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探究

2021-11-11 03:34杨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现代农业

杨震

摘 要:现代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兴阶段。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其根本内涵是农业模式生产经营的现代化,其中包括科学技术现代化、物质装备现代化、资源环境优良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等4方面的内容。国家高效农业生态园区的设立和建设正是这一发展过程的需要,农业科技革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示范窗口,通过试验示范、产品展示、科技培训及成果转化,实现辐射扩散效应,带动同区所在地的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10-0052-03

我国已经改革开放30多年,工业化、城镇化加速了中国农业与农村进入了快速转型期。国务院历年出台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内容,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十二五时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1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国内开始兴起。在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生产、农业新技术推广与示范、探寻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成效显著。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受到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企业的极力重视,出现了模式各异、类型多样、迅速跟进的发展良好态势。获得成绩的同时,设施重复建设、功能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明确、产业结构相同、带动能力差、运行机制与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上诸多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我国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方面还没有实现可依循的方法、可靠的建设模式和因地制宜的治理方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早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过程中,盲目地模仿国外的或者其他地区的园区规划方案,没有根据本地的实际区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一些问题频频出现。加上农业科技园区又不同于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园区有着自身功能多样性、生产的易变性、建设主体的多元性、市场变化的波动性等特征。农业科技园区的开发与规划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产业、土地、农民和国家政策等多个因素,涉及推动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不断复杂化。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吉林省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项目,以此来判定园区5~10年的发展方向,为农业科技园区健康发展确定思路,必须做好园区的功能布局的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者统一,是政府、企业、学术界必须面对的一项研究课题。

2 农业科技园区布局发展

在研究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布局时,基于前人对农业科技园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结合经济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不断探索,以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园区的基本功能与布局,旨在为丰富和拓展关于农业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实和完善经济地理学和区域规划的理论知识。

从现实情况来看,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鉴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区域之间差距很大,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条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人的研究成果不是“放之四海皆標准”,必须根据实地情况,对不同产业园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进行重新探索,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用于指导实践。其次,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政策、土地流转、人口就业、功能布局、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笔者以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与布局为主线,系统地分析了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情况和功能布局,对于公主岭地区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分析农业科技园区时,最先提出农业应该集约化生产的学者是德国经济学约翰·杜能(J·H·von Thünen,1783~1850),在他的著作《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里系统地阐述了农业区位论的思想,依据德国市场和农业的关系,探索出因地价差异从而引起的农业分布现象,形成了著名的农业区位论。农业科技园区的产生是源于工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20世纪70年代末,在市场经济促进下,形成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模式——科技园区。美国学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和朱迪思·K·拉森是科技园区建设领域的开拓者,建立了一套评价科技园区指标体系,二位学者对美国“硅谷”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世界第一个科技园区建立的基本条件。在他们的著作《科学园里的技术》一书中,重点论述了运营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后期的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布鲁诺和狄波基(1982)在探析科技园区影响因素时,指出园区选址时应加大考虑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原料、政策的选购市场、生产工人、信息平台等要素。

国外关于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发展类型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以推广先进技术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通常被称为示范农场(Demonstrate Farm),这种模式在以色列和日本被得到推广。另一种为假日农场(Holiday Farm),是将乡村观光活动与农业生产活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观光农园。第三种是近年来欧美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起来的农业试验站,主要目的加快现代化技术进行有效研究和推广,旨在为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产业孵化、示范等活动。

欧洲关于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与布局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Rachel Hill(2002)、Stephen Lyman、Gerald McGwin JR,et al(1999)关于农业科技园区的景观布局、政策保证措施进行了系统地研究。R.K.Skaggs(2005)对园区的旅游功能和基础设施规划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Anne-Mette Hjalager(2004)、Derek Hall et.al(2004)重点对园区的环境控制调控、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内容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美国和日本等相关学者也对农业科技园区的保障政策、与企业合作模式、融资模式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3 农业科技园区类型发展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新的研究对象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经过30年的发展,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农业科技园区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专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农业科技园区进行重点研究。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里,以“农业科技园区”为关键词,一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105篇,说明农业科技园区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科技园区的内涵与评价,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布局,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方面的研究。

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贯穿于区域地理学的全部领域。从字面上理解,其一人地关系里的“地”专指“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其二人地关系中“人”指人类社会和个体的“人”两个方面。而人类本身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通过利用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资源,包括水、煤、石油、天然气、土地,将资源和能源转换为人类社会生存的必需品,成为生产者;另一方面,人类将自己生产的产品消费掉以后,不断向自然界返还废弃物,最终又转换为能量,所以人又是消费者。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类本身为了生存与发展,一直与地理環境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人类劳动来实现。在现实中,人类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人类除了要处理自然地理环境的过程外,上升到更高层次,还要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这样才引起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化本意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的过程,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学家辜胜阻提出了城镇化这一概念。笔者认为城镇化是城市化的递减层次,如果按着发展阶段来说,往往每个城市都是由小城镇发展到中小城市,再到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城镇化、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经阶段。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与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2011年,我国城镇化已经达到了51.27%,城镇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化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一定要践行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是一个发展经济学中的新概念,而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包含着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城镇化,主要是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改变以往专门注重城镇化的数量规模增长向注重质量与内涵型城镇化方向转化。

4 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1)新型城镇化的人文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思想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障每个人城乡之间自由迁徙的权利,在迁往市区以后,能够有基本的住房,同市民一样享受到基本的教育、医疗、社保等,这是从人权角度去考虑的城镇化,改变过去“要地不要人”的发展理念。

(2)新型城市化的生态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核心理念是“当代人一定留给下一代人不少于自己的可利用的资源”。诚然,农业科技园区是人类创造的巨大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建立科技农业园区,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更加安全的餐桌食品。第二个目的就是建设好农业科技园区,将土地资源合理布局与规划,资源利用效率更高。第三是农业科技园区这一巨大人工制造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各种自然资源,必须在合理的限度之内,不能超出这一限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新型城镇化的经济理念是“提高生产效率”。集约利用各种资源,进而增加经济效率是城市化经济理念的核心内容。工业化进程下的城市化是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程,对我国有着很深地启示。在实行工业化下的城镇化是需要集中各种资本、先进技术、优秀人才,以产业集群或者工厂等形式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如美国硅谷和北京中关村,都是新型工业化促进下的城镇化,即成立科技园区,由科技园区带动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园区内可以集中各种优势资源,最后形成产业化、商品化和国际化。科技园区在促进技术创新、孵化和诞生新企业、教育示范下游企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农业科技园区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营,传统的农业经营是单一的农业发展,经不起各种风险的考验。而农业科技园区是集各种风险投资、高新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新产业,相比传统农业可以做好前期规划,将资金、原料、农产品的品质达到最优化,可以承担起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任,将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

波特对10个先进国家工业化现状进行考察时发现,产业集群是进行工业化下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国家都有明显的各种产业进群现象。产业集群以理解为地理临近性和产生关联性,在特定的区域内有一种组合与竞争关系,地理上相对集中,大多数农产品已由严重短缺向相对过剩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坚持科技兴农,切实加强农业科技产业化,促进了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国内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间的对立持续被激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情况下,生态环境品质越来越不能达到人们的要求。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型的产业集群,集农业生产、观光、研发多个功能于一体,在核心区布局着多个研发总部,在纵向上形成产业组合,组建多个产业链条,有利于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产品精深加工功能、创新功能、观展功能、经济功能和示范功能等等,让园区内的各种原料被得到充分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非常非常大。伴随着人们环保思想的持续提高,急切需要提升环境监测业务的品质和水准,让其可以为环境整治和环境保护决议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经过完善环境监测业务,能够成功的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精准性、合理性和成效性,达到对生态环境的合理修护,为国内经济及社会的持续性发展建立稳固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曾希柏,胡清秀.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22(03):55-59.

〔2〕卢凤君,孙世民.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组织体系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20(02):19-22.

〔3〕刘长运.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6,15(02):74-79.

〔4〕宋涛.世界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2013,22(03):88-96.

〔5〕朱海清,李崇光.农业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优势效应分析及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03):190-193.

〔6〕王欧.中国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3(04):25-28.

〔7〕于平福.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评价体系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4,35(04):342-345.

〔8〕潘启龙,刘合光.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01):5-11.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现代农业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陕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浅谈生物技术与农业科技发展
浅析南疆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
新疆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