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正丽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
就演奏心理对钢琴演奏效果的影响来说,可以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对于主观因素方面,可以学生从自身出发进行分析。每个人的性格与情绪本身都会有所差别。演奏者的性格与长期演奏的环境与演奏知识学习情况有关,这些因素与钢琴演奏心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的情绪能够使演奏者心中的潜能得到激发,让演奏者在心态放松的前提下,更好地将自己的演奏技巧优势展现出来,而消极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演奏者的整体表现,从而影响到演奏作品完整性。
教师教学期间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钢琴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按照学生所处的不同状态与不同阶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将心理状态的能力调整放在课程教学的关键位置,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音乐学习中,想要提高演奏技能,不管针对何种乐器,平时的练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钢琴来说,也是如此。学生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练习方式,将技巧不断提升,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这样加强肌肉记忆的练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反之,如果采用的练习方式不正确,势必会影响练习效果,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陷入恶性循环。
在钢琴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演奏效果的关注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如果过度关注演奏效果,无疑会给弹奏者本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而过度紧张的情绪会使得演奏者肢体僵硬、动作不连贯,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大大地降低演奏效果。再加上现场紧张的环境这一因素,也会给学生的现场发挥造成阻碍。
在钢琴演奏教学期间,除了要对演奏基本功和技巧进行不断练习之外,采取正确的练习方法对于提高钢琴演奏心理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大学钢琴教学开展阶段,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与训练机会,传授一些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并教给他们一些自我调节的小技巧,更好地推进学生的演奏心理状态的训练以及心理能力的培养。
演奏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演奏前工作准备充分,就有助于消除演奏者的不安心理状态,提前进行心理状态调整能够更好地缓解现场的紧张状态。演奏前调整心理状态时,除了要及时进行心态放松的练习,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保持放松的心态,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加表演者的信心,有助于演奏者正常水平或者超水平的发挥,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真正实力,使舞台演奏呈现出最佳效果。
在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期间,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表演平台,这种平台的建立也是学生进行钢琴演奏心理训练的一种方法。在实际的教学阶段,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模拟表演平台,从校园文化出发进行相对应的表演平台构思,从实践的层面对钢琴演奏进行落实,这样的钢琴现场演奏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丰富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为校园的文化创建提供力量。这样表演平台构建不仅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演出中,明白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优势,而且还能使他们在实践中习惯舞台演出的紧张感,让学生逐步适应有观众观看的感受,找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按照现场状态进行自己心理情况调整,更好地克服自己现场演奏过程中的紧张与恐惧感,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实现更好更快地提升音乐素养的目标。
在钢琴的教学阶段,兴趣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按照课程的实际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内容与学习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更好地对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完善与补充,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对于钢琴知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够在钢琴的知识海洋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消除在钢琴演奏中存在的消极心理状态,将积极的演奏心态得以展现。
钢琴表演要想在舞台上呈现出最佳的表演效果,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都要重视心理方面的培训。在大学钢琴教育阶段,钢琴演奏心理的训练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模式变化对钢琴的课程改革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想要更好地推进钢琴教育教学后续的开展,就需要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首先,相关的教育人员需要按照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知识的渗透,并针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对学生的知识与今后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教学调整;其次,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在自己拥有充足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演奏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