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简单解读

2021-11-12 04:18靳淞琳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20期

靳淞琳

(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 650221)

葛兰西在他的代表作《狱中札记》中,提出了霸权理论、文化领导权、实践哲学、市民社会等概念,这些概念的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些理论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文化霸权”理论的提出,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为日后人们研究了解“文化霸权”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打下了基础。

1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概念

1.1 霸权理论的产生

葛兰西是马克思主义者,“霸权”是葛兰西思想的核心概念。受意大利本土政治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葛兰西根据欧洲当时工人运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霸权理论。霸权理论的概念是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在系统研究了工人革命的具体过程后,葛兰西发现,工人革命的每次失败其关键的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武装,没有科学的理论能够指导革命实践,这就意味着工人革命群体在当时完全忽略了统一思想对革命结果的重要性,并且由于资产阶级长时间对社会进行广泛宣传,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已经在社会中深化。葛兰西认为,当时的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忽略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哲学”,过于关注有关经济“经济决定论”的相关思想,所以,工人阶级在革命的准备阶段,意识形态或思想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统一,工人阶级的准备并不充分。因此,葛兰西在对工人革命失败原因进行总结后,开始关注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的强调,也使得他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时间摆脱了当时那些传统、教条的研究方法。对意识形态的强调在当时对许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影响。由于强调“霸权”,葛兰西在哲学研究中更注重上层建筑,即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影响。

葛兰西在对霸权理论进行总结后指出,占统治阶级的一方,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取得绝对的领导权后,会通过这种领导权将政治权威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种扩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将从属阶级控制在自身规定的秩序范围之内。统治阶级会通过改造下属阶级的传统文化,巩固自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防止敌对意识形态的渗透。改造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可以通过教育、书本、家庭、传媒等方法,将本阶级的意识形态传递至从属阶级的各个方面,使从属阶级与现有的权力结构产生“认同”感,自觉接受其统治。

从葛兰西的对霸权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霸权”的含义,不是简单的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对从属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而是通过诸如教育、传媒等方法,对从属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潜移默化的转变。“霸权”始终要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种外来文化可能是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渗透,所以“霸权”永远处于一种运动的状态。这种运用在于三方面,首先,统治阶级需要不断更新自身以保持其主导地位及其对从属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其次,要不断安抚从属阶级的情绪,防止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最后,要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防止外来势力渗透。可见,“霸权”始终处在运动之中,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2 文化霸权理论的概念

文化霸权也可以称为“文化领导权”。文化霸权源于希腊语,起初它只是指从别国来到本地的统治者。从19 世纪开始,文化霸权的概念发生转变,概念是,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对另一个国家的控制或领导。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稍有不同,指的是统治阶级对从属阶级的控制和支配关系。葛兰西所认为对从属阶级的支配,并不局限于政治上,在思想、文化、意识等方面也都存在着对从属阶级的支配,这种支配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整合和控制从属阶级的多元文化,将意识形态灌输给从属阶级。因此,领导权不仅要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还要渗透到人民群众中,使人民群众接受,并把它作为一种自然的“常识”。统治阶级以自身的世界观为唯一标准,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社会思想的统一与安定,但实际上这一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统治阶级更好地进行统治。

2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统治阶级的领导权、市民社会和有机知识分子,这三个部分构成了文化霸权理论的完整框架。

首先,关于统治阶级的领导权。文化霸权理论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问题。马克思认为,国家是同阶级的暴力工具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葛兰西则认为,国家的本质是政治权力的获得者。统治阶级想要进一步维持和巩固国家政权,就必须将领导权和意识形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社会控制在统治阶级要求的秩序范围内。从文化霸权的理论的具体内容来看,文化“霸权”的取得是通过非暴力的形式实现的,这里的非暴力形式指的是从属阶级对统治阶级的认同。认同主要从两方面来实现:一是统治阶级通过自己的权力地位迫使从属阶级得到认同,二是统治阶级通过对从属阶级进行文化宣扬,使其对统治阶级产生认同感。从属阶级这种认同感的产生是需要条件的,当处于从属位置的阶级,其原有的世界观不能作为其行动指南的时候,统治阶级通过文化宣扬的方法可以取代从属阶级原有的世界观,这个取代的过程,需要以只是分子为主要群体进行大量的宣传影响,借助大众传媒工具,使从属阶级具有与统治阶级相一致的完整思想体系,以此达到巩固和维持政权的效果。

其次,关于市民社会。根据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葛兰西对政治权力进行了划分,国家可以被分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两大组成部分,两大组成部分密不可分且相互联系。葛兰西认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功能的主要实现途径在于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所有文化、思想、精神、教育以及诸多相关意识形态的聚集地。意识形态作用的实现,必须要在市民社会中取得人民的认同。西方资产阶级统治之所以不能用暴力推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通过多种手段获得了市民的认同感,市民在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资产阶级的生活过方式和意识形态获得认同,此时的资产阶级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取得文化领导权,维护自身统治。无产阶级想要取得革命的成功,就必须在社会中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让广大市民意识到资产阶级剥削的本质,让广大的工人取得对无产阶级的认同,这样才能获得在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

最后,关于有机知识分子。葛兰西认为,文化霸权的实现需要市民社会中的有机知识分子,有机知识分子是取得文化领导权的主力军。葛兰西在《实践哲学》中提到“要是没有知识分子,那就没有组织者和领导者”,他认为,要重视他们在革命中的作用,并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葛兰西认为,每个阶段以及每个阶级都会产生具有本阶级鲜明思想特点的知识分子,根据知识分子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将知识分子分为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两种,传统知识分子从旧社会中产生的,他们持有较为落后的理论观念,且不愿随时代的发展而前进,这类知识分子和社会群众是脱节的。而有机知识分子,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产生的,他们代表的是所在阶级的利益,与人民群众是密切相联的,是真正为了各自阶级谋利益的群体,所以他们更能得到各自阶级中群众的认同。不同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可以帮助各自的阶级更好地传播和宣传自己的思想和文化,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在革命、实践、改革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论证,吸收了前人的有益思想和理论,驳斥了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教条主义,对那些只单一强调社会经济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而忽视了个人主动性、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的思想进行了补充。葛兰西本身就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文化霸权理论,仍然是以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的理论为基础的,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

3 结语

以往对马克思关于“霸权理论”的研究被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意识形态工作越发重要,文化霸权理论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化霸权理论从本质上讲,并没有完全脱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并没有否定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的思想,在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研究上,我们必须明确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研究这一理论时产生误区,将一理论归为教条主义和唯心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的政治安全和长治久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

论,对与我党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始终要占据文化领导权的制高点,通过各种途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