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瑞,疏利民,郭 敬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安徽 合肥230009)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出版从业人员的编辑承担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重要责任。优秀文化的传播需要优秀的媒介、需要优秀图书的出版,优秀图书需要优秀的编辑。近年来,随着出版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到出版相关部门就业,成为新的编辑。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出于对出版业的喜好和情怀,他们热爱图书,觉得出版行业是高尚的行业,从事出版工作比较有成就感;有一部分人是迫于就业的压力,进了出版行业。从总体上看,他们都是各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成绩优异、学有所长,对出版工作充满热情,但由于初入出版行业,对行业了解不深,对业务不够熟悉,因此,必须在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提高素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以适应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
出版业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承担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光荣使命。这就要求新编辑自进入出版行业起就要具有较高的素养。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编辑的行为规范有明确的要求。新编辑要认真执行《出版管理条例》《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这些文件是编辑工作的基本依据。新编辑自进入出版行业起就应具备敏锐的政治意识,要牢牢把握出版物的政治标准,对图书中有涉及方针政策、领土主权、民族文化、国家版图、保密文件等敏感内容的要严格把关,找到相关出处。新编辑要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和各种出版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对出版物进行把关。新编辑要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对内容质量低劣的图书坚决抵制,对达不到出版要求的图书坚决不能出版。新编辑要把出版物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杜绝因为蝇头小利而出版没有价值的图书。当今时代,意识形态斗争非常激烈,作为出版工作者的新编辑更应具备扎实的政治素质。作为出版从业者,新编辑要时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为出版事业努力奋斗的长远目标。
出版行业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只有通过相应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关证书,才有资格从事出版工作。所以说,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事该行业的基本条件,是最基本的门槛。国家规定,通过出版行业职业资格初级考试可以从事校对工作,取得出版行业职业资格中级证书并办理注册手续,领取责任编辑证书可以担任责任编辑。职业资格制度确保了我国出版队伍的高质量,从而保证了出版物的质量。所以,从事出版工作的新编辑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尽快以优异成绩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从而名正言顺地从事出版相关工作。近年来编辑职业资格考试的难度越来越大,要想在职业资格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要做好充足准备。首先要认真学习考试的相关参考书目,如《出版专业基础 中级(2020年版)》《出版专业实务 中级(2020年版)》《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大纲》等。仔细、认真、全面地学习参考书内容,把知识点理解透。其次,要做大量的练习,尤其是近年来的真题。做真题不仅能了解考试内容,知道出题的方向和难度,还能发现命题的趋势和规律,使得备考工作有的放矢。进入出版社工作后,新编辑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把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只有在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过程中认真准备,才能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新编辑进入出版社后要尝试着进行编辑校对工作。编校是一个编辑最基本的技能。一个编校水平低的编辑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也很难在出版业取得很大的成绩。一个编校水平高超的编辑能很好地推进出版社工作的开展,也能得到作者的认可,为单位赢得更好的口碑和取得更多的资源。所以新编辑进入工作岗位后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编校技能。
首先,新编辑要认真学习出版相关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汉字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学好这些规范标准,是做好编校工作的前提。其次,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对书中涉及的政治相关内容有高度的敏锐性。要认真学习《关于认定淫秽及色情出版物的暂行规定》《地图管理条例》等文件,按照《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认真把握涉及一些敏感内容图书的质量关。再次,新编辑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提高自己的编校水平。例如,利用“黑马”软件对书稿进行校对,认真核对软件提示的内容,结合上下文对内容进行判断。新编辑要做个学习上的有心人,将书本上学习到的编校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遇到不清楚的问题要查资料和向别人请教。对编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好能整理一个“编校问题记录本”,让同样的差错不重复出现。
新编辑自入职起就应给自己制定发展目标,不应只满足于书稿的编辑加工。要一边提高自己的编校能力,一边尝试着策划图书。策划要基于所在出版单位性质和自己的学科专业,从自己熟悉的领域着手。比如,大学出版社编辑可以策划一套本专业的数字化教材,或者代表本专业发展前沿的学术著作,或者与之相关的实用性强的科普图书。在熟悉的领域选题进行策划,容易找到自己熟悉的作者,与作者沟通时而也能驾轻就熟。以免在刚入职沟通能力欠佳的情况下,与作者无话可说而尴尬。新编辑的作者资源有限,可以让出版社领导给自己介绍资源,也可以找自己的老师,让他们变成自己的作者,或者让老师介绍他们熟悉的其他院校的老师合作出书。新编辑可以与发行人员一起策划选题,形成“编发互动”的良好机制。发行在各种场合做推广的时候,编辑进行选题策划,既给发行人员做个帮手,又能增加编辑的选题资源,同时还能了解发行知识,提高市场意识。当然,新编辑的策划工作应该是不拘一格的,应根据自己的学习、观察、调研,策划出一些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良好的出版物。新编辑策划之初就该有较高的站位,要紧跟时代发展,策划有使命担当的选题。策划前要做好调研、分析,了解社会大趋势,使策划工作具有前瞻性。策划工作也要考虑可行性,要根据自身的能力、自己所在部门和单位的条件,制订出有实际价值且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这就要对策划方案进行广泛的讨论、充分的论证,对潜在的价值和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认识,避免闭门造车、好高骛远。
编校工作只是出版社工作中的一个环节,一本书的出版是一个复杂的多个环节组成的过程。新时期的出版社编辑不能只会编校工作,要成为一个熟悉出版各个环节的多面手。如今出版单位办公基本实现系统化,要利用好出版管理信息系统,熟悉出版业务的各个流程。首先要了解一本书的策划思路,对书的出版价值和效益有个大致的判断。作者交稿后,要根据书的性质和特点对书的版式、开本、字体、字号、封面设计等有所了解,熟悉不同书籍的设计风格。当书稿排好版式后,要清楚规范的三审三校环节,知道书号申请流程,有的书还需要版前审读。当书稿完成编校,进入印前质检环节,要了解图书质量管理的要求。图书质量检查合格进入印刷前,编辑要确定所用纸张、所定印数、所选工艺等。在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约定稿酬等事项后便可出片、下厂印刷。新编辑要进入印刷厂参观学习,了解印装过程和印刷工艺,从而为以后各出版物选择合适的印制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图书印制完成后,新编辑最好还要参与到发行工作中,了解发行渠道、市场状况等。新编辑只有参与整个图书出版的全流程,熟悉每个环节,才能成为真正的出版工作者,才能增加对图书出版工作的热爱,策划出好书。
新编辑进入出版社后,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制定长远的工作目标。新编辑不能甘于平庸,要提高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做几套有影响力的图书。而加入重要出版项目,如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或者系列图书建设项目就是提升自己的大好机会。系列图书的建设需要较多的人员,新编辑可以主动申请加入,从而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更加深入地了解选题策划的流程、图书出版的流程。国家出版基金是国家设立的第三大基金,多年来评选出了诸多优秀的项目,代表了我国出版项目的最高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加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对于了解我国出版业的导向,了解我国文化、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接触到高端的作者、高质量的稿件,体会最严格的质量管理,对自身成长和编辑生涯将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