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 钟嘉庆 王云静
摘要:本文对“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研究,结合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以及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专业课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并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爱国精神、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等。
关键词:思政素养;协同效应;思政元素
一、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设想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引导,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对于国家电力建设的重要意义,集发学生爱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专业荣誉感,从而热爱该专业,逐渐树立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专业在安全性上的特殊性,将安全用电、团队协作、科学严谨等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贯穿其中,为其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正确的思想基础。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
1.挖掘课程蕴涵的丰富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目标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刻领悟关于“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中“守好一段渠”的诠释,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进行探讨如何将思政精神融入到“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中,课题组教师需对整个课程模块进行梳理,选择思政建设合适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需突出体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爱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等思政内容渗透进工程领域的专业课学习中。
2.多样化教学手段运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系统建立思政内容资料库或案例库,运用大量的图片、微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授课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元化,包括案例教学、任务讨论、网络视频等。
同时,结合项目式教学开展思政渗入,在项目要求中明确体现发电厂电气设计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通过设计过程发现自身的欠缺和知识不足,最终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设计任务。在项目答辩环节,进行学生互评,用优秀作品的榜样力量鼓舞学生进步。
3.思政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协同配合
研究思政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保持教育教学目的、方向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不断提升,构建以思政课程为主、课程思政为辅、同向同行的课程生态共同体,研究激发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功能。研究提升专业课程教师对于思政理论体系与专业知识体系相交叉的认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水平,确保专业实例准确衔接思政理论体系,确保课程思政走对、走正。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措施
本课程拟在以下几方面,将思政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1.爱国主义精神及行业荣誉感培养
在“电力工业发展概况”中,通过中国新能源的介绍,新增风电装机连续5年领跑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第一、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等,辅以图片及视频资料。结合水力发电厂工作原理的知识点,以三峡工程为例,阐述大国工程彰显大国实力,激发学生行业荣誉感和爱国热情。
2.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在导体截面大小选择的教学过程中,引出经济性与安全性的矛盾,帮助学生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引入到工程实际问题分析中,理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为今后的电力行业规划设计工作建立更高层次的思想认识。
3.职业素养的培养与专业伦理观念建立
分析世界电力史上最严重大停电事件,引出中国电力为什么不停电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总结中国电网发展实行统一规划,并严格遵守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引导学生理解作为未来电力工作者的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4.创新精神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结合5G通讯技术、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等新电网结构形式,对电力学科前沿知识进行传授及引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主要特色
1.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精神文明,将党的优秀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团队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思想要强、家国情怀要深、教学思维要新、专业视野要广、人格品行要正”为中心,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方案为依据,结合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在课程理论教学目标中潜移默化地增加“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修订并完善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教学大纲。
2.专业课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较好地衔接了大学生通识教育与高年级专业课教学,能够与低年级的思政课程相配合,培养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运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和生活实践,做到工科专业课与传统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也将成为本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改革的亮点。
3.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理念。“发电厂电气主系统”涉及的工程环节与生态环境是紧密相关的。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与新能源发电并网等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深入贯彻学习总书记的绿色生态思想,将绿色文化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让生活更绿色,让能源更绿色。
4.培养学生关注时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环节中,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状。此外,还将当前电力相关领域的发展及瓶颈渗透到教学当中,使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树立自我人生信念,让学生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五、结束语
本课程思政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思政教育意识和思政素养,完善并积累了与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相关的思政教学素材。同时,思政教学结合了专业课自身特点,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提升课程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李春旺,范宝祥,田沛哲.“专业思政”的内涵、体系构建与实践[J].北京聯合大学学报,2019,3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