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唐伟(1986— ),男,汉族,湖南长沙人。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 要:现阶段,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投资市场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逐渐衍生出了PPP这种政府和社会资本紧密结合的新型投资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既能够不断地增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的管控流力度,又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可是不足之处在于,因为这种新模式还未完善,在运用过程中难免受到政策、法规以及社会方面的各种情况的影响,进而导致PPP项目在现实运行中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关键词:PPP项目;财务风险;管理
要想尽快适应经济发展的速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共需求,政府必须大力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可是,只依靠政府投入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公共服务的庞大的资金需求,因此,PPP模式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它可以通过吸收社会资本来维持对公共服务的修建,从根本上缓解了基建工程的供需矛盾。
一、PPP模式概述
(一)PPP模式的概念
在目前形勢下,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公共服务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升。要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就得依赖于政府部门下放大量的资金来投入修建。可是如果政府当下存在财政缺乏以及资金不足的情形,那么公共服务项目的修建就无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社会资本上,这也就催生了PPP模式的形成。所以,我们可以给PPP模式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由于修建城市基础设施或者公共服务,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投入资金支持修建的一种特别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既要签订权责明析的具体协议,还要以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共赢为目标。
(二)PPP模式的特征
(1)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要根据合同来体现。虽然二者对PPP模式实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可是由于二者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因此也会存在权责失衡的现象。就政府而言,政府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模式最大程度的满足公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而社会资本方所希望的是通过这个模式能够将投资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二者所追求的目标截然不同,难免会引起冲突。而一旦产生矛盾或者利益冲突,便可以通过之前签订的协议或者合同来界定权责,保障双方的应得利益,维持共赢的局面。
(2)运用PPP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政府与社会投资方双方的优势,将政府财政投入与社会资本有机结合,这既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和资源方面的长处,又能够实现社会资本在经营和资金管理方面的长处。这一模式的产生,促进了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进而推动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进步,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
(3)合作周期较长且关系复杂。在PPP这一新模式中,社会投资方与政府签订合同之后,还会有后续的双方多个部门之间的接触与洽谈。比如,在地段拍卖时期的国土资源部门、公共设施建造时期的城建部门和在PPP模式运作全过程中起作用的税收部门等等,这都是社会资本方需要接触和对话的政府部门。通过多个部门的融洽协商,会增强该模式中的合作双方的关系,并进一步造成运营复杂困难的局面。并且,PPP模式中允许社会资本介入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修建社会公共工程项目规模大、工作多、资金需求量大且风险较大。这种情况下,项目合作的时间就会相对较长,其中有的周期较长的项目,甚至会造成政府和社会投资方进行连续的长达数十年的合作。
二、PPP项目财务风险类别分析
(一)融资风险分析
PPP模式既需要数量庞大的资金,又需要耗费很长的合作周期,且利益牵扯十分广泛。并且,和社会资本不同,PPP项目从全面的项目收益和利润来说,都比较低。这个明显的特征就造成了PPP项目在融资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并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形势,也由高速发展阶段向中高速发展阶段迈进,且金融方面也被供给侧改革影响,政府部门对社会金融的管控力度也随之提升。这就造成了银行不仅要上调贷款利率,还要提升对贷款审批环节的管控力度,这就造成贷款审批日渐困难,且放贷时间也随之增长。就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银行只得一步步地加强对社会贷款环境地监控与管理。就参与到PPP模式的社会资本方而言,因种种变故,最终导致合作时间与贷款审批时间过长,埋下了资金断裂的隐患,即使是在工程竣工后也很有可能会对工程造成持续而深刻的影响。另外,我国PPP项目产生的时期比较晚,政府与社会投资方在具体合作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在操作中存在缺陷与不足,这也会影响PPP项目的融资。
(二)成本超支风险分析
在PPP模式运作时,也会被地理、政治、风俗等具体因素影响,造成施工时间延长以及修建成本增加的情况。并且,因为PPP项目中,双方合作周期较长,在这一较长的时间内,也会被通货膨胀等不可抗力的社会原因影响,造成采购原材料与基础设施时价格激增的情况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的成本不可避免地提升,运营成本也随之增长,此外,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也会对施工成本造成影响。比如,施工单位管理水平较低,既缺乏科学的岗位培训和工作经验,又缺乏节约项目成本的理念,这就会造成项目运转过程中对原材料的损耗和浪费情况加重,并且由于对施工设施的管理与保养工作的不到位,进而加重机器的负荷,导致磨损严重而影响使用寿命。对上述任何问题的忽视,都有可能会严重影响项目施工的进度。并且,因为PPP模式的双方合作周期和施工工期都相对较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会随之增加,如果社会资本方与政府签订了协议,其中却没有关于价格波动方面的具体细则,也没有涉及对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风险的规避方法,那么当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出现后,所有的风险将由社会投资方自己承担。这样的结果,将造成企业投入的资金面临严重的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在投资公共服务建设工程中的经济效益。
(三)税收政策变化风险分析
PPP项目在运作之时,还会受到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国家为了稳定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会对财政政策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以期能够推动经济持续进步。比如,政府推行的“营改增”和调整增值税税率等,这些政策的推行都是政府在促进市场经济平稳运行方面所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各地方也会依据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规划出与其经济发展状况最匹配的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的变动,既给社会资本方带来了税收方面的巨大压力,也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阻碍。从市场方面分析的话,现阶段增值税率持续下调,随之受到影响的是企业的增值税额度。但是,由于受PPP模式的影响,相对较长的合作时间将造成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会引起更大的资金投入。过多的资金支出会形成大量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PPP模式下,项目公司在建设期不用缴纳增值税,但公司可以根据长时间的留底进项税额,等到进入运营期再进行抵扣,现实生活中,很多的PPP项目都没有享受到尽享退税等政策的帮扶,这就造成了企业在推行PPP模式时,一般都会面临因税收政策的调整而引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