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香飘飘

2021-11-12 12:56于敦富
海燕 2021年9期
关键词:麦收麦穗生产队

文 于敦富

刚刚告别了草长莺飞、百花烂漫的春天,不知不觉地漫山遍野的麦子就熟透了,金黄金黄的麦田与墨绿墨绿的植物在田野里互相交织辉映着,犹如画工精彩绝伦的一幅画卷,风吹麦浪就像大海里的波浪一层层一波波翻滚着,充满着诗意。时间就是这样对谁都不偏不倚,到了什么时候该来的一定会不失时节地到来,该走的也不会迟迟地不肯离去。

闲暇之余,走出喧闹的城市,来到乡村野外,听一听轰隆隆的机器声,看一看丰收后农民绽放的笑脸,闻一闻泥土的芬芳伴着扑鼻的麦香,陶醉在这大自然中,让不羁的心情随着热风任意飘洒。

站在田间地头,望着不远处的滚滚麦浪,寻找着让我心动的瞬间,忽见田间一角有一簇还泛着青绿的麦穗,顺手摘了三穗,掐掉麦芒,放在手心里正反方向反复交叉着搓,然后吹掉麦麸,不一会儿就用随身携带的“小钢磨”加工好了一把麦粒,好有成就感地咀嚼着多时不忍心将其咽下,品味着这久违的麦香。在我们当地农村用两只手搓麦子被形象地称作“小钢磨”,这可是儿时再熟练不过的基本技能了。小时候几个玩伴放了学,挎上菜篮子去野外拔野菜,蹲在麦地里就开动起“小钢磨”,一把一把地吃个大半饱,那时家里穷啊,趁机多吃点儿。然后再去拔点野菜,因为家里还养着猪、兔子,粮食人都不够吃的,野菜就是它们的主食。

记得小时候,看到麦穗黄了,就盼着放麦假了。放麦假是只有农村孩子才有的短暂的假期,就是帮助生产队收割小麦,放假以后小学生就是一个小社员了,就会参加力所能及的集体生产劳动。小学生重体力活儿干不了,就跟在割麦子的人后面捡拾掉落在地上的麦穗,各人拾的麦穗用绳子打成捆,散工时用自己瘦弱的肩膀背回去,过磅称重,按斤数记工分,假期表现好的小学生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几朵小红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主要生产力就是人力,小麦全靠人工用镰刀收割。割麦子既是累活儿,也是时间性很强的活儿,俗话说:麦熟一晌,错过时机麦穗就掉头,粒子就爆在地里,所以麦收就像是一场全民战争。生产队里凡是能动员起来的劳力不论男女几乎一齐上阵,割得快的排在第一当把头,依次排开。只见人们右手拿镰刀,左手将麦子拦于胸前,唰唰唰,一片片麦子被撂倒,一捆捆有序地排在身后。

收割回来的麦子集中在生产队的场院里,利用晚上时间再进行梳理,扎成小捆,然后再把麦穗头用铡刀裁下来。麦秸秆在那个年代可浑身都是宝:截下的大约五十公分长的麦秸秆可用作盖房的原料,因为那时的农家房屋都是草坯房,麦秸秆可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另外还有脱粒以后的麦穰,可作为打土墙的加强筋;麦糠可掺入石灰麻刀中用于泥墙。时过境迁,今非昔比,现在农村住的都是瓦房,有的地方甚至住上了楼房,麦秸秆、麦穰、麦糠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了,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将其粉碎还田腐烂后当作肥料了。

在儿时的记忆中,打麦场还是用原始落后的方法,在偌大的场院里,一个人牵着一头遮住双眼的毛驴儿,拉着一石头碌碡一圈一圈绕场院转,碌碡的碾压力将麦粒从麦穗上脱落,然后用簸箕将饱满颗粒和秕子分开,故名扬场。扬场时,需甲乙两人操作,脖子上围着毛巾,头顶带着斗笠,面部用蚊帐布作防护罩,防止尘埃迷着眼睛,甲用木锨将带糠的籽粒放在乙的簸箕里,乙逆着风向向外用力扬出去,麦糠和秕子因为重量轻且在逆风的作用下落在附近,饱满的麦粒扬出去形成宛如彩虹般的弧状麦堆。再晒上几个日头,含水量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12个点以下,装满麻袋,一袋袋装在骡马车上,没有骡马车的生产队选拔体力强壮的青壮年,推着装载着八九十斤重小麦的二把单车,一队队走在去公社的乡间土路上,踊跃缴纳公粮。粮食是国家的战略储备物资,积极缴纳爱国粮是每个农民光荣且神圣的义务,是农民对国家的特殊贡献。生产队里收获的小麦除了缴纳公粮以外,再留下来年的种子和平时机动用粮,然后再按各家人口分配口粮,收成好的生产队每人一百多斤,差的也就三五十斤,这就是一年的细粮,要不为什么那时孩子们都盼着过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几顿白面。

麦收季节也是多雨季节,其实这个时候老百姓就怕下雨了,好好的天说变就变,黑压压的云彩打着滚儿从北边呼呼地卷过来,豆大的雨点说下就下,满场院的麦子有时都来不及抢,老百姓不能眼看着丰收的粮食就这样被大雨冲走,每逢此时,用不着队长吹哨子、敲钟去发号施令,不管大人小孩都非常自觉地向场院跑去,将麦粒子集中起来用草苫子盖起来,大人用自家带来的簸箕、小孩子用盆子将麦粒子抢收在场棚里。虽然人人淋成了落汤鸡,但不能让集体财产受到损失,充分体现了那个年代集体主义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至高无上。

俗话说:三秋没有一麦忙,说明一年中最忙的季节就是麦收,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从收割到归仓整个麦收过程得一个月的时间。为了保证丰收后颗粒归仓,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政府工作人员包村驻点指导麦收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援麦收,所以才有了小学生放麦假,大学生停课、工厂停工拿起镰刀帮助农民收割小麦。记得有一年麦收期间连续数日阴雨,脱粒后的麦子得不到及时晾晒,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新鲜的粮食发霉变质啊。政府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将机关办公室、企业的仓库及食堂、学校教室以及所有能利用的一切场所都腾出来用于晾麦子,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帮互助办实事的优越性。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有了小型收割机、脱粒机,收割、打场效率才有了提高。再后来,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普及,一台联合收割机一个小时数十亩甚至几百亩麦子从收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一次完成,效率大大的提高了,解放了大批劳动力,仅仅几天就完成了麦收和夏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已成为了过去式。

几十年的发展,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与那时不可同日而语,这所有的发展变化都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得益于科技进步,实乃百姓之福,我们无不为之赞叹。

猜你喜欢
麦收麦穗生产队
难忘儿时麦收那些事儿
五月麦穗金灿灿
彩虹色的雨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泥砖筑叠(中国画)
刘麦收 国画作品
麦穗穗
拣麦穗
生产队的那些日子
把好豆种换给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