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云/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从职业院校的办学性质来看,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主要为社会培养大专水平的人才,专业性和实践性是其教育的重点内容,努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教学。图书馆做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有着丰富的知识资源,包括纸质书籍、网络图书以及各种文献资料等。信息化管理则是借助计算机和现代化的设备,管理图书馆的新模式,包括学生借阅、归还书籍的登记工作、学生网络学习记录、书籍分录和归类等,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实现自助借阅服务,减少了很多的工作量,而且工作的效率也提升很多。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图书馆是查阅文献资料、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场所。众所周知,职业院校以专业性和技术性为特长,需要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图书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图书馆管理的新模式,对于图书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都有着不错的推进。现阶段,教育一直在提倡学生主体,要求学生有着更好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图书馆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完善图书馆管理模式,丰富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提供更加便捷的图书服务,推动图书资源的共享,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率。这样一来,图书馆工作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也得到提升。可以看到,图书馆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很有必要。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提升,还要看到对于图书管理员的素质要求,必须学会、掌握和熟练应用现代化的图书管理工具,学习新的管理技术,才能适应现代管理模式的要求。
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图书馆信息化存在理念落后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忽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受到办学经费的影响,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工作;图书馆本身的藏书量不足,也影响着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开展。办学经费不足,投入到图书馆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导致每年购置的新书数量很少,而且对于新书没有及时地进行分类。对于图书馆内现有的古旧书籍、破损书籍,没有及时地进行清理。
目前,国内很多职业院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偏低,即便很多院校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和精力,重视信息化建设,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信息化的发展,并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比如,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图书资源转换等方面,均有待提升。
从服务对象来看,高职院校主要是为本校的老师和学生提供图书的借阅服务。对于图书的借阅和归还工作,很多院校依旧是延用以往的管理模式,也就是通过人工进行借阅归还服务。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效率偏低,而且会加大工作量。很多学生会觉得借阅和归还图书过于麻烦,会影响到学生图书馆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院校对于图书管理工作重视度并不高,聘用的图书管理人员,很多都是教师兼职,很少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即便部分院校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但是并非专业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水平、知识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多管理人员并非图书管理相关专业的高材生,也没有在就业前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导致对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管理人员认为图书管理就是负责图书的借阅和归还工作,显然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高职院校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必然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包括图书管理能力、现代化设备的应用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图书管理人员年龄群体偏大,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成为影响信息化管理的因素之一。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好处,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发展。高职院校领导层应该重视图书馆管理,看到图书馆的重要性,意识到图书馆不仅是学术机构,还是教学机构,可以辅助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当前教育一直在提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图书馆做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更好地位学生服务,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图书管理人员同样需要意识到岗位工作的重要性,重视自我学习和提升,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将其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思想决定了人们的行动方向,高度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才能推动图书馆的发展,从而带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开展图书信息化管理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借助图书馆助推教育发展,提升高校的教育水平,需要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加速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软硬件设备,设备的投入需要资金作为支持,足够的资金量,才能支撑起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从而推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落地。为了获取更多地资金支持,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和社会企业的合作,吸收社会的闲散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
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是开展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考虑到图书馆的场地、书籍数量、书籍种类都偏多的情况,单纯依靠人力进行图书的分档、归类、检索、借阅、归还等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工作效率还特别地。因此,必须加大现代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比如,建设数字图书馆,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信息,登入到网站,可以实现图书的网上借阅和归还;借助现代化的检索工具,可以迅速地查阅到书籍的状态,比如,存放位置、借阅情况等。通过建设图书馆数据库,借助网络系统,掌握图书的各种信息,方便对图书进行管理。现阶段,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很多纸质版的图书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信息服务平台,丰富图书资源,让学生通过服务平台,可以获取更多的图书信息。另一方面,加快图书馆数字化转换,将纸质版图书资源,转换为电子版图书资源,方便图书的保存。5G时代下,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可以轻松地登录到图书馆平台,享受时代发展带来的便利。因此,必须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虽然图书管理信息化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依旧无法完全摆脱人的管理。即便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依旧需要管理人员参与其中。新时代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技术,熟练操作和应用现代化的设备,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我们在选择和聘任图书管理人员时,需要提升准入的门槛,对于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做到专职,而且需要掌握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掌握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提升图书管理的效果。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于已经在职或者工作很久的老管理人员,需要定期组织培训,让其掌握图书管理的先进技术,提升其专业素质,让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只有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是培育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性,可以借助图书馆这一教学机构,辅助教学活动。信息时代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从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借助现代化的管理设备以及信息系统,提升了图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改变了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模式,也加大地便利了学生。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图书借阅和归还,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到优质地图书服务,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理念落后,没有认识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不重视图书管理工作;资金匮乏,设备和系统方面的投入资金有限,导致信息化水平偏低;服务水平偏低,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图书管理人员老龄化,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对图书管理工作的理解,提出如下的建议:首先,转变理念,重视图书管理工作,认识到图书管理的积极作用。其次,加大资金投入,购置设备,打好硬件基础。再次,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提升效率。最后,提升管理人员的素养,打造高素质图书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