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曲洁
图像和声音高度一致的传播特性是电视与其他传统媒体的显著区别,一篇好的电视新闻作品应该是图像和声音的完美结合体。除了有上乘的文稿、优美的画面,精彩的现场同期声、采访同期声往往是整个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今“内容为王”的时代,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记者是重要的把关人。如何获取到好的同期声,是对一名记者综合能力全方位的考验。在日常电视新闻报道中,出彩的同期声并不常见,观众见到的多是大同小异的:“你对此事有何感想?”“给我们说几句好吗?”之类的提问,没有任何个性和闪光点。由于记者采访和提问缺乏深度,采访对象的回答往往是千篇一律,泛泛而谈。这反映出记者的策划和前期准备不足,对报道主题、采访对象了解不够深入。一名合格的电视记者除了要精通电视新闻采编业务之外,同时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志和他主持的《面对面》栏目,到现在已过去十多年了,但他采访许多名家精彩的对话至今犹在耳旁。他们遵循的理念就是记者或主持人和采访对象不仅是“面对面”的沟通,而是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为了在“交锋中”不落下风,每一次采访前王志和栏目组都要做大量的文案工作,除了对采访的主题精心准备外,对采访对象的爱好、特长、家庭情况都要做充分的了解。在日常采访中,只要是有感而发的同期声,同样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020年7月初,宜春樟树市中洲乡遭受特大暴雨,造成千亩早稻受灾。大水一退去,当地政府和粮食部门立即组织抢收。记者深入灾区采访时,粮食收购人员面对镜头一句“如果你不收的话,人家就没有地方晒,会烂掉。如果放在这里,我风干了,最起码农户损失减少了。”朴素而温暖的话语让记者感动不已。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从业人员应具备“立体传播”的新理念,通过新闻事件现场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声音和文字解说,使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何合理运用同期声?记者时刻都要明白“为主题服务”这个道理。任何脱离主题的同期声,只能是画蛇添足,喧宾夺主。2020年暑假,宜春市推出“全市4A以上景区免费对大学生开放”活动,宜春台记者采写了一条《暑期游宜春全国学子免费玩》的电视新闻,其中采访主管部门负责人的同期声不仅长达一分钟,而且谈的大部分都是目的、意义等官样文章,而观众最想知道的哪些人符合条件、怎么办手续等实用信息基本没有。这样的同期声不是典型的画蛇添足又是什么?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细节是真实力量的活水,没有细节的新闻如同一个人失去了灵魂。就电视新闻而言,同期声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细节,真实的力量来自于真情实感,同期声恰到好处的运用则是体现真情实感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2020年7月10日晚上8点,受强降雨影响,高安市筠阳实验中学教师宿舍楼被淹,里面有年纪大的家属没有及时撤离。危急关头,一支由共产党员组成的抢险救援队赶到了现场。高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用镜头记录下的情景至今还在笔者的脑海回旋。齐腰深的积水,一群共产党员举着鲜艳的党旗,蹚水推着冲锋舟在楼底下一遍一遍大声喊“上面还有人吗?”寂静的夜,无情的积水,漆黑的宿舍楼,鲜艳的党旗,坚定有力的现场同期声。此时任何文字解说都是多余的。这就是电视新闻真实的力量。
在传播实践中,新闻工作者首先要以人为本,将“人”和“人性”放在第一位,充分保证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人物及受众的感受、权利和基本要求。一段时期以来,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一些新闻工作者宣传思维还停留在单向传播的时代,唯领导意志为新闻报道的着力点,从而忽视了新闻事实和观众对新闻的诉求。反映在同期声的运用上,小孩说大人话,官话一大堆,就是不说“人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就是不见大实话。更有甚者,有些记者在采访时简单粗暴,不去对新闻事件作深刻研究,不去发掘采访对象的个性特色,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替采访对象拟好同期声内容,打印好交给采访对象照念。这样的同期声不仅枯燥泛味,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使得观众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产生怀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新闻工作者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缺乏以人为本的新闻价值观。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亿万国人的心,宜春市派出医护人员援驰武汉。宜春台记者视频采访前线医护人员做了一条《你在他乡还好吗?》的新闻稿,其中一段对话让人记忆深刻。“你工作之余都干些什么?”“想家,想孩子。”“你有过害怕吗?”“害怕。”“那你为什么还冲在前面?”“这是我的工作职责,我不去,还会有别的人顶上去。”问得简单,答得实在,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但观众却丝毫没有感受到医护人员的胆怯,看到的只是人间的至爱至美和人性的光芒。
在日常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的采访还有一个通病就是常常会忽略对同期声的技术要求。一段采访下来,记者前期准备很充分,与采访对象的沟通也很到位,所问所答也精彩不断,完全符合报道主题的要求。但采访回来发现,要么声音有问题,要么构图不符合标准,最后为了不影响播出效果,只好忍痛割爱。因为少了画龙点睛之笔,整个新闻也就少了几分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