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

2021-11-12 03:21:15钟佳靓王晨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17期

钟佳靓 王晨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四个自信”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推进所提出的,将这“四个自信”在大学生中开展教育的目的就是促使他们深入了解并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另外,高校想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创新发展接轨就必须要切实在教育中落实“四个自信”,并抓住我国目前对大学生开展“四个自信”教育迫切要求的紧迫性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1 简要叙述“四个自信”的内容和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1.1 对“四个自信”内涵的概述

1.1.1 “四个自信”中的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在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所选择的一条符合我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是由多个影响因素决定及我党和人民共同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选择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道路的决定是正确的。在大学中开展“道路自信”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当代大学生具有时代担当和为国家富强奋斗的志气。

1.1.2 “四个自信”中的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的提出也体现出了我国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是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及毛泽东思想的。另外,“理论自信”也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及改革开放的进行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且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用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其适用在我国深化改革发展中。所以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论自信”的教育,以使得他们能够深刻了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1.1.3 “四个自信”中的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中的制度,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后所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这一制度应用在我国近现代的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了这一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另外,“制度自信”的坚持也是保障我国在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快发展脚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所以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开展“制度自信”教育,能够让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带领我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1.1.4 “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我国民族思想文化最为重要的一个理论体现,中华民族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多年文化历史的民族,一定要追求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能够让学生深刻了解我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一种精神标志和精神追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2 提出“四个自信”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四个自信”的提出,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四个自信”的提出代表着我党高度重视文化自信,使得其具有比较特殊的历史含义。

2 阐释在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目前一些高校在“四个自信”理论教育方面的成效较差

虽然大部分的高校顺应现代化思想教育的潮流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学生政治课程体系中,但是这些高校在实际应用中仍然以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为主对学生开展“四个自信”教育,而在学生接受这“四个自信”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于“四个自信”思想文化的重视,这样也就会导致学生很难真正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了解“四个自信”真正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2.2 社会发展方面对于学生“四个自信”的学习存在一定影响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贫富差距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越发严重,对于我国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另外,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遇到的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也非常影响他们在大学时期思想文化的建设。

2.3 高校中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建设产生影响

高等院校是我国大部分学子在接触社会之前最后经历的一站培养自身“三观”的地方,所以高校为学生思想建设所营造的环境决定着“四个自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质量。另外,许多高等院校需要将本校内部的管理制度切实完善并落实到位,以极力避免学生在校期间出现严重的违法乱纪等不良现象。

2.4 多元化思想和文化冲突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生活在新时代的大学生处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且多元化思想横行的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的“四个自信”教育会受到中西方思想文化冲突的影响,尤其是西方思想文化逐渐渗透和形成的多元化文化格局,对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信仰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另外,当代学生处于一个网络信息横行的时代,会特别容易受到负面情绪化和不理性信息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极有可能使得主流文化遭到严重的弱化。

3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对开展“四个自信”教育内容的要点分析

3.1 要将“四个自信”育人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

“四个自信”内容应用在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能够起到育人的效果,将“四个自信”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效结合能够将其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有效发挥出来。

3.2 将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具有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过程中要借助思政理论课程这一载体突显出学生的主体性,以便于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个人观点,这也是现代化教育对高校提出的一项更高的要求。

3.3 高校要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于高校开展“四个自信”教育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出台的一些政策和制度也会直接影响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所以为了能够在高校中将“四个自信”教育顺利开展,就需要社会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4 有效强化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4.1 开展加强学生“四个自信”理论认知的思想政治课堂

对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借助大学开展的思想政治课堂,且这一课堂的开展也是为“四个自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所以,大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到教学课堂中,以推动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另外,由于生活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具有独立平等的思想认知和价值判断能力,所以如果大学教师想让这些学生认同“四个自信”内容和价值,就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充分的论据。

4.2 高校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增强行动自觉

对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开展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需要采用实践活动增强其行动自觉性,且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四个自信”内容的价值体现。所以,各大高校可以借助一些多元化的形式去积极开展一些例如“优秀大学生工程”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增强对“四个自信”内容和价值的认可和学习。

4.3 利用社会舆论宣传引领“四个自信”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

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为此建立一个教育平台非常重要,且主流媒体和官方媒体利用网站宣传的模式开展“四个自信”教育对于学生情感认同方面具有很大意义。其次,还可以借助社会舆论宣传一些能够阐述“四个自信”的内容较为通俗易懂的事例,从而让大学生在这些事例的学习中不断增强自身对“四个自信”情感认同。另外,“四个自信”教育对于学生来讲更需要从行动上得到实际情感的接收,所以各大高校也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去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让他们在感受到学校带来的温暖的基础上,增强自身对于“四个自信”文化思想的情感认同。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当代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教育和思想的树立,是我国对高等院校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各大高校要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四个自信”的教育,以确保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在对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过程中,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以便于学生能够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价值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