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百万扩招背景下生源多样化”的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CAD/CAM”课程为例

2021-11-12 04:42贾林玲耿海珍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6期

贾林玲 耿海珍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 529000)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越来越紧迫的需求,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坚持中央统筹、地方主责、系统化推进、质量型扩招,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群星璀璨。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扩招100万人,目的在于稳固和增加就业。农民工、高中毕业生、下岗工人和退伍军人作为扩招对象,他们通过去学校求学,成为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后的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学校积极响应参加广东省高职扩招工作,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先试行,招生500余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培养面向珠三角、粤港澳大亚湾地区的制造业,能从事模具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的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制造业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我国正在迈向“工业4.0”的时代,并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产业迈向中高端,引领模具专业建设方向,推进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生源类型越来越多,普高、学考、3+证书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衔接等。如何将农民工、下岗工人、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生源多样化的高职学生培养成为企业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CAD/CAM”课程为例,对在线课程开发进行研究。

1 现状分析

面向农民工、下岗工人、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生源多样化的高职学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机械设计岗位需求,开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进阶式、模块化的“CAD/CAM”在线开放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服务个性化、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百万扩招”国家战略,为企业输送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提供保障。

“CAD/CAM”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社会扩招人员的专业核心课(包括UGNX三维建模、数控加工编程等)、这些课程均已为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为学生的在线学习、答疑等提供了平台。

课程负责人均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成员围绕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省、市级教研教改项目。并且在广东省教学能力比赛中多次获得奖项,是一支精通信息化技术,有着先进的教学观念的优秀团队。

此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4G网络的普及和5G网络的到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擅长使用各种电子产品和软件 APP,具备互联网思维,个性化强等学习特点,给线上学习鉴定了良好环境基础。

2 特色与创新

2.1 融入思政教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用工厂产品设计典型案例,融入严谨求实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成为装备制造业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技能技术人才。

2.2 课赛融通

以工业设计技术赛项为导向,从逆向建模到创新设计再到加工。优化了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教学,形成“项目化教学、课赛融通”的课程特色。

3 目标

以行企业典型的机械产品以及技能大赛真实案例为主线,对接“百万扩招”,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个性化教学模式,服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涵盖CAD/CAM的知识点、技能点,融入工业设计技术大赛项目,开发适合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资源,深化教材改革。面向学生个性化、差异化,通过 “线上+ 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4 实施方法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遵循“互联网+”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深化“三教”改革,把思政融入课程,课赛融通。开发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平台,满足生源多样化学生学习,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建立基础。

4.1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构建基于产品设计加工的课程框架

对接产品设计加工岗位职业标准,以培养学生逆向建模、创新设计和加工制造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服务岗位需求,将CAD/CAM和科学设计方法等融入课程,优化课程标准,设计进阶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习需求。

将教学形式多样化,提升线上教学效果。围绕产品设计和加工,将课程内容和技能点比赛考核点细分,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通过互动论坛、作业提交与批改,线上答疑等促进学生自主式、协作式学习。

依托网络平台,学生提交文件、操作视频等多种形式作业,教师在线批改。在线上课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学习借鉴,通过 “线上+线下、过程+总结”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教研教改,培训比赛并举,打造课程创新团队

从教学研究、教学习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全方位培养课程负责人。通过国内访问学习、参加课程建设培训、教学能力大赛以及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途径,提高课程负责人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4.3 紧跟企业技术发展,优化课程知识树

紧跟企业技术发展,定期深入合作企业调研。在详细覆盖产品设计的知识点、技能点的基础上,从归并企业的资源到归并行业的资源,从融合企业到融合行业。学习新标准、收集先进的机器操作视频、产品加工新技术、产品设计新技巧等优良资源。引入典型工程案例,融入工业设计技术大赛项目内容,优化课程知识树。

4.4 推广线上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线上教学进度,线上师生互动交流,实现了个性化学习需求。

利用网络平台对“工业设计技术”大赛做赛前培训,从而提升学生产品逆向建模、创新设计和加工能力。

全面推进线上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吸引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和本科学校的学生,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并给合作企业员工培训产品逆向建模和创新设计知识。

5 结论

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据生源主体的多样化、社会需求的多元化、职业规划的个性化等因素,校企一同打造基于智能制造的信息化、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了生源多样化、差异化的学习人群的需求,为学生、企业职工、社会人群等提供了互联网开放学习平台,促进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