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学对现代美学的突破研究

2021-11-11 00:12宋喆辉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6期

摘要:所谓生活美学,指主要依靠人类本身对周遭事物观察来感受的生活中的富有美学意味的现象来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表明了自然存在与生活审美现象,也能够体现出审美特点。生活美学在现代美学的语境下往往因为缺少专业性和形而上的特点而失去了审美上的主导地位,被在一定程度上所否定。但是生活美学的生命力并不因此而消散,正相反,生活美学才是现代美学的突破点所在。生活美学集中体现了现代美学的突破性发展根源,能够支持人类美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美学;现代美学;美学发展背景;美学反思;美学突破

引言

从上个世界的中叶开始,美学脱离其他学科占据独特性地位,成为重要的学术科目和人文领域单元。美学逐渐浸润到各个行业之中,也被人类应用于日常生活。伴随理论发展时间的延续,美学理论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日常生活与审美的逐步融合,在诞生生活美学这一概念的同时,也引发多方的争论。生活美学对现代美学的学术意义上的突破更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学术热点。文章介绍生活美学的产生及发展背景,分析生活美学对现代美学的反思,探究生活美学对现代美学的突破。

一、生活美学的产生及发展背景

美学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术层面,而应该更多关注人类的现实生活。伴随生活美学概念的提出,其理念的核心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众多学者基于其概念的基础而进行自发的拓展,以实现理念的发展与丰富。在传统的美学领域中,美学的欣赏和研究具有较高的门槛,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哲学性反思才被认为是进入了美学欣赏与研究的领域。但是在生活美学的概念之下,对现实生活的充满热情与好奇的关注也成为美学研究与欣赏的一部分,美学的覆盖范围扩大,美学的多样性得到体现,同时美学的接受度得到了提升,推动了现代美学的发展。在传统的美学理论建构过程中,形而上的逻辑体系使得美学自身的学术性提升,作为学术种类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得到尊重,从而占据了学术意义上的垄断地位。在美学的传统研究对象上,研究者将其限定在艺术审美之中,对其他领域可能具有的审美意味的事物视而不见,生活范围内的具有美学意味的事物甚至成为现代美学的对立面的组成部分。此种研究对象的限制导致现代美学发展的发散性不足。正是在此背景下,生活美学的概念兴起,学者不再只是受限制于艺术作品鉴赏的角度思考美学意象,而是以生活现实为重点反思美学研究,发现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美学意味的现象,拓展美学研究对象与范围,其实现了对现代美学审美领域的打破,拓展了美学研究的空间,为美学理论的重构奠定了基础。

二、生活美学对现代美学的反思

现代美学是以艺术美学探讨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艺术与美学之间具有的天然联系性使得研究者自发研究艺术领域的美学意味,而不必思考逻辑连接点。从美学的诞生之初,美学研究就将关注点落在艺术领域。在美学的发展初期阶段,艺术作品主要被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自身的主体意味还不明显。早期的美学领域专家也将美学限定于艺术欣赏的范围,认为美学就是艺术之美的学问。甚至在很多研究者的眼中,艺术和美学的概念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等同。从审美的角度来讲,艺术是常常被人们所提及的领域,现实生活中的美感不被重视,至少不被学术界的主流所重视。一些重要的当代美学领域学者曾经明确表示,美学与生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这给美学的发展套上了枷锁,导致美学的研究受到明显限制。首先,美学成为艺术的独占领域。其他领域的美好无法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或者范围,艺术成为美学的唯一研究对象。至此美学成为了艺术的附庸。在此种情况下,美学将自身矮化为二级学科,美学研究呈现出混乱的态势,发展潜力受限,发展结果无法充分满足专业科目自身的需求。其次,艺术在美学领域的评价体系被导引到其他领域。无论是何种领域的审美评价,主要的评价标准都被限定为艺术领域。每一种审美意象都需要和艺术品的审美评价体系进行匹配,以此得出美学上的定性,导致美学的发展始终被限定在艺术的层面。

三、生活美学对现代美学的突破

生活美学理念的提出,首先使得审美的传统边界被打破,审美的经验性受到了质疑。依靠艺术审美为理论核心的现代美学体系有其严谨的美感,在学术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代美学在促进人类美学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且在当代依然有积极的一面,因为艺术始终是具有高度特殊性的审美领域。但是此种美学理念的过度夸大化会导致审美的偏狭,形成人们理念上的强烈正统观念,进而对艺术领域外部的审美现象视而不见。生活美学的理念则肯定了现实领域美学体验的真实性与重要性。在生活美学的观念中,不只是艺术的审美值得关注与研究,生活的审美同样值得关注与研究。而且生活中的审美更加具有丰富性,能够承载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经验,具有一種厚重的美感。其次,传统的现代美学形成了经典的审美范式,美学的对象为艺术领域,美学意义的行为主要为欣赏、研究艺术作品。艺术活动领域之外的生活体验则不被视为美学的领域。世界被一分为二,除了狭隘的艺术领域之外,其他均为非艺术领域。但是在生活美学的理念下,美学活动具有连续性,不同情况下的生活体验可能都会具有审美上的独特意味。审美的经验性被打破,审美的多元化发展得以成立。最后,审美领域的可能性进一步拓展。在传统的审美经验中,只有连续不断的审美体验才能够被称之为具有美学上的意义。美学因而和实际生活领域有了明显区别。但是在生活美学的理念下,连续性不再成为判断美学性的标准,美学的范围扩张,生活中的美学现象得到充分尊重。生活美学对现代美学的打破使得美学的经验体系得到重构,美学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美学的诞生与发展突破了传统的美学观念,使得美学的发展边界得到拓展。美学的意义不止在于单纯的审美升华,也在于自然生活的应用。民众对生活美学的理解也不应该停留在概念的层面。美学的发展需要人们能够切实关注现实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审美意味,提高审美情趣,从而切实促进美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纲纪,高建平,张法,薛富兴,刘成纪,刘悦笛,彭修银,吴海伦.论中华美学的传承与创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06:12-28.

[2]杨春时.中国当代美学思潮总论[J].社会科学战线,2018,06:32-42+281.

[3]王确.中国美学转型与生活美学新范式[J].哲学动态,2013,01:83-88.

[4]张静,赵伯飞.试析现代审美特征及其现代美学研究的转向[J].经济师,2017,01:33-35.

作者简介:宋喆辉,1987.2,男,汉族,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士,东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国医科大学艺术教研室教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工会办公室副主任,团委副书记,从事艺术学理论、广播电视传播学、美学哲学研究、公共管理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