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 毅
前天晚上,我与几位满腹经纶的老朋友在小店欢聚,在微醺之际,我们探讨文学创作、触摸历史厚重、感慨人情练达,偶尔还插论时世今事、舒展文人情怀,竟将话题聊开了,聊出了氛围甚至意境,这在人心浮躁的当下,已实属不易。各自回到家后,其中一位已退休的老朋友酒兴尚浓,深夜在微信上给我发来了他的由衷感慨:“与高人鸿儒一杯酒,得汉关秦月三千载!与君共饮,人生何求!善哉!乐哉!”我在第二天早上起床看到后,在微信上回了他一句:“我虽不敢奢望’得汉关秦月三千载’,但还是非常期盼经常‘与高人鸿儒一杯酒’。”我跟这几位老朋友相知相悦了20年左右时间,可谓志同道合,甚至“臭味相投”,一坐下来往往相谈甚欢,但我们都推崇庄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理念,其实平时来往也并不多,偶尔聚到小店相互问候一声,将家里珍藏的好酒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就已视作是我们人生的一大乐事!
我是一个喜欢交朋友的人,将众多的朋友视作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特别是在我身处生活事业低谷的时候,朋友们往往就成为我无畏前行的强大推手和动力,我尚能秉持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念里凝聚的其实都是朋友们无私的关怀和善待。《增广贤文》里提及:“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这是对功利朋友的深刻调侃,毕竟“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啊!我一直十分推崇已故台湾著名作家柏杨的交友之道:一是要“真交情”。初次见面,彼此能谈到一块、想到一起,觉得可以为伍成群,就纯粹想交朋友而已,不带着任何的功利意识,更不会市侩气十足,将“交友”低俗为“交易”,当然,一旦彼此成为知心朋友之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帮互助,那就是友情了;二是要“真性情”。彼此之间要襟怀坦白,真诚相待,“君子坦荡荡“,就像喝酒一样,跟达官贵人能“煮酒论英雄”,跟乡野白丁也能“把酒话桑麻”,全然没有“小人长戚戚”的嘴脸。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这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里对世人的警醒,也应是我们交友的基本准则,我信然。
著名作家林语堂说过,幸福不过四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吃父母做的饭菜。我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加点,在一些特殊的时间段,吃快餐几乎成为我果腹的常态,吃父母做的饭菜甚至成为一种奢求,对林语堂先生认定的简单幸福渴望不已!
今天下午,我打电话到父母家中,说今晚想过去跟他们一起吃饭,年已古稀的父母竟瞬时像小孩一样乐开了怀,听到从电话那边传来的持续了好一阵子的朗朗笑声,我竟忍不住泪盈满眶。将近晚上7时,我敲开父母的家门,全屋已飘逸着饭菜诱人的芳香,往餐厅放眼一望,满满一桌子的饭菜,蒜苗炒蛋、香葱炒腊肠、盐油炒花生、榨菜蒸肉饼、黄豆酱拌香麦菜、酱油浸小辣椒、瘦肉葱花炒饭— —全都是我从小就喜欢的至爱,馋得我直流口水,看着还在厨房里兴高采烈地为我煮着鲜鱼汤的父母苍老的背影,听着他们东一句西一句地扯着我已多久没过来吃饭的话题,我竟忍不住再次泪盈满眶!开饭了,父母不断地轮流往我饭碗里夹菜,还不时交替叮嘱狼吞虎咽的我要慢慢吃,数次小声地提醒我特别注意不要给鱼刺卡住,他们依然待我如没长大的小屁孩,浑然忘记了我已年近半百,还是一个十多岁小孩的父亲!我跟父母边吃饭边叨唠着家常,竟然觉得时间流逝得飞快,夜幕在转眼间已将天际笼罩得密密实实,天空此时也不识趣地下起了蒙蒙细雨,令初春的寒意陡增,我也随之油然而生了一丝伤感。
窗外飘来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 —《向天再借五百年》的熟悉旋律,“此景得游无事日,也宜知幸福无涯”,此时的我真想像歌星韩磊那样对天嘶吼,向天再借五百年,祈福父母益寿延年,让我能经常吃到父母做的饭菜,与父母永远幸福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