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体育类高职院校中文教学的探索

2021-11-12 08:21:17杨威策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育类院校素养

■杨威策/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

在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体育类职业院校相较于其他高级职业院校来说总数较少。而在教学方面的差异上,体育类高职院校凭借自身的体育专业培养优势和体育专项人才的大量输出,已在体育竞技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引导地位。同时兼具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的职责。然而,对于体育类高职院校的常规教学活动,除了体育方向的技能培养外,其他传统学科的教学也应该着重强化教学质量和效果。其中,学生的文化素养需要中文课程群来培养和塑造。通过优秀传统中国文化的培养和熏陶能够帮助体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塑造优质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本文将结合新形势下的体育类高职院校中中文教学课程的建设方式及其培养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展开探讨,提出若干强化中文教学效果的建议与对策。

一、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教育和培养特点

首先是学校本身的教学特色和教学基础。我国目前大多数体育类高职院校都是从业余体校等性质的中专升格成为大专的。从培养目标角度来说,体育类高职院校不仅承担着传统学校人才培养的任务,还额外增加了一重向体育竞技行业输送优质体育竞赛人才的重任。根据学校的教学能力和师资力量来分析,体育类院校在竞技体育教学方面普遍要优于传统高职院校。高职传统科目的教学上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起步较晚,整体稍显滞后。在办学水平和传统课程教学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众所周知,体育类高职院校的培养以体育专项为主。其他非体育专业为辅。为了全面塑造综合素质突出的体育专业人才,不同专业也纷纷就自身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对优秀体育技术人才或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明确了发展路径。从这一角度来看,高职体育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不仅强调体育技能,更加需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

最后是体育类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高职院校中的体育专业生源大多来自于初中,高中和全日制高中的体育特长生。此外,还包括部分非体育专业学生,以普通的学生身份参与日常文化课教学。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招生批次一般在第三批,进入体育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分数线较低,而非体育专业的分数则明显更高。这种差异也再次证明了体育类高职院校在学生生源方面的特色。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相比,二者在文化基础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别。特别是部分五年一贯制的体育专业学生,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大专学习。在传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方面都与普通的全日制初中生存在较大差距。

二、体育类高职院校中文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和发展语文能力

一般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容易使人想到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语言应用能力,然而高职院校中的中文教学所带来的实际效果远不止于此。其还涵盖了中国文化鉴赏能力以及中文语言运用表达能力等方面内容。尽管这些内容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中已经有所涉及,但高职阶段又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训练和提高。通过系统化的中文教育让学生不但能够拥有这些能力,更能够通过灵活的应用方式和表达技巧在后续的工作和生活中将这些语文能力用在实处,并且在将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自身吸收和转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知所学内容的习惯。

(二)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不仅包含传统知识层面的内容,也需要通过循序善诱,内化而为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培养对其思想精神状态进行提高。中文教育能够通过哲学、文学、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融合的培养形态,在中文课程体系的架构下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中文的魅力,并自发的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当中。中文课程的开展和学习是目前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有效和成本最低的方式之一。

(三)赢得就业竞争力

体育类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之时不仅迎来的是社会和就业的巨大压力,更面对着自身就业实力和行业竞争力的考量。未来的劳动者必须拥有八项关键技能,而其中的交流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也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类型。书面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能够体现学生的丰富知识储备和临场应变能力。而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彰显就业者文字信息的整合,归纳和筛选能力。而在高职院校中通过中文教学的有序推进,学生所掌握的相关方面的能力能够保障其未来就业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让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选择。

三、体育类高职院校中文课程群的建设与教学实施路径

(一)科学设置规划中文课程体系

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母语课程,中文课程不仅承担着母语文化知识的传承和培养职责,更能够从思想和精神层面帮助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体育类高职院校的中文课程群建设首先要本着中文知识学习的目的,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职业需求开设形式多样的课程和内容供学生们选择。例如,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在高职阶段能够体验到截然不同的语文知识学习感受,在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层面实现互相融合与发展。其中的必修课能够加强学生们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对于中文的领悟和欣赏能力,而选修课则侧重于拓展和提高学生们对于中文的灵活应用和口头表述能力。这些不仅对于高职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对于其未来的就业和职业生涯也有所裨益。

考虑到体育类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相应中文课程的教学途径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中文课程教师在进行教材和课程内容的解读和传达时,要尽可能的让教学对象理解其参与的教学活动的根本意图。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补缺和提高。现实中,体育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不能适应纯理论的学习内容,同时刻板固化的传统教学方式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例如结合应用文写作的多文体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设置任务情境或模拟应用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实际案例分析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自发的参与到中文教学活动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便于教师按照不同的学习效果进行等级划分,充分适应各个水平和层级的学生,进而更好的分配中文教学资源。

(二)注重中文基础,落实中高职的教学内容衔接

体育类高职院校中体育特长生的学习阶段大多经历了由中职向高职的升级转化过程。而对于他们的语文基础培养,则更需要关注由中职转入高职阶段的教学模式和内容的衔接与匹配。考虑到中职阶段的中文课程学习更加偏向于字词句篇等基础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进入高职阶段后则要更加关注中文能力的培养和应用。

首先,在中文知识的培养和进一步强化的过程中,要从中文的字词句篇层面继续加强。体育生虽已经掌握了部分基础的中文知识,但整体的质量却并不尽如人意,经常出现的部分错别字、语法错误、词句搭配不当等都需要予以改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及时指正这些问题,并帮助学生们养成语言文字习惯。另外,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能因人而异,对这部分内容的辅导一般宜采取个性化的方式开展。其次,要加强学生对于中文表达规范性的重视。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生的中文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水平较低。教师需要在中文课程群的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包括写作格式,表达逻辑,语言表述等在内的要领和技巧。锻炼和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的基本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文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中最重要的基础环节之一,能够以更加契合体育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培养方式提升他们的综合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中文教学课程体系所涵盖的文学类、语言类和写作类等分支课程可以在高职环境中有效塑造学生们的中文学习氛围。体育类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并无优势,而作为传统教学科目的中文课程群的体系建立与教学活动开展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与内容。通过对中文基础知识,沟通表达技巧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内容的培养,让学生及时查缺补漏,打下坚实中文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文学素养,强化中文的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体育类院校素养
2022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浅析体育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以抖音为例
今传媒(2022年12期)2022-12-22 07:18:52
2021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