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庆琮 付静秋
主流价值观是主流意识社会的思想形态,指一个社会大多数民众即主流民众所信奉或各种价值取向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全民悼念“杂交水稻之父”的传播现象,体现了主流价值观在多元舆论场主导地位的强势回归和重塑。主流媒体在进行融合传播引导舆论时,既要取长补短,因势利导,更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创新传播方式,转变传播语态,凝聚主流价值观,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2021年5月22日下午1时零7分,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下午4时10分,载着袁隆平遗体的灵车从湘雅医院出发,前往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从四面八方闻讯而来的群众,列满了道路两旁,很多人的脸上挂满泪花。人们一边沉痛地齐声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边哀伤地唱着李叔同那首著名的歌谣《送别》!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央媒纷纷发文悼念,深度报道其生平事迹、巨大贡献、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多维度立体式展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其人其事,以及他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做出的巨大贡献。微信、抖音、视频号、头条号等社交自媒体平台纷纷跟进,及时发布动态消息和民众的深情悼念,袁隆平去世的消息一时引发全球媒体刷屏。
据瑞士“世界舆情研究中心”测算统计,仅仅5月22日一天,全世界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播发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去世的消息、讣告,累计多达8.31亿;受众累计达到46.35亿;网络点击量更是一路飙升,多达42.35亿次;留言包括网络留言、电话留言等,累计也高达23.48亿条。美联社说,这是中国人送别英雄的最高礼节,也是中国人悼念英雄的最隆重方式。这是自发的、主动的,完全发自于内心的悲痛情感。
有网民在悼念袁隆平的文章中写道,“霍金去世了,但我不懂时空;金庸去世了,但我不看武侠;可是我知道,再笨的人,也要吃饭。”袁老的离去,为何能引发全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悲痛与追思?这与他的科研精神、大爱和付出密不可分。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2020年5月的研究数据统计,从1980年开始,袁隆平团队的发明与研究,使得全世界稻米的平均产量累计提高了35.31%;累计增量达到7258万亿公斤。如今,中国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已突破1500公斤大关。袁隆平以赤子之心牵挂苍生饱暖,他让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为世界粮食供给做出巨大贡献,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
曾经一度媒体上看到的大多是粉丝哭喊着为明星送行、献花、守夜,却鲜见人们为科学家送行、哀悼,这一次,风向标发生了一次逆转。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罡说,“年轻人对袁老情真意切的自发悼念,说明他们开始真正明白国家振兴、民族兴旺靠的是袁隆平院士等科学家们的艰苦奋斗,这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回归和一次宝贵的社会风向标。”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杨成胜说,“全民自发悼念与追怀袁老,是一次集体致敬,会形成强大示范效应,让社会更加正气浩荡,是一个值得点赞的好现象,说明科学家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提高,年轻人热衷于追星的风气正在改变,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日渐变浓。”
媒体深度融合改变了主流媒体的生产思维和传播渠道,但真正对受众产生深层次影响的还是传播内容背后的价值观。在当前信息多元的时代,人们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往往会无所适从,主流媒体要重视话语传播渠道的拓展,尤其要重视对新媒体平台的融合运用,创新传播方式,优化言说方式,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壮大主流思想,凝聚主流价值观,提升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力。
发挥融合优势,提升主流价值观传播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作为传播主流价值观话语的主要阵地。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受众对于信息传播有了新的需求,主流媒体需要深度融合新媒体中的舆论资源,不断扩大自身舆论引导力。在悼念袁隆平的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都先后在传统平台和官方微信、微博、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快速及时地发布信息,主动设置议题,掌握舆论话语权,科学地引导社会主流舆论,扩大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影响力。袁隆平逝世的消息传到家乡江西九江德安县,家乡人民以各种方式自发表达悼念哀思之情。江西主流媒体纷纷跟进,《江南都市报》微信公众号推文《袁隆平曾多次回家乡江西,留下这些珍贵影像》,大江网发文《雨中泪别袁爷爷!市民泣不成声!记者哭着报道!袁隆平曾多次回家乡江西》,赣州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发文《致哀!致敬!您是江西人的骄傲》《今天,我们送别了您,我们更要成为您!》……这些报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全媒体报道了袁老与家乡的渊源以及社会各界的哀思之情,致敬袁老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以及高尚情操,有效传播权威、准确的声音,提高了受众的媒介忠诚度。
去伪存真,传递社会正能量。5月22日13:07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正式确认袁隆平逝世的消息,之所以强调13:07分,那是因为当天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媒体事故。当天上午10:48分,各个微信群、朋友圈、大V都在传播袁老逝世的消息,被辟谣之后众媒体又纷纷帮着辟谣。同样的情节,在去年抗疫报道中同样出现过。
随着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在主流媒体的主流舆论场之外,还催生了民间舆论场,两者相互影响。在流量变现的媒体环境下,一些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缺乏流程监管和审核,受流量诱导和利益驱动,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主流媒体一方面必须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环境,关注民间舆论,适时地根据受众的兴趣点设置舆论话题;另一方面要取长补短,加强对信息的把关,帮助受众辨别真伪,以弥补新媒体平台把关较弱的问题,实现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权威解析,消除公众的疑虑与困惑,给人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传递社会正能量。
以人为本,坚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舆论。传统主流媒体以其全面、深入、权威、客观的报道受到人们的信赖,受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度远高于新兴媒体,这种价值层面的认同可以通过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来强化。相比居高临下式的宣传论调和宏大叙事,对个体尊严和价值的尊重更能引发受众的共鸣。在袁隆平逝世的报道中,多家主流媒体用人物特稿的形式记录袁隆平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的精神价值追求。例如,《人民日报》的《袁隆平生命的之后时光》,央视新闻《送别!国之脊梁袁隆平》,光明网《袁隆平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凤凰网财经《“自由散漫”的袁隆平,一稻便是一生》等新闻报道,通过寻访袁隆平的生平故事,在悼念逝者的同时也让受众在温暖有力的叙述中感受到强烈的价值取向,强化了人们对于社会、代际与国家等诸多层面的集体身份认同。
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主流媒体融合多种传播渠道,快速捕捉、甄别信息,了解公众舆论走向,同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透过新闻表象引导人们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并以受众易于接受的传播语态和传播方式呈现,体现人文关怀,传播正能量,有利于凝聚主流价值观,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