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则鸣
(接上期)
虽然单字虚实死活是对语系统宽对的核心和基础,但因汉语形式标志高度贫乏,一字多义严重,同一字的虚实死活〔包括现代语法学中的词性〕往往有兼类或活变,其具体属性须在字与字的相互搭配中方能显现。因此,掌握两字类里字与字的虚实死活的组合方式和组合状态,是正确判别宽对的重要环节。
实字、活字和死字在两字类里的只有九种组合模式:双实、双活、双死、上活下实、上实下活、上死下实、上实下死、上活下死和上实下活。其中当然也有两个一致者,但也充斥着大量两个不一致者。下面重点介绍后者〔特别是双死〕的范例。
⑴、双实:以名词性词组为主,但不绝对。以天文门乾坤日月第五为例:①并列结构的名词词组,如:烟云、云雷、
日月、雨雪;②并列结构的双音名词,如:乾坤、参商、宇宙;③定中结构的名词性词组,如:虚空;④动宾结构的合成名词,如:造物;⑤动词性语素的并列性合成名词,如:造化。
⑵、双活:以动词性词组为主,但不绝对。以通用门经纶缔造二十八为例:
①单音动词的词组,如:维持、修攘、处置;②并列结构的双音动词,如:经纶、斟酌;③动补结构的词组,如:廓清、造就、攘却。
⑶、双死:通用门『双虚死』两字类有三十个亚小类,囊括了方位名词、静态动词、形、数、量、代、副、介、连和叹词。下面着重介绍两个不一致的实例:
①通用门『浑如恰似第十七』有两种语法结构:△真如、多同、罕同——状中结构,形容词+静态动词;△应如、应殊、可比、可拟——合成谓语,静态助动词+一般静态动词;△正如、不如、莫若、正似——状中结构,副词+静态动词;
②通用门『浑无仅有第十八』有四种不同语法结构:△可有、可无——合成谓语,静态助动词+静态动词;△都无、非无、又有、更有——状中结构,副词+静态动词;△诚多、甚多、不少、最少——状中结构,副词+形容词;△多有、少有、真有、良有——状中结构,形容词+静态动词;△虽无、虽多——无语法结构,连词+静态动词〔或形容词〕;△何有、焉有——主谓结构,代词+静态动词。
③通用门『便宜雅称第二十』有五种语法结构:△便宜、果是——状中结构,副词+静态动词;△好是——状中结构,形容词+静态动词△何妨、谁肯——主谓结构,代词+静态动词;△最好、还好——状中结构,副词+形容词;△又还,不惟、决非——无语法关系,副词+副词;△恐非——无语法关系,静态动词+副词;△虽是——无语法关系,连词+静态动词△正因、只因——无语法关系,副词+介词;△多为——无语法关系,形容词+介词△想因、应自——无语法关系,静态动词+介词;△是皆——无语法关系,代词+副词;△多因——无语法关系,形容词+介词;△不因、岂缘——无语法关系,副词+介词△为缘——无语法关系,连词〔抑或之意〕+介词;△因何、凭何——介宾结构,介词+代词;△又何——无语法关系,副词+代词;△何太——无语法关系,代词+副词;△想是、应宜、应堪——合成谓语,静态动词+静态动词。
④数目字也有类似情况。如『无双第一第五』:无双、为三、成千、能群、过多、许多、不孤、非一、若干、第一、不二、第五、足万、凡百、唯一。
先看第一字:『无、为、成、能』是静态动词,『不、非、过』是副词,『第、凡』是助词。再看第二字:『三、一、二、百』是数词,『双、多、孤』是形容词,『群』是名词。它们的语法结构也不尽一致,『无双、成双、有一』是动宾结构,『第一』是附加式,『不二、不群、非一』是状中结构。
⑤方位字构成的双死有两种语法结构,一是并列结构,如通用门东西上下第十二:东西、后先、边际;二是偏正结构,如通用门中间侧畔第十三:中间、西边、左侧,东畔。
由此可证,对应死字的这十一类语法词类,根本不遵守什么『词性一致』和『结构一致』的法则,完全可以随意互对。
因死字词性太多,多样语法结构和词性交错,只能略举一二,大家可以举一反三。
⑷、上死下实。如天文门无声有韵第六十三:①动宾结构〔动+名〕:无声、有韵;②偏正结构〔代+名〕:何心、何言;③状中结构〔副+动〕:不常、不言。又如节令门经春历夏第十六:①动宾结构〔动+名〕:经春、历夏、度日;②状中结构:方〔副〕春、将〔动〕秋、将〔动〕晓、不〔副〕夜;③定中结构〔形+名〕:终夜、长时;④连动式:欲晓、欲暮〔下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⑸、上实下死。如节令门春初夏末第九:①偏正结构〔名+方位名词〕:春初、春中、夏末;②主谓结构〔名+形〕:春迟、秋高;③主谓结构〔名+动〕:秋尽。
⑹、上死下活:通用门应愁可畏第二十二:①合成谓语〔助动+动〕:应愁、宜信、当悲;②状中结构〔形+动〕:深防、明知、独爱;③状中结构〔副+动〕:不知、最患;④主谓结构〔代+动〕:谁知、谁思;⑤无语法结构〔连+动〕:还愁、因思;却爱、还虑。
⑺、上活下死。通用门更新改旧第二十九〔并虚上活,即上活下死〕:①动宾〔动+形〕:如新、怜新、厌旧、废旧;②动补〔动+形〕:更新;③状中〔副+形〕:渐新。
⑻、上活下实。天文门行云落日第十二:①动宾〔动+名〕:生风、下雪、降雨;②定中结构〔动+名〕:流星、旋风、闪电。
⑼、上实下活。地理门山回水绕第十二:①主谓结构:山回、水绕、水拍;②定中结构:江流、沙堆、水滴;③状中结构〔名+动〕:洞开、土崩、泉涌。
上面词性和语法结构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对类古法根本不遵守两个一致。
〔一〕三字类和四字类的虚实死活组合关系:
三字类是两字类加上一个核心单字,四字类是两个两字类的组合,故《对类》不再标注虚实死活了。
《对类》的单字组合从一字类开始至四字类为止,因为它们的虚实死活组合关系可以涵盖四字以上的各种组合。
〔二〕《对类》最后的巧对门例举了二字类直至二十字类的长短民间巧对,其虚实死活完全是上述四种基本字类的组合,试以十二字类的两副巧对为例:
⑴、『乌木树/空中/现龙爪,有意/拿云』和『白杨花/天上/剪鹅毛,无心/作雪』为『死实实/实死/活实实,死实/活实。』
⑵、『周梦/蝴蝶,不知其/蝴蝶/梦周欤』和『人弄/猢狲,真所谓/猢狲/弄人也』为『实活/实实,死死死/实实/活实死。』
《对类》的分类方式,巧妙地展现了古代属对的基本法则,所以从元代直到清代,《对类》系列一直是蒙馆属对教学的启蒙教材。
《对类》对于长短字类和巧对均只标注末字的平仄。而一字类、二字类、三字类和四字类就相当于一字句、二字句、三字句和四字句。一字句和两字句不存在律和拗之分,而三字句和四字句就存在律句和拗句的可能性。从《对类》具体实例可知,其平仄关系有律对和拗对之分。以天文门三字类和四字类为例:
在门类『一江风千里月第九十三』中,五更霜,三日雨:仄平平,平仄仄。一朝霜,三时雨:仄平平,平平仄,这是律对。半天星,一庭月:仄平平,仄平仄。一天星,半窗日:仄平平,仄平仄,这是拗对。
在门类『绿杨风红杏雨第九十七』中,绿杨风,红杏雨:仄平平,平仄仄。绿荷风,红蕖雨:仄平平,平平仄,这是律对。黄芦风,红槿日:平平平,平仄仄。绿芜烟,翠柏月:仄平平,仄仄仄,这是拗对。
在门类『烈风迅雷层冰积雪第一百十八』中,落日残霞,震风凌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淡月疏星,和风丽日:仄仄平平,平平仄仄,这是律对。烈风迅雷,层冰积雪: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内阴外阳,上天下泽:仄平仄平、仄平仄仄,这是拗对。
在门类『整顿乾坤呼吸霜露第一百二十四』中,叱咤风云,消磨日月: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笑傲烟霞,经纶天地:仄仄平平,平平平仄,这是律对。燮理阴阳,出入造化:仄仄平平,仄仄仄仄。扫荡风尘,参赞化育: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这是拗对。
从上面字例可知,三字句和四字句不全是律句,拗句的比例还不少。五字以上的长句是一至四字四个小类的组合,它们也必然不可能全部是律句,其间必然夹杂大量拗句。《对类》巧对门例举了两字对直至二十字的大量巧联,共有二百〇八副,其中律联和拗联的分布与拙文《〈古今楹联名作选萃〉的声律分析报告书》的结论相类似。七言以下的短联律化程度较高,七言以上的长联,随着分句的增多,拗联迅速增多〔详尽分析另文专论〕。
古人发蒙之后就受《对类》一书的熏陶和训练,此后写作的对联必定是律联和拗联互补的局面,这就势在必然了。
王力先生没有直接对《对类》作过评论,但他归纳工对门类时,肯定研究过《对类》系列,只是摒弃了古代的虚实死活宽对法则,代之以语法学的句型一致和词性一致而已。
王力『词性一致』之论的提出,最早可上溯到一九四六年的《汉语语法纲要》(一九五四年译成俄文)和一九五一年的《中国语法理论》〔详见《诗词赋联形式通论》的分析〕,而王力在一九五五年的《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中就对此主张进行了反思:『对对子实际是概念对概念,而不是同类的词性相对。概念和词性虽然是密切联系的,并不是同一的东西,我那样混为一谈,仍然是不对的。』之后,王力一直在『词性相对』与『概念〔词义〕相对』之间摇摆不定。一九七八年的《诗词格律十讲》只提『句型一致』和『词性相对』,绝口不提『概念〔词义〕相对』了。
一九五五年,语法学家张志公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属对』章节里讲,恪守王力先生的古代字类是语法词类系统的错误观点,对于虚死字的外延的概括是很不全面的,仅仅提到了形容词和方位词,且把本来属于死字的『助字』另归一类,与实字、活字和死字并列,这是违背古代虚实死活的分类实际的。
二〇〇〇年,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所孙良民教授在《谈古代蒙学语法训练及其教材〈对类〉》一文指出:实字对应名词,活字对应一般动词,死字对应形容词、数词、代词、助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方位词、单位词和气候词〔暖、寒、凉、冻、炎〕,比张志公更接近《对类》原貌了,可他的最终结论仍然摆脱不了王力语法分析法的窠臼:『从以上几类例证可看出,属对确实是一种不讲语法理论而实际上是「相当严密的语法训练」。通过属对练习,学生可以认识、分析词的类聚并掌握汉语的各种〔或者说全部〕句法结构。这样,属对这种方法也就可看作是分析汉语语词类聚与组合关系的一种方法。』
二〇一五年,香港大学张健教授在系统研究《对类》系列之后,在《对语的生成与规则:以〈对类〉为中心》里多次明确指出:字类的区分标准是语义学上的『语义相关性』,还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死字的外延:『从列表中可以看出,《对类》中所谓虚死字,当然以表示性质、状态的形容词为代表,但是,同时也包括了数词、能愿动词以及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现代的所谓虚词。』
至此,古代字类属于语义学的分类,而不是语法学的分类;由此可以推论对偶是概念相对,而不是词性相对,可以盖棺定论了。
大道至简,以虚实死活为基础的属对古法远比两个一致论简易,且能忠实地吻合历代偶句创作的本来面目。当然,属对古法也存在某些不足。一是虚实死活的定义不完备,二是虚实死活的互变法则,以及虚实死活的超越完全阙如。这些不足,完全可以设法完善和弥补,大家可参阅拙文《弘扬古法是完善对偶理论的必由之路——古今对偶法则的比较研究》《诗词赋联形式通论》。
以上仅为一己之见,敬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