%。其中,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降低至476万吨,比期初下降66.6%,为近七年的最低水平。
预计今年粮食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态势。这主要是基于粮食期末库存情况、有关粮食生产投入品的价格(特别是能源和肥料价格)、作物生长气象条件以及宏观经济因素等影响粮食价格的主要因素的判断。考虑到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为控制疫情采取的限制人员流动等措施将对粮食供应以及价格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未来粮食价格的最终走向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由于需求快速增长,全球谷物期末库存量以及谷物期末库存量与利用量[主要出口国为期末库存量与消耗量(利用量+出口量)之比]之比下降。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20年12月发布的报告预测,2020/21年度全球谷物期末库存量较上月下调960万吨至8.66亿吨,比期初水平低0.7%。全球谷物库存量与利用量之比从2019/20年度的31.8%下降到2020/21年度的30.7%,达到五年来最低水平。其中,2020/21年度全球粗粮库存总量为4.03亿吨,较之前预期下调1000多万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玉米库存量预报的下跌。据此,世界粗粮库存量将比期初水平下降2.8%。全球粗粮库存量与利用量之比将从2019/20年度的28%下降到2020/21年度的26.3%,达到五年来最低水平。其中主要出口国的粗粮库存量与消耗量之比为近五年的低点13.7%。全球大米库存量与利用量之比将从2019/2020年度的35.6%(近20年的高水平)下降到2020/21年度的35.1%,达到四年来最低水平。2020/21年度期末的世界大豆库存量预计为8564万吨,比期初水平下降10.3%。预计2020/21年度全球大豆库存量与利用量之比为15.91%,将比2019/20年度的22.86%下降约7个百分点,为近八年来的低点。
能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成本,目前国际石油价格正处于逐步上升趋势,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中间基原油(WTI)价格自2020年4月21日的6.6美元/桶的低点,上升至11月30日的45.05美元/桶,上涨5.8倍。预计今年能源价格可能延续当前的升势,这将抬高粮食的生产成本,进而推高粮食价格。全球化肥市场上,2020年11月美湾尿素和磷酸氢二铵的价格分别为232.7美元/吨和362.7美元/吨,比2019年分别上涨9.4%和44.0%。由于供应紧张,预计尿素和磷酸氢二铵的价格将继续上涨。目前国际钾肥价格正处于从低位回升阶段,随着需求增长,预计价格将逐步上升。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测,始于2020年初的拉尼娜气候条件极有可能(60%的概率)将会持续到2021年的春季,它可能会减少小麦和玉米等作物产量(由于干旱)。目前,美国播种作业进展迅速,但受拉尼娜气候影响,干燥的气候条件导致作物条件不如2019年。在欧洲,强劲的出口需求和不断攀升的价格刺激了俄罗斯扩大种植面积,但乌克兰将因降雨量有限导致今年种植面积下降到低于平均水平。南美洲阿根廷大豆种植受干旱影响,在2020年12月初已经完成54%的种植面积,预估2020/21年度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比原先预计下调至1670万公顷,与上年度持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年10月13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5.2%,亚洲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在今年增长8%,特别是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持续增长。全球经济增长必将带动收入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长,进而刺激粮食消费需求增长。另外,目前美元指数持续走弱,自2020年3月20日的高点102.992下降至11月30日的91.992,降幅达10.7%。如果美元指数继续走弱,也将推高粮食价格。
尽管未来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变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只要各国政府加强粮食供需信息的交流和合作,在保障本国人民生命健康和粮食安全的同时,避免采取可能给其他国家带来更大伤害的贸易政策和措施,那么未来国际粮食价格在逐步上升的基调下不太可能出现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