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少川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诗之国度也。诗骚、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几千年中华文明史,历史悠久、诗作如林、蔚为大观。传统诗词是中国化的格律诗,最能体现中国诗学传统之诗歌形态。随着炎黄子孙移居海外,尤其是20世纪的三次移民潮,移民海外的华人华侨达数千万,古体诗词也随之传播到海外。可以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写古体诗词。海外华人集中居住的大都市,几乎都成立有传统诗词写作协会、诗社一类的民间团体,许多机构还设有各自的网站与公众号。本文仅就北美、欧洲、澳洲的当代古体诗词创作,从文化情怀、异域人生、传统继承与艺术新变等方面进行探析。
海外华语诗人移居异国,漂洋过海,由于跨域的经历,时空的距离感、语言障碍、文化冲突等因素,其原乡情结显得格外强烈,其突出表现就是乡愁书写、怀乡思亲,乡土记忆成为他们诗词创作中最多见的主题。移民诗人将这种乡愁诗延伸到神州版图以外遥远的异邦,方块字就是乡愁的符号,古体诗词写作就是回故乡。
读词有感敬呈陈国暲老师二首选其一
[加拿大]白墨
百唱鹧鸪百蝶陪,寒香燕子恋巢回。
多年去国三郎老,万里思乡两鬓灰。
哭悼娘亲词一阕,哀伤姊弟泪双洄。
韩江鮀岛心中醉,又一村中梦几回。
旅美三十周年有怀之二
[美国]海哲
未计归程适远方,人生到处路茫茫。
青丝不解寻春苦,华发才知背井伤。
酒热轻身三覆盏,歌陈入耳九回肠。
更深一觉当时梦,如水幽思畏月光。
夜梦慈亲
[美国]苏炜
三春晖尽月华清,慈母九天线未停。
寒夜祈温添被语,归程盼听唤门声。
星牵游子筷忧短,儿想娘亲路愿平。
河汉舟行今夜梦,慈颜许此诉精诚。
故园记忆是海外游子的重要题材,也最宜用古诗词表达。第一首七律为旅居加拿大诗人读老华侨陈国暲之词而作,书写了老一辈华侨远离故国多年、两鬓雪霜、思念家人的乡思愁情。首联两句一连用鹧鸪、蝶、燕这样打上浓重中华印记的意象,表达出移居异域思念故土的切肤之痛。结句心中醉,梦几回,催人泪下。第二首为新移民海哲旅美30年后所作,“旅美30年后”是解读此诗之背景。颔联以“青丝”与“华发”,颈联用酒热“三覆盏”、歌陈“九回肠”抚今忆旧,今昔对照,感慨万端。中年以后,诗人越来越强烈感受到背井离乡之痛,尾联怕见月光,因为这“月光”是故乡的月,用一“畏”字点岀诗人渐进老境愈思乡的心态。第三首夜梦慈亲,前四句,天人暌隔,忽然梦见老母从九天打来电话,颔联“添被语,唤门声”两个细节格外感人。后四句母子天地之间相互挂牵,道出无限的母子情深。这三首七律几乎未用典,游子情怀深深,所谓真有不言而神伤者也。
缅怀中国古代大诗人是海外诗词中多见的诗作。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灿若群星,是古体诗词的创造者、中华优秀文化的象征,从这类诗词中,我们读到了海外游子对中华文化、中国诗学传统的敬畏与膜拜。
卜算子·端午磬
[加拿大]许燕如
楚辞九歌兮,百世秋兰相。一阕离骚千古绝,夫子怀沙怅。 骐骥嘶无从,击水呈天状。潜作江粼共嵯峨,酌我寒川酿。
杜甫吟
[加拿大]唐伟滨
江山沉郁染春秋,笔墨轻痕铸史楼。
扶杖须飘穿眼处,车粼马啸世无休。
前师可法今人笑,后辈德衰子美忧。
万物虽悲黎百姓,千年只出此诗叟。
夜读东坡
[美国]苏炜
千江水月万山波,山在清波月在河。
月逗秋光风逗水,山飞清涧水飞歌。
采菱折桂看摇落,披发散怀赋槊戈。
千古诗心潮汐里,忽从雪浪悟东坡。
卷入漩涡难自拔,才华盖世莫能施。
其二
爱国诗人话陆游,诗词创作史称“牛”。
感人最是钗头凤,错错错。声泪暗流。
注:遗作诗词9300多首,史称第一。
以上几诗词,表达了对古代大诗人的仰慕、挚爱之情,虽然生活在非母语的国度,方块字铸成的诗魂却永远深藏于心。屈原的孤独高洁、杜甫的忧国忧民、苏东坡的旷达超然,还有李商隐、陆游这些诗人的名篇名句已融入海外赤子的骨髓之中。“一阕离骚千古绝”“千年只出此诗叟”“千古诗心潮汐里,忽从雪浪悟东坡”,这些精心提炼、发自肺腑的诗句概括出几位大诗人在他们心中的重量。即或生活在万里之遥的异帮,“巴山夜雨”“钗头凤”总是令他们如痴如醉,难以忘怀。炎黄子孙不论漂流到何方,他们身上都打上了中华文化DNA的印记。
海外华语诗人,虽然离散在各个地域,但他们始终忘不了从儿时就铭记于心的传统佳节、民间习俗: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到春节,那是深藏在新移民诗人心底的文化记忆,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的烙印,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这类写传统佳节的诗词如同大自然的四季一般,自然而然出现在他们的诗作中,犹如亲人的生日,年年岁岁歌咏不倦。
中秋前夜寄月
[加拿大]紫云
满月中秋出浴行,海光天色俱澄清。
关山阻断长亭远,唯有清辉一样明。
清 明
咏李商隐、陆游
[加拿大]王一洲
其一
巴山夜雨景凄迷,心有灵犀忆故知。
[澳大利亚]孙德振
柳色清明夹岸柔,人人相忆自绸缪。
野云危槛绿春动,紫陌闲分清水流。
啼血红鹃祭九鼎,焚灰蝴蝶颂三秋。
飞霞日落心将碎,泪眼芊芊过墓丘。
青门饮·云淡天高
[澳大利亚]王香谷
云淡天高,水清林静,通衢广陌,风光依旧。碧野黄花,夕阳芳草,窗外远山红透。时近重阳日,寄涛笺、深情书就。北京如约,朝思暮想,灯残人瘦。 岁月青葱回首,曾共读申城,绿裳红袖。军旅生涯,本途世路,千壑万山初秀。自律持惊木,任乱云、雨狂风骤。杏林春满,骨铭众望,心安扶救。
重阳感咏
[加拿大]伍兆职
中秋过后又重阳,佳节时逢倍念乡。
忆古谈今嗟气短,诗人墨客叹情长。
王维遍插茱萸苦,杜甫醉闻椒叶香。
且学渊明赏菊乐,尤思老孟帽飞扬。
度春节
[加拿大]墨浪
日换桃符夜上香,屏前把盏饮春光。
情丝万缕神州系,放纵心鸢化凤凰。
七律《清明》,四联由古典意味的意象构成悲凉的意境,后四句对仗工整,词语凄美,结尾两句飞霞日落,“泪眼芊芊过墓丘”,哀悼逝者,尤为感人。七绝《中秋前夜寄月》,澳洲中秋望月与故国望月又别具一番人在他国的情怀。两首重阳诗词,前一首忆旧,诗人移民澳洲进入老年,回忆往昔岁月,在北京、上海求学以及军旅生涯的经历,倍感亲切终身难忘。后一首念乡,所念为中国古代灿烂文化,尤其是唐代大诗人写重阳的佳句,怀人吟诗倍念乡。七绝《庆春节》,一句“日换桃符夜上香”,境界全出,这是中国独有的传统习俗,后两句以“情丝万缕”“化凤凰”营构意境,传统春节成为海外千万炎黄子孙心中的图腾。这几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高远,古韵十足。
移居到异国他乡的华语诗人,从他们跨时空的视野,原乡与异乡的双重生活经验,将与国内迥然不同而又有文化差异的经历,将异邦的人生体验与奇异风景写入诗词之中,给人别样的感悟。用古体诗词写异邦生存与他国风景,显示出古体诗旺盛的生命力。
雪 莲
[澳洲]王香谷
瑶池宝相落人寰,绝域高山见雪莲。
玉洁冰心尘不染,星垂银阙月空悬。
凌寒风雨九千丈,阅世沧桑一万年。
休道奇峰多寂寞,有情绽放薄云天。
北加州红杉林
[美国]苏炜
冲天一立便千年,俯仰凌虚苍宇前。
耿耿枝隆凛冽志,锵锵风吼大刚篇。
荫招好鸟鸣幽壑,臂举微云拥岫巅。
幻丽此生亲敬厚,深根落土谢泉缘。
深秋雨游加国千岛湖有感
[加拿大]信天翁
望去烟云日色殇,来游千岛雨颠狂。
气吞天地双家国,风放人舟一水长。
堡镇连沿添胜美,枫星独立自飘扬。
西球芳草何言久,百岁匆匆笑古香?
三首七律分别描写澳洲、美国与加拿大的奇异风景,令人耳目一新。第一首写澳洲的雪莲,不仅写雪莲生长在绝域高山,还点出其抗击凌寒风雨的顽强生命力,而它的绽放之美更是美在奇峰之上。第二首写北美高大的树木红杉林,大气包举,中间四联对仗极工、连贯一气,以大树言凛冽志,以风吼喻大刚篇,传承了中国古代托物咏志的写作传统,极有气势。第三首写加国千岛湖,湖中小岛千百,堡镇连沿,枫星独立,“气吞天地双家国”,湖上可以悬挂两国的国旗,末句言西半球的家国历史不长,百年建筑便称古物,读来颇有雅趣。
从海外华语诗人的诗词,还可以窥察到移民的生存状态、生活状况与人生体验,感悟移民前后两种不同的生活形态。
雁鸣剑诗
[捷克]欧非子
玉碎苍穹归雁鸣,痴魂不忘故乡停。
朦胧新月弯弯月,寂寞孤灯淡定灯。
语醉心弦一点意,诗含剑气万国行。
平生坎坷披肝胆,血色江山寄远晴。
又到清明——今年清明节紧随西人复活节
[美国]苏炜
沉浮生死两由之,廿载悲欢隔路歧。
陈迹隐消鬓脚显,故人弘达泪痕欺。
世途荡荡相凝眼,夜海茫茫独掩扉。
细雨漂花逐水去,春泥静待落红诗。
读刘文胜先生书法有感
[加拿大]黄国辉
又读诗篇又品茶,蚕头雁尾感如花。
萧疏简淡书风雅,朴拙深沉笔意嘉。
法取金文源汉脉,风生秦简自成家。
超然翰墨通今古,境界心行逐远涯。
雁与剑是古体诗中常见的两个意象,这里的“雁”象征对故乡的依恋,“剑”常与远行相关联,这里的剑已成为“移居”的象征。而在这首诗中,诗含剑气万国行,书写诗人已移居异域,虽然坎坷,然如归雁一样,痴魂不忘,永远向往那赤色江山。诗中雁与剑的意象赋予了诗新的内涵。移民对中西节日都格外敏感,中国清明节与西方复活,一为祭悼死者,一是象征重生。“两由之”的重点还是“无奈”,移民“世途”固然还顺坦,然而异乡之孤独感无法排遣,纠结悲悯又有何用?即使生命逝去,落红也要“化作春泥”(借龚自珍诗句意)透露出珍惜生命的意义。第三首七律,诗人虽然生在异乡,却仍然过着如在家乡的生活,正如有些移民诗人所言,我就是一个生活在异邦的中国人。有感友人书法艺术,“又读诗篇又品茶,蚕头雁尾感如花”,法取金文,风生秦简,所钟爱的仍然是中国的生活方式,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诗人的心境飞向远涯,真可谓“身在曹营心在汉”,为老一代移民的心境写照。
移民虽身在异乡,华语诗人却心系具有中国传统的书画诗词。后半生生活在异国,而前半生却成长在故乡,他们从小所受到的教育、生活习惯、审美情趣、艺术品位根深蒂固。如移民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成年时代与青年时代相比,‘一个移民作家的艺术问题……,潜意识、记忆力、语言等一切创造的基础则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
行香子·读王羲之《兰亭序》帖
[加拿大]陆蔚青
满纸烟云,落笔成纹。春秋过,惟尔清芬。纵横千载,气象氤氲,看龙无形,凤无影,玉无痕。 横平天顶,竖若金针。墨枯浓,五彩缤纷。弯如玉带,勾似经筋,悟书中道,道中法,法中魂。
题书画大师李燕生先生画作
[美国]申美英
眺得神怡云上头,灵山地暖不知秋。
重峦翠染绘如意,淡墨轻研洗旅愁。
为付禅心问归雁,可携松韵觅沙鸥。
凡尘荡去晴空里,胸揽千山是我州。
风信子
[澳洲]王香谷
名卉西欧万里驰,盆栽水养两相宜。
孤葶独挺芳华秀,五彩同描春色禧。
巫峡云深多绮梦,潇湘露冷湿新枝。
窗前案上看何尽,莫笑衰翁心亦痴。
海外移民常有好山好水好寂寞之感叹,在海外观赏书画成为华语诗人生活的一大乐趣,陪伴他们的是离不开诗词书画,诗词书画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这里的三首诗词,正是移民生活的另一种写照。《行香子·读王羲之,兰亭序·帖》。词中,《兰亭序》是古代书圣所写的散文名篇,只有中国人才读得懂的书法艺术。上阕连用意象描摹书法艺术的高妙,下阕又从“横、竖、墨、弯、勾”中悟出“书中道,道中法,法中魂”,绝妙好词也。题画诗为中国古代一大传统,西方油画水彩之类绝无题诗之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亦是中国的诗学传统。李燕生先生也是移民书画大家,美英观画,不仅从画中看到画家的笔法、功力,更看出其中的画意,结句“胸揽千山是我州”,点题也。澳洲诗人从西欧寻到的花卉盆景,诗人喜不胜收,反复观赏,却从中看到“巫山云”“潇湘露”“窗前案上看何尽”,读罢此诗感慨万分,但笑诗人乡情深,心太痴。所谓“尔书画盈廊,我诗词谐律”,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爱好成为移民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白居易曰:“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在当今地球村处于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华语诗人身在海外,却通过现代网络与新媒体,密切关注国内发生的大事,他们有感于当代“时事”及时“入诗”,这类诗词贴近社会现实而又接地气,紧扣时代脉搏的律动,表达自己的声音,扩展了古体诗词的写作境界,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抗战胜利纪念日怀“最美奋斗者”
[澳洲]梅汝璈
仗剑东京胆气豪,判书字字斩狼刀。
但将战犯头颅血,祭我中华将士袍。
青蒿素
[美国]海哲
恭贺屠呦呦教授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疟寄苍生寒热追,群医空负药箱回。
沾衣瘴气侵夭骨,嗜血蚊虫作病媒。
百草亲尝家国愿,一蒿独灭蛊瘟灾。
呦呦鸣鹿逢春雨,踏遍青山献瑞来。
观国内水灾视频
[澳洲]程立达
夜读微屏又不眠,江洪恣虐客心煎。
滔滔浊浪惊摇坝,莽莽平畴嗟驶船。
豕突房倾空叹气,童啼妇泣顿生怜。
何当身化遮天伞,撑我江南佑九川。
一首七绝,爱憎分明,前两句剑指战败侵略者,“斩狼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后两句气势夺人,缅怀“最美奋斗者”,那些牺牲的烈士。屠呦呦教授,国内获诺贝尔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奖第一人,海外诗人得知这一信息,很快写就这首七律,歌颂了科学家“百草亲尝家国愿,一蒿独灭蛊瘟灾”的大无畏精神。“呦呦鸣鹿逢春雨”,赞扬祖国对科技人才的尊重与关怀。“呦呦鸣鹿”用诗经典,古韵浓郁。第三首七律,从微信视频得知国内水灾,滔滔浊浪,豕突房倾,心忧如焚,结句“何当身化遮天伞,撑我江南佑九川”,虽身在海外,表达了心系祖国,爱国忧民的胸怀。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的抗疫时刻牵挂着海外游子的心,他们时刻关注中国抗疫情的进展与动态,用古体诗表达自己的心声。
记火神山医院十日竣工(词韵)
[美国]海哲
疏枝倒卷晓风寒,新梦犹惊汉水边。
魂系一方屏幕重,心忧九域疠情艰。
凄凄苦雨生民泪,历历春秋翰墨看。
不信苍天绝楚地,三军飞报火神山。
西江月·庚子年痛悼为抗疫献身白衣战士
[加拿大]马新云
春水汇流汉水,雪花漫做鲜花,江南塞北千万家,哀对银屏泪洒。 妙手堪当国士,清魂镌刻龟蛇,鹤飞西去驾红霞,泣血长留此画。
感叹疫漫全球
[澳洲]康有才
疫漫全球疾苦乎,唯余政客目中无。
庸才佩奥充疯狗,霸道川王扮懦夫。
亿万生灵遭恶运,百千大众入危途。
西方列国仍为是,不管黎民虐海辜。
中秋
[加拿大]许燕如
中秋疫断团圆梦,佳节难为举世艰。
欲问别来消瘦否,酡然把盏半遮颜。
近两年,一场世纪性的抗疫战席卷全球,海外诗人在这场抗疫战中,用诗词表达了对祖国亲人的关爱。武汉火神山医院十日竣工,远在洛杉矶的诗人海哲写下这首七律。加拿大女诗人马新云的词对抗疫情中牺牲的白衣战士深感悲痛,以此表达哀悼与敬仰之情。旅加诗人的一首七绝,写出节日不能团聚畅饮的惆怅无奈。澳洲诗人康有才以全球视野,痛斥了政客“不管黎民虐海辜”的恶劣行径。观以上诗作,古体诗词也可以用来书写现实题材,对社会时政与热点问题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情怀。
从文学传统的承继来看,海外华语诗人传承的是大中华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这里着重从诗歌创作的维度进行简述。首先,在非母语的他国,华语诗人用方块字进行古体诗词写作,就是守卫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之根。此即海外作家所说的“写作就是回故乡”。其次,旧体诗词是中国化的格律诗,继承古体诗的优良传统,严格按照古体诗词的格律如平仄、押韵、对仗等要求作诗,就是传承中国诗道与诗学传统。最后,审美取向用旧体诗形式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就审美追求而言,海外诗人主要倾向表现在追求中和之美,和谐、平和之美,偏重抒情写意,注重营造诗歌意境。审美情趣注重高雅,优美,兼有儒家“兼济天下”与道家“旷达超脱”的精神情怀。
加拿大魁北克中华诗词研究会成立时,有一段“宣言”,其中有几句话:
1999年11月6日,加拿大魁北克中华诗词研究会在满地可(蒙特利尔)成立,每周于《华侨新报》开设《诗坛》,严格遵守平水韵部,格律诗坚持“一韵到底”,绝不妥协。二十二年来共刊登逾九百九十期约三万首诗词,创下了在海外弘扬古典诗词文化一项记录和奇迹。
庆贺此会成立,旅加诗人卢国才写了一首词:
齐天乐·贺魁省(加拿大)中华诗会成立
汉唐薪火传燃久,天涯喜逢诗友。韵海飞舟,骚坛弄墨,吟苑潜藏高手。群英聚首。问平仄辛酸,古人知否?笔路迢迢,且从声律启程走。 填词联句对偶。唱酬多乐趣,章谱严守。汨水讴歌,兰亭雅集,国粹山河齐寿。千秋不朽。祝明日文园,百花争秀。组会盟鸥,举欢杯敬酒。
加拿大魁省中华诗会成立的“宣言”,充分展现出海外游子对中国古体诗词传统继承的壮志雄心,而这首《齐天乐》词描述了海外华语诗人聚集诗会,写诗填词、弘扬国粹精神的盛况美景。加国魁北克省的中华诗会只是海外中华诗坛的一个缩影,我们欣喜地看到,由于华语诗人的勤奋耕耘与执着坚守,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传统已远播海外,在世界各地播种、生根、成长,形势喜人。从前引众家诗词作品可以感受到,海外古体诗坛后继有人,成就可观。
华语诗人跨文化的生活经验,中西两种文学传统的影响,时间与空间维度的新感受,使他们扩展了人生视野,刷新了艺术观念,使他们的诗歌创作在思想观念、艺术方法与语言方面都发生了新变。诗歌中的异质感,对古体诗歌创作新鲜而有益。在两种文学传统的碰撞、互动与交融中,他们吸纳、融入现代手法与技巧,进行艺术实验,融入了新的元素。
第一,视野的扩展。
华语古体诗词的新变,首先表现在诗人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跨域的经验形成诗人的双重视野,这种新视野给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与自由空间,给诗人带来一种新的生命体验,新的审美感受,为他们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活力,古体诗词呈现出新的风景,焕发出新意。
沁园春·哥本哈根
[丹麦]庄世宇
积北离方,锦绣西南,美人鱼旁,望棹舟离港,群鸥掠水,白浪茫茫,车马如梭,人来客往,每月初生伴夕阳,阑珊夜,遍酒廊客栈,琴瑟悠扬。 彼虽小岛环洋,维京世辈曾为寇强,历千年跌宕,百端判奂,虚君立宪,福利兴邦,童话开山,安徒生者,妙讽愚王穿裸装,客居久,叹梁园懿美,不是故乡。
上阕写北欧异国风光,美人鱼,群鸥掠水。下阕回顾丹麦岛国的历史变迁、灿烂文化,特别点到童话大师安徒生。这首《沁园春》用词的形式叙说丹麦的历史人文文化,情景相映,境界扩大,拓宽了词的新境界。虽末句一转,“不是故乡”为点睛之笔。然就全诗而言,已是题材新颖,匠心独具,一箭双雕了。
小重山·忆华沙
[德国]穆紫荆
千里长骑分夏花,电鸣风驰过,忆华沙。全军征战木袈裟,丹心奉,留待后人夸。 知己数娇娃,沿途长守望,丽红霞。绕营左右任君差,家国恨,追报至天涯。
《小重山·忆华沙》指2015年,海外华人组织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确认二战史实,理清战争责任、接受战争教训、珍惜世界和平”的“单骑送铁证环球行”活动。移居德国的女诗人也参与了这次欧洲的“送铁证环球行”活动,有感而作,写下这首《小重山·忆华沙》,抒发了反对侵略战争,呼吁和平的家国情怀。
中秋泛舟乌尔塔瓦
[捷克]老木
河心泛舟处,月影醉如花。
乡思随流去,心神归故家。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古代诗词中咏中秋诗尤其多,而把中秋与乌尔塔瓦连在一起却很新鲜。乌尔塔瓦河从捷克首都布拉格穿过,虽远在欧洲,却未忘记在此日泛舟望月,却把心神随水流送回家乡。
第二,现代性意识。
这里的所谓现代意识,主要是对人的生存思考。移民是一种漂泊的人生,处于“离散”状态,经常处于一种流动状态,移民诗人经常会变动生存的地域,在人生的漂泊中寻找诗意与灵感。
山坡羊·追求——和文友
老木诗选
为何求索,原无求索,红尘雾里不知客。空银盅,远飞鹤。 终年好了歌聊落,爱恨瞬息心难热。来,未定过,去,未定过。
卜算子·冬月行——和《寒夜独步》
老木诗选
岁始欲问春,足缓临霜蹬。敝野从中绿正兴,谁忆秋寒重。 雪掩夜深时,风啸枯弦讧。坦荡轮回路上行,何论悲鸿梦。
这两首词为捷克诗人老木所作。《山坡羊》中“为何求索,原无求索”,这是现代人“在路上”的生存状态,人为什么要去求索?这是移民诗人对自己的生存提出的叩问,而红尘雾中有人不知道自己是移民客。“来,未定过,去,未定过。”人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我是谁”这种发问,是探索现代人的生存哲理,在古体诗词中很少见。“终年好了歌聊落”,借用《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感叹人生的无常。一首短词思考人生的“感觉碎片”,又具思辨性,弥漫着悲凉气氛。《卜算子·冬月行》可以看作山坡羊的姊妹篇,词中出现一系列寒冬的意象。“坦荡轮回路上行,何论悲鸿梦”,现代人在路上的生存艰难不易,“路上行”已成常态,梦的悲与鸿已不重要,人生就是探寻与寻找,没有止境。捷克华语诗人老木认为:“诗是最接近人类心灵、与哲学、美学、艺术本质,与生命关联最为密切的文学表达形式。”两首词内涵深刻、深含哲理,“在路上”是一种现代性的存在,是对生命意识的追寻。这种“无奈、矛盾、纠结”,或许正是当今新一代移民复杂情感的真实再现。
第三,技巧的新变。
华语诗人在异质文化中坚守母体文化传统,同时又吸纳西方文化的精华,在诗词创作中,用现代诗手法入诗,吸取、融于新的诗歌技巧,传统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在传承中有变化,打上了“混融”的印记,赋予了古体诗词新景象。
1.动态的描写视角
浣溪沙·天台远眺
[美国]陈国暲
风啸松涛入客怀,沙鸥惊起绝悬崖。浮云欲去手招来。 绿水青山归故国,布衣词伯上天台。铿然一曲海门开。
诗人站在美国西海岸,大风起,鸥惊飞,此处用一“客”字,点出诗人是身居他国。浮云遮住视野,诗人突发奇想,招回遮挡视线的浮云,于是绿水青山回到故国。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是静态的叙述,而“浮云欲去手招来”一句,是动态的描写角度,浮云挡住了视线,诗人招手唤回浮云,“绿水青山归故国”,也是动态描写,如果用“又见绿水与青山”就平淡无奇了。一个“归”字,不仅是动词,还语义双关,绿水青山回到了故国,暗含诗人也一同归去。这样顺理成章接上了“布衣词伯上天台”,“上”是归来以后,“布衣词伯”,诗人自况也。登上天台,于是一首词奔涌出,海门打开。词中,“浮云”“绿水青山”“上天台”,几个意象动态化而有层次地连成一体,使得这首短词气势夺人、不同凡响而又新奇有灵气。
2.修辞的新用
步香港诗词文艺协会陈美慧会长韵《耕诗》
[澳洲]王香谷
退思挂甲赋闲居,仄仄平平结草庐。
岂料疫情多禁足,清心正好读诗书。
“问平仄辛酸,古人知否?笔路迢迢,且从声律启程。”(摘自《齐天乐——贺魁省中华诗会成立》一词)与这首七绝中的“平仄”“仄仄平平”均为修辞中的借代。这里用“仄仄平平”不仅借代古体诗,还含有古体诗的写作过程。“仄仄平平”是格律诗对字词声调的要求,是一种规则。一般而言,诗歌中的借代,借体往往用具体的人或事物,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其形象性、感染力。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旌旗十万斩阎罗”。杜康、旌旗作为借体,具体形象。而此处“仄仄平平结草庐”,指隐居乡间苦心写作古体诗词,“仄仄平平”是抽象的,用抽象代具体作借代、或作比喻是现代诗的手法,它不在于形象性的意义,更多是引起人的想象与思考。“平仄辛酸”“且从声律启程走”,这里的“平仄”“声律”,都是修辞中借代的出新,它不单是借代具体的人或事物,还指一种动态、活动过程,内涵更加丰富复杂。让人联想到诗词写作过程的极其不易、充满艰辛,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3.动态视角与修辞手法联用
咏凤凰花
[澳洲]胡昂皇
其一
凤凰浴火凤凰花,红胜香腮赤似霞。
待到春残方自醒,为招夏梦上枝桠。
其二
谁射云霞挂树梢?红中夹翠影妖娆。
纵然未得东君面,却欲人间春不消。
第一首首句“凤凰浴火凤凰花”,凤凰花是凤凰浴火而得名,这是动态过程的浓缩句。第二句用比喻,凤凰花红似朝霞。第三句“方自醒”,用拟人,赋予凤凰花以生命。第四句,“招夏梦”,从发芽到开花有一个过程,从春到夏,孕育、生长然后开花,写出凤凰花的动态生长过程。夏梦,也是借代,以虚代实,这里把比喻、拟人,借代、动态描写等技巧整合起来,形成“联态”效应。
第二首以云霞比喻凤凰花,凤凰花开在树的枝头,不言开,而言射,给人动态之感。用一射字,一曰其高,二曰其快,而射后面隐藏着个人,是谁?其实是看不见的人“东君”,这是隐形的拟人?是有人但不知是谁?显然是时间、季节、大自然,不过隐藏在问句的背后,引发读者去想象。此诗也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投射、想象力丰富,描述、比喻、拟人,动态意象联用。
4.白话入诗
上加拿大村
[加拿大]信天翁
白色教堂英国腔,上加拿大老村坊。
俨然苹果欧洲树,莫否围栏三岛羊?
车马扬奔泥石路,民人未改旧衣裳。西人爱国来真格,不叫美加亡我乡。
注:上加拿大村——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南郊,百年以降,村民以英人自名,悬米字旗、保留当时官邸。一派十八、九世纪风情。加拿大政府亦宽松任之,真可谓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
这首七律全用白话入诗,并无写景抒情文字,表达自然直率,写加拿大村庄的趣闻。居住在加拿大国却悬挂加、英两国国旗,无人干预,自得其乐。英国腔、老村坊、欧洲树、三岛羊、泥石路、旧衣裳、来真格,语句直白、通俗易懂,读来明白、谐趣横生,饶有诗意,而且合乎格律,起承转合自如,古典韵味十足与现代网络古体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海外,古体诗词创作着实不易,生存艰难。在非母语国度,发表园地很少,出版诗集很困难,阅读群体也极有限,只能在华人文化圈传播交流。坚守在古体诗词麦田的华语诗人,执着而勤奋地耕耘这块“平仄”园地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与敬仰。就海外华人诗词创作的整体而言,也有缺陷与不足,如创作水平参差不齐,视野不够阔大,题材比较狭窄,仿古、拟古之作不少,贴近时代的新作品欠缺,多数作者在古体诗词如格律声韵等形式上下功夫较深,但对写作的创意、手法的出新上却用力不够。期望华语诗人在诗歌园地上继续深耕,坚守这块精神的家园,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上,有新的思考、新的突破,视野更加宏阔,格局更为大气,襟怀更为宽广。苏轼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宋代王禹偁称赞杜甫说“子美集开新世界”,热切期望海外诗人开辟出古体诗词新天地,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