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
2020年8月30日,湖南卫视脱贫攻坚主题节目《青春在大地》在周日黄金档19:30正式开播,首播后收获全方位好评,收视3网第一(酷云0.84、欢网0.56、尼尔森网联1.6)。截至2021年3月22日,微博话题“青春在大地”共获得5.5亿次阅读量、56.6万次讨论量。节目以乡村纪实采风、舞台剧表演、对扶贫人物访谈为主要环节,以融合方式创新了叙事手段、主体和主题的表达,别出心裁讲好了中国扶贫故事,为同类题材节目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样本。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值此重要节点,全国媒体尤其是广电媒体都聚焦这一历史性事件开展主题传播。然而,相关专题节目尤其是扶贫人物类节目的叙事手段还较为贫乏且多,以人物访谈与户外纪实为主。《青春在大地》节目通过创新叙事手段,使纪实与表演交融,并有机融入明星、乡土、悬念、综艺、观察等多重元素,别有新意且惊喜连连,跳出了以往主旋律题材节目严肃乏味和刻板生硬的窠臼。
一方面,《青春在大地》采用乡村纪实采风交织舞台剧表演,为观众带来十足的新鲜感。在叙事手段上,该综艺最为醒目的创新在于融入戏剧表演新载体,突破同类节目惯用的访谈互动、实地走访路径,并在舞台表演前顺其自然地加入具有纪实性质的影视采风,使纪实和表演两种看似矛盾的叙事手段巧妙融合,别开生面,匠心独运。以服务舞台表演为名的乡村采风避免了直接探访贫困乡村的刻意性和宣传意味,但客观上仍起到了户外采访的纪实效果。此外,演员与村民沟通时展现的高共情力也与纪实记者和主持人有所区别,让观众看到了乡村实地采访更为感性的一面。深入一线切身体验后进行角色塑造的经历不仅于演员,对于得以见证戏剧创作台前幕后整个阶段的观众来说也十分新鲜,“后台区域或后台可以定义为一种相对于特定表演的场所”,以往隐而不见的影视采风、剧本围读等后台在节目中实现了前置化,让观众大开眼界。这种新鲜感十足的叙事手段搭配成为节目鲜明特色,超出了观众对于此类主题节目的固有认知和想象,具备较高的创新价值。
另一方面,《青春在大地》还巧妙融入明星、观察等多重元素,惊喜不断。节目每期均会邀请两位知名演员作为主要青春演绎者,星光为主旋律叙事增添亮色;采风过程尽显当地原生态风土人情,区别于城市摩登风味的浓郁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采风规则设置为演员不能与扶贫人物见面但能与村民尽情交流,富有悬念。采风互动中村民脱贫后的喜悦溢于言表极具感染力,综艺效果的呈现更为自然;舞台演绎演员突破观众固有印象的表演提升了节目的惊喜度,如一直以妹妹形象示人的演员李浩菲出人意料地在剧中扮演了一名孕妇;原型人物在观察室里全程观看采风影片和舞台谢幕后惊喜登场,塑造角色的演员顿时从明星转变为见到“偶像”后或惊慌失措或激动不已的“粉丝”,角色错位合理又有趣。多重元素的巧妙融入使节目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惊喜点出现,增强节目可看性的同时助益节目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扶贫精神和内涵。
根据叙述主体与所叙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可将叙述主体划分为同叙述者和异叙述者两类,同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人物,叙述自己的或与自己有关的故事,异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人物,叙述的是别人的故事;同叙述者既可以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可以作为故事的见证者或观察者。《青春在大地》先后融合了见证者、异叙述者和主人公的叙述,层层递进之下强化了叙事的真实性、感染力和接近性,充分发挥了不同叙述者的优势特征,实现了对扶贫题材节目叙述主体叙事的有益创新。
村民作为见证者,提高了叙事的真实性。见证者的叙述拉开了观众与主人公的距离,增加了节目的层次感和客观性。乡间采风阶段,主人公并不露面,演员通过与作为见证者的村民们进行交流了解主人公的扶贫故事。由于见证者与主人公有过共同经历且主人公不在场,其对扶贫人物的描述和点评更具真实性。演员在与和主人公有过不同经历的多名见证者的交流中,逐渐拼凑出主人公的真实面貌,了解他的真人真事并感受其中包含的真情实感。互动中,见证者一方面会就主人公的相貌特征、性格气质进行概括描述;另一方面还会讲述其与主人公的点滴相处,并常常流露出朴实而真挚的情感。如第五期节目中,村民向俾双讲述了自己从最开始一点不信“读书出来没下过地干过农活”刘斌队长能建好猕猴桃产业园,到经过队长耐心解释劝说后将信将疑签了土地流转合同,再到果实成熟拿到分红后完全信服刘队长的故事。扶贫工作中的干群互动及村民情感态度变化通过见证者之口传达,真实而有力度和温度。节目中见证者叙述最先呈现,提高叙事真实性的同时还会引发观众对主人公的好奇心,吸引观众继续收看节目。
演员作为异叙述者,增强了叙事的感染力。异叙述者并不亲身参与故事,因此在叙述上具有较大灵活性,这为作为异叙述者的演员运用舞台剧表演的方式叙述故事提供了依据。舞台剧剧情通常截取主人公扶贫工作中最艰难或最感人的片段,以便充分发挥戏剧渲染效果,提升扶贫叙事感染力。如第一期节目截取了江晓军队长汇聚人心,将千年瑶寨变成当地老百姓致富舞台的高光时刻。由谷智鑫扮演的江队长在克服各种困难即将盘活老戏台时,突然天降大雨阻断了戏台表演,各路看客和投资者纷纷离席,此时悠扬的瑶歌从舞台中央响起,娄艺潇饰演的村民阿英冒雨一展歌喉,雨渐停人渐归,演出顺利进行。“下雨”渲染了扶贫中的艰难困苦,而“雨停”寓意困难再大只要扶贫干群连成一体携手并进,就能克服各种困难,扶贫叙事的感染力在戏剧表演中到达高峰,干群脱贫攻坚精神直抵人心。相较其他异叙述者的专业叙事,如记者的新闻报道、主持人的提问回应,演员作为异叙述者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来叙事更能将扶贫故事的感性力量展现出来,而感染力则是讲好中国扶贫故事、构筑脱贫攻坚时代精神影响力和引导力的关键要素。
扶贫人物作为主人公,提升了叙事的接近性。主人公处于故事的中心位置,在经历了他人视角的村民叙事和高光化的舞台叙事后,最后呈现的主人公自我叙事格外令人期待并倍感亲近。刘栋明书记在提到让村民无比安心的口头禅“没事,这个我来给你们搞定”时,坦言这么说并非意味自身能解决一切问题,而是给乡亲们吃定心丸的同时逼迫自己想尽各种办法、协调各种资源解决问题,一诺千金;刘斌书记在被问到冒着风险抢种猕猴桃时心里是否打过鼓时,一时哽咽,停顿许久后才回答“有”。节目最后扶贫人物的自我剖白补充了见证者叙事和异叙述者叙事未及的主人公内心想法,将戏剧刻画里的高光者还原成现实生活中的平常人,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他们在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也经历过和普罗大众一样的脆弱、矛盾和挣扎。这种人性的接近性鼓励观众向榜样看齐,克服各种困难践行心中理想信念,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扶贫攻坚类主旋律节目的叙事主题以宏大严肃为特征,立意深远、内涵卓著,但往往缺乏平易近人的特质和年轻化视角,难以实现对青年群体的有效引导。《青春在大地》通过融合宏大主题和微观视角、主旋律题材和青春主题、扶贫主题和扶志扶智主旨,让节目充分接地气、更具活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扶贫更要扶志扶智的要旨。
宏大主题融合微观视角。扶贫攻坚是国家宏观战略之一,从宏大视角切入这一宏大主题难免抽象、空洞和疏离,而聚焦人物、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有所侧重的微观视角更能以小见大,激发观众的同理心,以低视角成就高立意。《青春在大地》力图展现我国脱贫攻坚战中青年扶贫工作者们的奋斗故事,从中选取了十位代表人物进行细微、深入的刻画,每期各有侧重,串以不同分论题如乡村旅游带动扶贫、扶贫工作者的牺牲与传承、万企帮万村等。前期采风充满扶贫干群日常相处中的动人细节,如江晓军队长给摆摊的“凉粉西施”李梅英送遮阳伞、小郭书记郭子涵教村民淘宝购物、致富带头人杨舒亭为腿脚不便的工人肖明辉特设穿拉头岗位……舞台剧选取扶贫人物众多事迹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进行呈现,最后对扶贫人物的访谈也试图揭开其个人化的内心感受。通过具象化、细节化和个人化微观视角的观照,节目将宏大主题以更清晰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传达给了观众。
主旋律题材融合青春主题。主流媒体传播需要实现“双主流”对接,即主流价值和主流观众的对接,主流价值就是国家层面弘扬的主旋律价值观,主流人群主要指时尚、年轻、具有传播力的年轻群体。只有作为祖国未来脊梁的年轻人真正认同主旋律价值观,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共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思想共识基础。《青春在大地》以青春为题,将聚焦点放在年轻扶贫工作者脱贫攻坚的亲历故事上,记录十种扶贫青春。节目组着意选择了部分在青年群体中颇具号召力的年轻演员作为扶贫人物青春故事的演绎者,如张雪迎、李汶翰等。此外,播出平台湖南卫视一直以“青春”为鲜明标签,拥有大量年轻受众群体。青春榜样对接青春观众,结合生活化、年轻态、情理交融的叙事风格,更容易取得年轻观众的共情,充分带领他们感受脱贫攻坚的不易及一线年轻人的奋斗与奉献,引导青年人把自我理想和祖国建设统一起来。
扶贫主题融合扶志扶智主旨。扶贫不能只关注提高贫困者当下的经济收益,还要想方设法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斗志,并建立造血机制,使他们脱贫后的生活还能芝麻开花节节高。《青春在大地》节目着重体现了扶贫干群的志气和智慧。致富带头人杨舒亭身残志坚,创立扶贫车间,鼓励和她一样的残疾人自尊自爱自强,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刘栋明书记不放弃任何一个辍学的孩子,不遗余力地劝学,践行了以教育扶贫来“造血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刘斌队长巧用积分超市塑民风,抢建猕猴桃产业园为村庄造血。
脱贫攻坚主题节目的广泛传播能为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提供着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并引导青年一代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具备重要的社会意义;且此类主题与忧国忧民、脱贫致富的中华民族情感基底相通,拥有巨大的收视潜力和传播潜能。中国传播者应努力讲好中国扶贫故事,以实现此类节目肩负的社会责任和现实意义。作为一次创新实践,《青春在大地》通过叙事手段、主体和主题的融合创新,拓展了脱贫攻坚节目的表达空间,获得了高收视反馈和破壁破圈的传播效应,赋予了电视节目深度参与脱贫攻坚战的更多可能性,为脱贫攻坚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