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匋雅》辨伪释义及其与现代传统陶瓷鉴定之联系

2021-11-11 20:55郑翀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0期
关键词:赝品

摘要:对《匋雅》这部书,引之人多,释之人少;研究者多,着墨者少。本文从辨伪角度出发,引《匋雅》中辨伪之论,加以阐释,分析其与现代对传统陶瓷鉴定方法的联系。用举例分析法,从个例到一般性概括,通过条陈分析、引用、解释,进而阐明其原理、方法和判断思路,说明其为传统陶瓷鉴定学之基础中不可或缺之一部,加深研究者的理解,对目前传统陶瓷的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匋雅;辨伪;传统陶瓷鉴定;赝品

《匋雅》是一部鉴赏陶瓷器物的巨著,初名《瓷学》。作者陈浏,字湘涛,别号寂园叟、望云轩、唐经室,丹徒(江苏镇江)人,清同光年间古陶瓷研究家。陈浏曾三次为《匋雅》作序,自言在京师二十余年,每日操劳生计,常与一些志同道合之士谈论剖析瓷学瓷器,因成此作。其目的一为鉴赏补遗,二为振兴瓷学,三为彰我国瓷艺之精美。陈浏博学多闻,不拘小节,自言书体芜杂,又好杯中之物,所以一直未及整理。“思想所届,纵笔之所如。初未尝厘订体例,区分部分,?斠章法,一以质直简率为主,而一切无所润饰。”①观此作,作者对明清瓷器,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的瓷器信手拈来,品评入木三分,研究陶瓷,特别是研究瓷器鉴定的人不可不读。

我国目前的瓷器鉴定,除采用新兴的热释光等现代技术外,主要以传统陶瓷鉴定方式为主,即依靠经验,通过人为观察判断器物真伪、年代、产地等信息。以传统方式进行陶瓷鉴定研究的方家不少,明清就有陶瓷鉴定的著作问世,如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高濂的《遵生八笺》等。民国至当代则有孙瀛洲、耿宝昌、冯先铭、汪庆正、张浦生等,其作品不一一枚举。本文试将《匋雅》中辨伪之论作初步整理,以为传统陶瓷鉴定之学术拾遗补缺。文中仅列辨伪及参考价值较大的章句,略去明言仿古之处。

鉴于《匋雅》版本较多,本文采用的版本为陈雨前教授主编的《中国古陶瓷文献校注》下卷《匋雅》篇。

一、《匋雅》论做旧、作伪专章的解读

《匋雅》文字多为陈浏“思想所届,纵笔之所如”,各句、段间并无严格的逻辑顺序,但因其理论的连贯性,也存在前后的行文逻辑。该作对作伪和鉴定除有一章专述外,其余论散见书中,需耐心寻找。

在此首先解读《匋雅》专述做旧、作伪的一章。

“揣形剂色,诣苦心孤,羼赝迷真,抽新换旧,润者而使之枯,整者而使之缺,熏礲百道,瘗浸三年。”①指作伪之人揣摩器物形状,调整仿品的顏色,煞费苦心,力图以假乱真。对釉色莹润的,就打磨釉面,让器物看上去没什么光泽;打破完整的器物,使器物有缺口;施以烟熏,再用土埋或浸泡的方式做旧。做旧是作伪的主要手段,包括高仿之后的打破、磨釉、烟熏、土埋、水浸等,古今大致相同,唯现代作伪,其釉面多用化学药品浸泡。但古瓷釉面温润,并非无光,打磨浸泡仅伤釉面,烟熏嗅之有味,土埋时短则土色不入釉,热水可洗等,都是识伪的经验。

“案磨布擦,细纹如毛,或若枯腊,则谓之伤釉。”①即釉面受损有纹路可察,纹路像无花无叶的蜡梅枝干,呈细毛状。“瓶颈跌损,截之使齐,配以它盖而为罐,则谓之为磨边。”①即瓶口有损,就截去瓶口齐平一圈,把这圈口沿磨平,再配盖子,把瓶子做成罐子,称作“磨边”。

“嘉道之物,嫌于近代,或艰摹拟伪,去其款则谓之磨底。破碗之底,嵌于新瓶,款真物假,天衣无缝,则谓之假底。”①即把年代稍近的底款磨去,不留款,使人分辨不出年代,是为“磨底”;或截下有真年款的器物底,嵌到新做的器物底部,半真半假,难以辨识,天衣无缝,是为“假底”。

“其有素瓷真款,加绘彩釉,重复入窑,烘之使干,命曰真坯假彩,尤为翻空出奇。”①还有带款识的素胎或没上釉的瓷器,重新加绘彩釉,再次入窑烘烧,是为“真坯假彩”。由此观之,古代瓷器做旧作伪的手段,甚为高妙,半真半假,花样层出不穷。其中破绽,需要鉴赏者有较高的眼力,仔细观察方能辨识。

目前陶瓷收藏市场真赝混杂,不少人通过做旧、作伪以牟取暴利。其中方法、手段,古今如一,只是多了些现代的技术手段。鉴赏者只要通过学习,累积经验,把握赝品的细节与特征,就能不断提高鉴伪的水平。

二、《匋雅》中辨伪原则章句摘录

其一。“大氐豇色瓷类,有绿则润,无绿则枯。有绿则真,无绿则赝。”①这句话是说,豇豆红色釉一类的瓷器,红色中带绿纹斑点的看上去莹润,是真的;不带绿的看上去不莹润,是假的。

其二。“瓶、罐、盘、碗之类皆有底,且有圈形之足,故厂人号称之曰底足。……又底足着物之处,必有圈线一围,亦谓为灯草边,鉴家于此辨别土坯之精粗焉。”①器物都有圈底之足,厂人(琉璃厂玩赏瓷器的人)都称之为“底足”,底足接物处有一圈围线也叫“灯草边”,是露胎的,鉴赏的人都是通过看此处胎质辨析土坯精粗的。

其三。“古物之美者,以釉质、手工、时代三者为最要。三者毕精,约而弥珍,不必觥觥大器,始足惊心动魄也。”①判断古陶瓷的价值,最重要的是看釉质、工艺、时代特征这三点,三点都表现优秀的,就是珍品,外形不必十分大气,也足以使人震撼了。

其四。“哥窑之真者光采(采,朝记书店本为“彩”)照人,式样亦最古雅。今所以见轻于世人者,皆赝作也。”①真正的哥窑瓷器,釉面光彩照人,式样非常古朴典雅。现在人们在市面上能轻易见到的,都是赝品。笔者认为陈浏的这一判断是可信的,清宫传世可能有真品,明清都有人提到南宋生一窑为真哥窑,元代有新做类哥器,亦称哥窑①。

其五。“彼颖悟之学者,亦必先见真迹,始能辨别赝器。”①那些天资聪颖、领悟能力强的学习者,也必须要先见过真品,研究真品,才能开始辨别假的器物。

其六。“今日雍正粉彩小罐,数见不鲜。脖有细项,似有盖而遗失者,以‘巨德堂制四字蓝款为较多,彩色画工亦似雍正时物。余以底足之沙眼甚粗,决为赝本也。”①此为上文提到的磨边造假,因该罐底足沙眼粗,非细沙底,被陈浏判断为赝品。

其七。“釉质甚平,而内现粗纹,屈曲蟠折若蚯蚓之走泥沙中,均窑、汝窑皆有之。均窑之莹润而直下者,则谓之泪痕,鑒家辨乎此,恒决为真宋物也。”①釉质较平整,釉里有粗纹,纹路弯曲似蚯蚓在泥沙中爬行,钧窑、汝窑器都有这种现象,钧窑的釉面因釉汁饱满莹润而直直挂下来,就是平时所说的“泪痕”,鉴赏的人看到这儿,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是真的宋瓷了。

其八。“近世有以真正粉定用后上彩之法者,其彩必不鲜,非不能鲜也,不敢鲜也,鲜则露其为雁矣。”①近世(近同光朝)有真正用后上彩的办法做粉彩器当古董的,但是粉彩做得不新,不是不能做得新,而是不敢,一新就露了马脚,暴露出自身是赝品了。

其九。“古月轩所藏之套料鼻烟瓶,款皆‘乾隆年制字样,其直题‘古月轩款者,雁鼎也。”①是说,古月轩藏的鼻烟壶,都是“乾隆年制”的款,如果是题“古月轩”款的,就是赝品。

其十。“以箸叩瓷碗,其音悠然无尽者谓之韵,声、音、响三者各有不同。宋以前之瓷,泥土为胎,然颇多有韵者,大邑瓷扣如哀玉、柴窑声如磬皆是也。明以后之瓷皆系瓷胎,敲之亦有韵,但不能如古韵之悠长之尤可贵耳。”①用竹筷敲击瓷碗,发出的悠长持久的声音叫“韵”,与声、音、响的概念是各不相同的。宋以前的瓷器多以泥土作胎,敲了之后也有发韵响的,比如唐代成都的瓷器敲上去有凄清的声音,后周柴窑的瓷器敲上去像古代乐器磬石一样清脆。明代以后都的瓷器是瓷胎,敲上去也有韵,但不像以前的韵声那么悠长可贵了。

以上凡引十处,有如何辨伪的,如其一、四、七、六、九。其一是对豇豆红内绿色斑点的辨别;其四是对哥窑器的鉴别,难度较大;根据其五,鉴定之学先认真迹,而后能辨伪,哥窑之器真品少,故宫传世品在近世都存有争议,没有完全确定的真品作对照,甚难判断;其六是对底足粗砂或细沙底的辨别;其七是对钧窑蚯蚓走泥纹的辨析;其九是对古月轩鼻烟壶款识的识别。有强调原则方法的,如其二、三、五、七。其二为灯草边定义及看底足胎色之法;其三为从何种角度判断把握真伪,即要看釉质、工艺和时代,这些鉴定原则也沿用至今;其五为学习鉴定的要领,即从真到假,从点到面;其七为阐述宋器钧窑的蚯蚓走泥纹特征。鉴定难度较大或有争议的,如其四、八,四为哥窑,八为新造之器旧而不类新者。有除眼力之外用听觉感官之法判断的,如其十,以听其韵音而判真伪。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匋雅》关于明清瓷器的辨伪之论,对于陶瓷鉴定的当代贡献是非常大的,一些鉴定的方法和原则被沿用至今。陈浏提出的一些鉴定标准,也与现代对传统陶瓷的鉴定标准相符合。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不光要用眼看,还可通过听韵音辨真伪的方法,提出了多种瓷器真赝的特征,方便人们判断,使《匋雅》这部书至今仍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匋雅》既为一家之言,自然也存在一定错误,如作者将竹签写为支钉,如真入窑则付之一炬矣。但单从陶瓷辨伪的角度看,《匋雅》也不失为一部巨著,更是现代陶瓷鉴定学的基础。作者不将《匋雅》编目分类,似乎有意为之,行文飞花落叶,信手拈来。“……比而附之,各自为篇,此则后生小子积日累月之事,恐非叟之所能为役者矣。”①盖陈浏不欲《匋雅》流入浅学者之手,仅供寻检条目之用;而意在使后来者向学求知,沉心阅读,通览全篇。然能会意者有几人欤?此亦对后学之鞭策也。除陶瓷理论外,《匋雅》也承载了作者的情怀,陈浏行文时或发一通感慨议论,或叹息世俗世风,或品评英法美日等外国鉴瓷者眼光风格,或论国外陶瓷拍卖市场,或表达对作伪瓷者深恶痛绝,这位倔强的“寂园叟”身处寂园,却在笔下带领读者游历那个时代的陶瓷世界,欲以其生动讲解,振作民族爱国之心,这份情怀以《匋雅》流传至今,不曾改变。

作者简介

郑翀,1978年生,男,汉族,浙江湖州人,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物与博物馆。

注释

①陈雨前主编:《中国古代陶瓷文献校注》下卷,长沙:岳麓书社,2015,第905,923,941,949,970,973,992,1010,1036,1054,1072,1085页。

参考文献

[1]陈宁.《匋雅》版本流传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5(6):61-64.

[2](清)唐秉钧.文房肆考图说·古窑器考[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131.

猜你喜欢
赝品
赝品博物馆
捷克博物馆普查结果惊人馆藏红宝石一半是赝品
画错的恶龙
画错的捕猎图
赝品鉴定书
没有一点缺欠的是赝品
画错的牌局
赝品
花的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