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的创新型策略

2021-11-12 08:21:17钱路遥上海浦东图书馆
长江丛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流通联网图书馆

■钱路遥/上海浦东图书馆

一、前言

信息流通服务是图书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流通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读者获取信息的体验如何。因此,创新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变得愈发重要,特别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使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与互联网完美结合,成为学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但大多呈现出“宏观叙述概括”的弊端,本人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应该立足于独特的角度,并且还应该将图书馆流通服务与社会主流思想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够体现学术研究的现实价值。

二、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现状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各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各项制度改革悄然进行,并各有成效。因此,图书馆也不能滞后,要紧跟时代步伐,完成信息流通服务体系的转型工作,想要有一个好的过渡,就必须明确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明确了问题所在,才能针对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人认为当今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低,严重阻碍了信息流通的信息化、网络化。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这一问题,在大多数图书馆中普遍存在,这一因素直接影响了信息流通质量的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因学历低及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使其思想被禁锢在传统信息流通模式中。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技术人才,通过一批批精英人物的孜孜不倦,才能使图书馆领域大放异彩,但现实情况下的工作人员,网络化操作水平低,拉低了图书馆的服务档次,使图书馆变得日益封闭。如此闭门造车,自然与新型流通服务模式背道而驰,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使得图书馆信息流通质量降低。

其次,信息流通模式僵硬死板,程序繁琐,缺乏人性化。现今的信息流通模式,虽然有些图书馆将互联网融合进来,但只是做表面功夫,僵硬死板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流通缺乏灵活性,人性化程度低。信息流通服务,依然只重视纸质书籍报刊的借阅,手续繁琐,使读者不堪所累。这会降低读者的阅读兴趣,不利于信息资源的获取,而且还从根本上冲击了阅览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认可程度。

最后,图书馆对服务设备更新换代慢,设备的维护与维修不及时。近年来,国家开始逐渐重视图书馆信息化、技术化的发展,将推动数字化设备入图书馆的工作计划提上日程,很多图书馆在国家的扶持下,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致力于让信息流通服务更周到、更高端。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引进的现代化的设备,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很多设备一直空置,成了摆设,无人问津,设备升级、更新也不再进行,并且一旦设备出现了各种问题并不能进行及时的维修,这些都说明很多图书馆服务并没有进入到现代化的阶段,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本没有在图书馆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这些科学技术也没有渗透到图书馆流通服务中。

三、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模式的路径分析

首先,依靠新媒体,实现读者与信息之间新的对接方式。在信息流通服务中,要学会依靠新媒体,通过智能化手段,使实现读者与信息之间有一个新的交流方式。比如,读者在获取信息资源时,除了选择纸质书籍外,还可以选择电子版书籍,使用电子版书籍获取信息资源,不仅方便快捷,还可以通过设置分辨率及屏幕尺寸给读者带来视觉享受。具体措施表现为,图书馆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有效增加新媒体的种类,在引进现代化设备的同时,还要给新媒体设备配备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及时的维护与维修,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这样,视觉效果提升了,读者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资源的兴趣也会提升,充分发挥了新媒体在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图书馆信息流通质量。

另外,现代化设备的广泛应用,需要具备相应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这就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新的服务机制,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驾驭新媒体的能力,相关工作人员不得不加强学习,努力获得自我提升,还能倒逼相关部门能够严把用人关,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整体的提高。

其次,利用物联网,实现图书馆信息交换,提升服务质量。关于物联网,换言之,即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将其延伸和扩展,使得物与物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物具有任意性,换言之,物联网能使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广泛应用,图书馆领域也不例外,图书馆服务,可以有效应用物联网,通过互联网与图书信息资源的关联,更新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图书馆应用物联网以后,能够方便读者检索图书信息,并且这种检索能够扩大范围,跨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读者的检索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的跨时空共享。除了检索服务外,物联网在图书借阅和归还方面能够也能够发挥很大作用,可以代替图书借阅的人工服务,将借阅流程朝着在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打造现代化的图书管理。

再次,立足大数据分析,创新图书馆信息交流服务。大数据分析在图书馆信息流通领域的应用,是现代化图书馆的重要特征,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使图书馆储存的信息在读者需求领域实现流通与分享,打造现代化的流通服务。在具体应用中,大数据分析要依托数据库,承载的信息量不仅包括本图书馆还可以跨地区实现图书馆资源信息的流通,在归纳与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根据读者需求,将图书资源信息进行整理汇集,使读者在获取资源时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图书服务作用的发挥。此外,对于大数据分析的应用,除了依托数据库满足读者信息获取需求外,还可以分析各地图书流通运行的情况,这样能够使各地区的图书馆对整个大的行业环境情况和行业形势进行有效的把握,从而有效及时地进行调整服务方式方法。

最后,打造嵌入式数字化图书馆,创新信息流通服务。读者在图书馆获取信息时,更倾向于便捷性、新鲜的信息。这就决定了读者更关注于图书馆流通的快捷性及信息更新的速度,而适应这一需求的信息流通方式,非数字化流通莫属。构建嵌入式数字化图书馆,重点体现在“嵌入式”三个字上,在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嵌入数字图书馆服务,使图书馆在信息流通中,建设更完善的流通体系。具体措施往往表现为,通过互联网构建数据库,将需要的信息资源(包括书籍、期刊杂志等)录入信息数据库。读者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就能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购入大量电子设备,图书馆还需要购入电子资源。因此,要想打造嵌入式数字化图书馆,需要图书馆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只做好这一综合性强的工作,图书馆充分吸收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因素,在流通服务中达到创新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人重点围绕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的相关内容加以研究,重点包括两个部分,即互联网视阈下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困境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模式如何创新。现如今,图书馆信息流通服务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低,严重阻碍了信息流通的信息化、网络化;信息流通模式僵硬死板,程序繁琐,缺乏人性化;图书馆对服务设备更新换代慢,设备的维护与维修不及时。笔者认为创新信息流通模式,能够提升服务质量,具体表现为,依靠新媒体,实现读者与信息之间新的对接方式;利用物联网,实现图书馆信息交换,提升服务质量;立足大数据分析,创新图书馆信息交流服务;打造嵌入式数字化图书馆,创新信息流通服务。

猜你喜欢
流通联网图书馆
“身联网”等五则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抢占物联网
通信世界(2018年27期)2018-10-16 09:02:56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飞跃图书馆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风能(2015年10期)2015-02-27 10:15:34
去图书馆
商贸流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4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