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丰富,极大推动了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未成年人生命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二十一世纪必将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内危及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诸如校园欺凌、暴力犯罪等,并且呈上升态势。原本应受到保护的未成年人为何对生命缺少应有的认识,不珍惜自身生命甚至去伤害他人生命,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未成年人生命教育较为缺乏,且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鉴于此,本文从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基本内容、实施途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广大学者能够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呼吁社会关注并重视未成年人生命教育。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澳大利亚的诺夫斯针对青少年吸毒的社会问题,首次提出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词。二十世纪末期,学者陈英豪率先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与愿景,并积极组织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极大推动了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国内最早对生命教育展开探讨的是著名学者叶澜,她致力于研究生命与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在教育过程中以生命的这一更高的层次来启迪教学。此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对生命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部分省市也制定了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相关指导文件,由此表明我国生命教育正逐步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发展方向转变。
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研究,由于国内开始研究较晚,学者们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刘济良(2004)指出,生命教育是指在个体由出生至死亡的过程中,展开的全面的、人文的生命意识培养;周英会和方秀娜(2014)认为生命教育是指在个体生存与发展中,重视个体本性与价值培养,从而提高个体的存在意识。
进行未成年人生命教育可以从生理、心理、伦理三个层面展开,以提高对生命的全面认识,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珍爱生命教育的安全教育,生命对个体是至关重要的,珍爱生命不仅要强化生命意识,掌握基本生存技能,还要尊重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存在的价值,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第二,心理耐挫教育,人生难免会走错路,历经无数坎坷,但要相信风雨过后会见彩虹,永不言败,积极面对生命中的成功与失败,保持乐观的态度,学会审视生命中的美好;第三,生命价值教育,未成年人处于学习知识的宝贵阶段,要积极引导其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看待生命的诞生与死亡。探索生命的长度与宽度,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
未成年人社会经验较为缺乏,大量知识需要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独立生存与发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磨炼,因而需要就未成年人进行生命教育,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生命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在悲观时降低个体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概率,珍爱生命,还能够在乐观时,积极追求、探索生命的意义;其次,未成年人缺乏目标,心智较为脆弱,且当前教育难以触摸到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加之成长过程中常面对以分数论成败的错误教育理念,未成年人需要面对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多重压力,有时难以正确对待与处理,便会造成悲剧;最后,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事件频发,这与国内传统教育盛行的成绩至上观念具有紧密联系,且对未成年人生命关注程度不够高。因而加强未成年人生命教育非常必要。
从目前国内现有研究来看,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科教学的探讨,例如李桂香和王龙刚(2017)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并给出了有效建议,为促进未成年人生命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而对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社会热点研究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现今社会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较为突出,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管幸(2015)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索,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方面提出社会预防措施;李文静和王全权(2016)从犯罪心理学视角,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剖析国内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第二,未成年人自杀问题。由于未成年人社会经验尚浅,一旦陷入较大困境或产生较大压力等时,找不到有效方法排解,难以自拔,就容易产生自杀行为。杨秀清(2012)分别从未成年人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不同角度剖析了其自杀成因,并从加强未成年人生命教育、多方共同参与预防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第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生命教育的意义除了培养个体对生命的认识,还能够教会未成年人如何合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以及在侵犯后如何正确看待人生,早日走出困境,当今社会频频爆出的性侵案、虐童事件在不禁令人心寒的同时,可见进行生命教育意义的重大。陈伟和金晓杰(2016)指出未成年人性侵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四个方面提出共同作用机制;王思庆(2016)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
尽管生命教育概念提出时间较晚,但生命教育实践在国外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些实践经验可以供我们学习借鉴,有助于未成年人正确看待个体的生与死,积极面对人生中的顺境与逆境,提高生命意识。例如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华特士阐述生命教育内涵后,美国便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生命教育实践,包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成立生命教育专业协会及相关技能培训机构、出版书籍和影像等刊物,并从独立品格、迎接生命挑战、健康情绪三个方面展开未成年人生命教育。而在德国并非单一的生命教育课程,而是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当中,王定功(2005)通过对德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研究指出德国的生命教学内容主要可以细化为反对暴力、同情弱者、宽容待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等具体维度。
周桂(2020)对生命教育现目前的实施困境和解决路径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现目前的生命教育过多的关注“人如何生存”的问题,缺少了对“人为何而生”的思考。庞维成(2019)就上海这一区域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及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提出在学校教育中以提升生命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这一主体的自我生命的完善,从而提升面向学生展开生命教育的综合能力与素养的观点,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身正为范的“三全育人”的理念。王继民(2020)从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多维打造生命教育共同实施的角度,探讨了从课堂、学生自我、教师教育、生活技能、家校合作等多维渗透生命教育理念。张卫民(2019)提出幼儿园中生命教育,提醒人们未成年人生命教育不止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更是在幼儿园阶段就应该开始,幼儿园阶段以体验教育为主要的教育方式。综上,现有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思想角度,树立生命教育理念,例如生命教育的教学观,以未成年人为主导,教师引导的方式进行教育;第二,从实施角度,积极倡导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共同参与到未成年人生命教育当中,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第三,从教育者角度,需要加强生命教育师资力量建设,保证未成年人受到优质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于获得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提高生命质量,而未成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对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探索将永不止步。今后对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研究可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进一步从理论上深入探讨生命教育,充分挖掘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期下的生命教育资源;其次是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实践的探索,明确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范畴,未成年人生命是家庭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多方共同的责任,应不断拓展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最后是结合实际结合时事,推进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