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心相送到蛮荒

2021-11-12 18:16韩志刚
小品文选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子规夜郎王昌龄

韩志刚

李白和王昌龄是好哥们,两人从年轻时结识,性格相似,才华相当,不免惺惺相惜。据张起考证,开元十四年,李白从宜昌北上,经南阳,在高凤石门山初识王昌龄。那时王昌龄在嵩山隐居学习,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王昌龄劝李白:留下吧,咱们一起修道,准备科举。李白要继续追求他的“诗和远方”,没留下。一年后,王昌龄考中了进士,成为公务员,在京城做了校书郎。三年以后,李白第一次进京城长安广泛交友,寻找出头露面的机会。聚会、喝酒、写诗,一群朋友玩得很嗨,这包括卢象、孟浩然、贺知章,也包括王昌龄。后来,他俩在扬州、在巴陵,又在长安,在江宁(南京)都有过会面。想想那个“出行基本靠走”的时代,一辈子能在这么多地方聚过会、喝过酒,肯定是真朋友了。只是,天宝五年在江宁的那次会面,是他们俩最后的一次相见。一年之后,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十八线小县城的公安局长——龙标尉,唐朝的龙标县在今湖南西部的黔阳县境内。王昌龄这次被贬是在天宝六年的秋天,第二年的春天,李白才听说这事儿,其时,他在扬州。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寄给老朋友王昌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说:暮春的扬州,柳絮纷飞飘散,杜鹃鸟叫声悲凄。此刻,我刚听说你被贬谪的恶消息。我知道,龙标是个偏远的蛮荒之地,你跋山涉水恐怕还得渡过沟沟坎坎的五溪。我把我这颗忧愁的心寄托于朗朗明月吧,让它注视着你、陪伴着你,默默陪你到夜郎之西。

这首诗表达对身陷困境的朋友的深深的同情、担忧和思念之情。杨花和柳絮古人是不大分辨的,柳絮飘落象征朋友离散。子规鸟又名杜鹃、杜宇、布谷,古人觉得它的叫声听起来好像“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常常能引起旅人游子的思乡之情。李白用这两个物象渲染衬托他的伤感之情。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五条河流,此处泛指五溪分布的地区。夜郎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此处指隋时的夜郎县(辰溪),位于龙标县东面。此时,李白与王昌龄相隔数千里,他只能靠想像推测好友被贬赴任旅途的艰辛和孤独,因而发出寄愁心与明月,默默陪伴好友到任的奇想。我把心掏给你,这就是古人的友谊,这就是李白对王昌龄的感情,真是“情不知所由起,一往而深”!

这首诗有不同版本。有首句为“扬州花落子规啼”的,我感觉“扬州花落”,虽然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可以与后面的五溪、龙标、夜郎等地名呼应,但“花落”则不佳,一来“花落”很概括,画面感差些,二来“花落”是开始零落呢还是全都落了呢?时间很模糊。相比之下“杨花落尽”画面感强,而且“落尽”更精确地表明时间是暮春。作为起兴的句子,渲染酝酿诗情,还是“杨花落尽”艺术性更高。末句有作“随风直到夜郎西”的,“风”字显得很无厘头,“月”不会随风行,“心”如果随风的话,显得轻飘飘,与忧愁、沉重、深切的情绪不合。所以,还是“随君”为佳。

一生的交往,于此而终,两位好友再无重逢的机会。此诗也成为表达友情的千古名篇。

猜你喜欢
子规夜郎王昌龄
子规声声
怀屈原
巫山一段云·石榴花
驰骋边疆的王昌龄
接连被贬的“九品”芝麻官
爱国情怀永流传
宣城见杜鹃花
黔湘多县争夺“夜郎国”
夜郎自大
谁才是真正的“夜郎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