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利华
1930 年4 月30 日发表在《论坛》杂志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194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1897—1962)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主要讲述了美国内战后,南方的一座叫杰弗逊的小镇上的没落贵族小姐艾米丽·格瑞尔森的人生悲剧。在艾米丽年轻时,她的父亲为了维护所谓的门第和尊严,赶走了所有登门向艾米丽求爱的男子,剥夺了她追求幸福的权利。在她父亲去世后,艾米丽爱上了来镇上铺设人行道的工头—一个叫荷马·巴伦的北方人。但他们的婚事遭到了镇上居民以及艾米丽亲戚的反对和阻碍,而且荷马也无意结婚,因为他曾说过他喜欢男人。绝望之中,艾米丽用砒霜将他毒死,并与他的尸体同床共枕40 年。直到她74 岁去世时,小镇居民参加完她的葬礼后才发现了这个秘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特色主要体现在嵌入式结构的使用,即文本时间的交错倒置、穿插跳跃。目前国内该小说主要的三个中译本基本上保留了原文在叙事层面的这些特色,原文时序的错乱、颠倒导致了译文中的一些误译、漏译和错译。
热奈特把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的不一致性称为错时或者时序倒错,主要分为倒叙和预叙两种。“福克纳小说创作上的一个特点就是打破线型叙事顺序,打乱时间顺序,把故事分解成许多片段,让各种人物从不同的角度讲述故事。这样就迫使人们都从美学和道德上进行探索,读者也被卷入了故事。”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福克纳就使用了非传统的时序倒错手法。《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第一节以艾米丽的葬礼开始,第五节又回到她的葬礼,继而人们破门而入,揭开谜底。这是福克纳比较喜欢的环形结构,也就是王敏琴所说的热奈特的嵌入式框架理论,或者中文的“回”字形结构。福克纳在小说中自如地运用了倒叙、预叙以及穿插叙事,闪回跳跃,使得文本时间交错倒置。故事貌似被打成了碎片,使得读者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玩一个大型的拼图游戏,新鲜而又刺激。这无意给小说的翻译造成了一定难度,时序的混乱,碎片的拼接,错综复杂的事件的交叉叙事,稍不注意就会出错。张和龙(2015)、叶紫(2017)和杨岂深(2015)三个译本都保留了原文的叙述时序,但张译可能没有理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出现了两处误译。
第一处是在第三节,艾米丽买砒霜的时候:“That was over a year after they had begun to say ‘Poor Emily,’ and while the two female cousins were visiting her.”张译为“那时候离人们感叹‘可怜的艾米丽’已有一年多了。她的两位表妹也正要来看望她呢”。根据上面的时序表,艾米丽买砒霜是在荷马暂时离开,而她的另一个堂姐妹还待在她家的时候,而不是正要来看望她时。此处叶译和杨译都把握得比较准确:
叶译:那时候,人们说“可怜的艾米丽”已经说了一年多了,她的两位堂姐妹也恰好来探望她。
杨译:那是在人们已开始说“可怜的艾米丽”之后一年多,她的两个堂姐妹也正在那时来看望她。
第二处是在第四节艾米丽不听牧师劝告,依然在星期天与荷马驾着马车出游。于是牧师太太写信给艾米丽在阿拉巴马的亲戚。张译为:“她的两位亲戚又一次来到她家。我们静观着事态的发展。”我们从小说第三节知道,艾米丽在她父亲去世后病了好长一段时间,碰到荷马后便爱上了他,每周日与他驾着马车出游,惹来镇上居民的风言风语,女人们认为她不会屈尊下嫁给一个打零工的北方佬,年长一些的人认为悲伤也不会让一个真正的淑女忘记“贵族举止”。他们认为她的亲戚应该来到她的身边,很可能是因为她父亲去世后,家里没有别的亲人在她身边,艾米丽孤苦无依,于是爱上一个北方佬来转移自己的丧父之痛,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她的亲戚应该来陪陪她,用亲情来帮她疗伤。叙述者进而指出,早在多年前,艾米丽的父亲因为疯了的怀亚特太太,也就是艾米丽的姑奶奶的遗产问题跟他们在阿拉巴马的亲戚闹翻后就老死不相往来了,艾米丽的父亲去世时他们都没派人参加他的葬礼。所以这应该是这姐妹俩第一次来到艾米丽家。小说中提到她们一共来了两次,第二次是在艾米丽去世后。上面句子中的again 不是指她们再次来到艾米丽的家里,直译过来是说艾米丽再次有亲人跟她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她再次有了亲情的陪伴。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个译本:
叶译:不久,便有自家人来访。大伙儿决定坐观事态的发展。
杨译:原来她家里还有近亲,于是我们坐等事态的发展。
叶译增加了个时间状语“不久”,似乎没有必要。“便有自家人来访”基本翻出了原文的含义。杨译的“原来她家里还有近亲”很显然没有忠实于原文,因为我们在上一节就已经知道艾米丽家还有亲戚了,而且知道了她们之间的关系,所以译者此处所表现出的恍然大悟有点莫名其妙。
除了时序的交错倒置造成的误译外,文中还出现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时间标志词或短语,看似给读者以清晰的时间概念,实则造成了新的混乱,特别是在第四节,上例中的again 就是其一,除此之外,杨译出现了一处漏译,张译也出现了一处明显的误译。 “一点也不差,一星期后她们就走了。而且,正如我们一直所期待的那样,荷默·伯隆又回到镇上来了。”由此可见,杨译的“within three days” 没译出来,叶译和张译分别为:“不出三日”;“不到三天”。该节紧接着还有一处:
张译: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到荷马·柏伦。有一段日子,我们还能见到艾米丽小姐呢。
叶译:这也是人们最后一次见到荷马·巴伦。好一阵子,艾米丽小姐也未再露面。
杨译:这就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荷默·伯隆。至于爱米丽小姐呢,我们则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过她。
三个译本中张译与其他两个译本的意思截然相反,原文中的第二句实际上是个不完整的省略句,下文中提到荷马消失后,有六个多月的时间,艾米丽小姐足不出户,只是偶尔会出现在窗口,所以张译此处应该是误译。接下来这句张译显然也是属于错译:
张译:打那时起,她家的正门始终紧闭不开,这种状况维持了六七年的光景。直到她四十岁时,她才开始出门教授瓷画课程。
叶译:打那会儿起,时至今日,小姐家的前门从未再开启过,唯独她四十来岁时的六七个年头算是例外;其间,她在家教授瓷器彩绘。
杨译:打那时起,她的前门就一直关闭着,除了她四十左右的那段有六七年的时间之外。在那段时期,她开授瓷器彩绘课。
“save for”这个短语的意思是“除了……之外”,就是说艾米丽家的前门始终关着,除了有六七年的时间教授瓷画课程开启过,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离开后,就永久地关上了,直到艾米丽去世,黑人男仆在前门迎接镇上第一批女士的到来。所以并不是像张译所说,艾米丽家的前门关了六七年才再次打开。叶译翻得不够简练,杨译非常贴合原文。
总的说来,以上所讨论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三个中译本各有所长,但由于作者使用了错时性的叙述形式,使得文本看起来颠倒混乱、凌乱破碎、毫无逻辑,虽然三个译本都力图保留原著特色,但还是有些地方翻译得不尽人意。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从作品所使用的技巧与其在反映主人公艾米丽的性格、彰显小说的主题、挖掘文本的意义、体现作品的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因为任何特定的形式表达特定的意义,形式是意义的体现……无论作者或发话人是有意地还是无意地使用某种形式,他所作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选择所带来的效果,选择本身就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