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杨
北京迁出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仅有5%的企业依然留在京津冀,绝大部分都选择迁往了长三角地区。其中,北京至南京,是最活跃的一条搬迁路径。
“5年、10年乃至20年之后,南京拿什么和其他城市竞争?”2018年新年上班第一天,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的张敬华发出了“金陵之问”。
针对这一问,南京给出的答案是——创新。自2018年起,南京市委“一号文件”已连续4年聚焦创新名城建设。
实际上,不止是南京,在经济转型的年代,武汉、杭州、西安等重点城市,无一不在谋划布局科技创新项目。其中,作为科技创新活动重要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更是核心之一。
什么是高新技术企业?
首先,不是所有企业都能称之为“高新技术企业”。
只有符合认定条件,经各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同本级财政、税务部门组成的高新技术企業认定管理机构评审通过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加盖公章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继而享受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扶持政策。
据2016年修订印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须同时满足8大硬性条件。
例如,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同时,针对企业的研发费用也有底线要求。例如,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近3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而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相应比例则不低于5%。
这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在研发上保持较高的投入强度,尤其考虑到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的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比)仅有1.32%。
此外,在企业主要产品中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须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目前,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共计8个,分别是: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以及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而一旦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仅企业形象得到提升、更易获得国家、省市级的科研经费支持和财政拨款,还能享受按照15%的税率标准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R&D费用支出经税务部门确认后可在计算所得税前扣除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府。
政策支持之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据科技部数据,2020年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5万家,同比增长24%。
北京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一骑绝尘
在此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布格局是何图景?哪座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
以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为样本(以下简称36座重点城市),梳理统计了各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需要说明的是,36座重点城市中,由于长春、西宁、拉萨、乌鲁木齐4市尚未公布相关数据,故最终纳入统计的共计32座城市。
定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是国内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
2020年,北京以绝对优势排名榜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达28750家,比排名第二的深圳,足足多出了10000多家。
而同期,海口、兰州、呼和浩特、银川4市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尚不足1000家,银川更是仅有146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及北京的零头。
总体来看,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方面,四大一线城市表现突出。
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分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榜前四,而这四地也正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所在地,科技创新实力雄厚。
而另一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则略显尴尬:2020年,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只有3328家,在32座城市中,仅排在第14位。
虽有中科大及一众国家实验室为根基,但高新技术企业上的欠缺,仍是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块短板。对此,合肥市科技局负责人也坦承,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与先发城市相比,合肥市在政策扶持力度、精准度和服务的广度、深度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而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竞逐者,杭州、南京、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兰州等地,都在今年提出过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构想。
但若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来评估各地的竞争实力,那么杭州可谓是其中最有力的竞争者。2020年,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7707家,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排名第五。
此外,南京、武汉、成都竞争实力相当,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都为6000多家。相较之下,沈阳和兰州就显得力量薄弱,2020年沈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2560家,不及南京的一半;而兰州更是只有657家高新技术企业,在32座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三。
若将GDP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结合分析会发现,重庆、昆明、福州三地的高新企业数量,都远低于同等GDP规模的城市。以重庆为例,2020年重庆GDP总量与广州相差不超过20亿元,但同期重庆高新企业数量只有4200多家,不及广州的4成。这表明,重庆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上有待加强。
而西安和太原则呈现出另一种景象。同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下,西安和太原的GDP总量却相对更低。以西安为例,2020年西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234家,排名第10,但同期西安的GDP总量却比宁波、郑州这些高新企业数量在3000上下的城市还低得多。这说明,西安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效益转化上有所欠缺。
广州2020高新技术企业增量为负
若从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来看,上海、杭州、成都、武汉和南京,是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5座城市。
其中,上海市2020年共计新增4164家高新技术企业,一年增量比长沙、合肥、宁波等地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