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峰,邢家伟,刘 旭,贾彭冲
(河南省省立医院泌尿外科,河南 郑州,450000)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发病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严重时可出现血尿。相关研究发现,长期肾结石可引起肾积水,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肾脏皮质萎缩,甚至肾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及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已广泛应用于肾结石的临床治疗。标准通道PCNL取石率较高,但创伤相对较大[2]。近年随着肾结石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SMP)在治疗肾结石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治疗创伤明显小于标准通道PCNL,且在处理1~2 cm肾结石方面更具优势[3]。而RIRS可能是治疗1~2 cm肾结石的“金标准”,但临床应用发现其碎石效率较低,且手术时间较长[4]。目前,关于对比SMP与RIRS治疗1~2 cm肾结石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较少,且争论较多。因此本研究对SMP与RIRS处理1~2 cm肾结石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以分析两种治疗手段的优缺点。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且存在手术指征[5];(2)结石直径1~2 cm;(3)均按要求进行术前相关检查;(4)20~65岁;(5)均无重大精神疾病。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2)肾脏畸形;(3)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4)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5)血压及血糖难以控制;(6)重度肾积水。
1.2 样本量计算 本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终点为近期结石清除率,次要研究终点为远期结石清除率。根据查阅文献及前期工作基础,预计SMP组近期结石清除率为94%,RIRS组近期结石清除率为75%,设双侧α=0.05,把握度为90%。利用PASS 15软件计算得到SMP组的样本量N1=71例,RIRS组的样本量N2=71例,考虑失访及拒访的情况20%计算,最终至少需要的SMP组与RIRS组研究对象各为89例,总计至少纳入178例研究对象。
1.3 临床资料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样本量计算,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共纳入178例患者,其中SMP组男62例,女27例,21~65岁,平均(44.05±11.03)岁;RIRS组男60例,女29例,20~65岁,平均(43.70±10.98)岁。术前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结石位置、结石大小、结石CT值及肾积水程度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续表1
1.4 手术方法 SMP组:患者取截石位,全麻后在膀胱镜下逆行置入F6输尿管导管,直视下插至肾盂水平,并注入生理盐水建立“人工肾积水”。患者改为俯卧位,升高腰桥,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采用18G穿刺针进行穿刺,见尿液顺畅流出证实为穿刺成功,插入斑马导丝,并退出穿刺针。随后置入J形金属导丝,并沿导丝依次使用F10、F14筋膜扩张器扩张通道,留置Peel-away鞘,形成经皮肾通道。肾镜经通道进入肾集合系统寻找结石,采用钬激光(200 μm)将结石打碎为<3 mm的碎石,碎石功率为10~20 W。对于肾盏颈较小的患者,可用输尿管镜碎石,以防止撕裂引起出血。术后留置F6双J管。RIRS组:患者取截石位,全麻后在输尿管硬镜直视下扩张输尿管,观察双侧输尿管开口位置及膀胱内有无病变,留置镍钛超滑导丝,退出输尿管硬镜,顺镍钛超滑导丝置入F12/14输尿管软镜外鞘,并顺外鞘置入输尿管软镜。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避免造成输尿管穿孔、损伤等,对于输尿管镜探查困难(输尿管管腔狭窄)的患者,留置双J管两周后再次进镜观察肾集合系统,找到结石后,将镜体退至软镜鞘内,使用钬激光光纤(200 μm)将结石碎为<3 mm的小碎石,功率为8~15 W,用取石网篮尽可能地取出小碎石。术后留置F6双J管。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操作。
1.5 观察指标 (1)两组结石清除率:以术后1周、3个月检查结果判定两组近远期结石清除率,无结石残留定义为结石清除;(2)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3)两组术后并发症:高热、迟发性出血及菌血症;(4)两组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清WBC水平。
SMP组近期结石清除率高于RIRS组(P<0.05),两组远期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RS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SMP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多于SMP组(P<0.05),见表2。SMP组术后出现高热4例、迟发性出血2例、菌血症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9%(8/89);RIRS组术后出现高热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9%(4/89)。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0,P=0.232)。术后第1天、第5天,两组CRP、WBC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RIRS组水平低于SMP组(P<0.05);术后第5天,两组CRP、WBC水平均低于术后第1天(P<0.05);见表3、表4。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结石清除率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RP水平的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WBC水平的比较
近年,肾结石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发病与新陈代谢、遗传等多种原因有关。研究发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保护患者肾功能不受损害,提高其生活质量[6]。近年,微创手术治疗肾结石已逐渐取代开放手术,主要包括SMP与RIRS,具有创伤小且结石清除率高的优势[7]。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SMP与RIRS治疗1~2 cm肾结石的临床效果,以期为1~2 cm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提供选择依据。
SMP是治疗肾结石的常用手段,在处理复杂性结石及直径1~2 cm的肾结石方面应用较多[8]。SMP是在PCNL基础上改良升级的一种微创PCNL,可有效弥补PCNL手术视野差、结石碎片提取困难等缺点[9]。研究发现SMP的持续灌注及负压系统可减少术中出血情况,改善术中视野,从而提高结石清除率[10]。但由于SMP需经肌肉、肾实质建立“人工通道”以到达肾盂,可对肾脏及相邻器官组织造成一定损伤。临床发现约95%的结石可经单通道清除,但仍有少数肾结石患者需建立多个通道才能有效清除结石,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1]。RIRS是经输尿管、膀胱等“自然通道”进行碎石,可避免经皮肾通道对肾脏造成的损伤,具有痛苦小、安全等优点,已成为2 cm以下肾结石的一线治疗手段[12]。但由于输尿管软镜的工作通道直径较小,CT值>1 200 HU的肾结石较难粉碎,导致结石粉末化程度低,从而延长了手术时间。
王亚园等[13]报道,SMP可有效粉碎直径2~3 cm的肾结石,近期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RIRS组。本研究结果显示,SMP组近期结石清除率高于RIRS组,但两组远期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王亚园等[13]的研究类似,提示SMP粉碎1~2 cm肾结石的近期效率优于RIRS。王勤军等[14]的研究发现,与PCNL治疗直径2 cm以下肾结石相比,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术中出血量较少,但手术时间较长。本研究中,RIR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SMP组,住院时间短于SMP组,手术时间长于SMP组,住院费用多于SMP组,与王勤军等[14]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RIRS的使用可能减少1~2 cm肾结石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住院费用略高。SMP组近期结石清除率高,但此方法需人为制造非自然通道进入肾脏,较RIRS方法创伤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提示两种术式治疗1~2 cm肾结石均具有一定安全性。此外,杨立军等[15]的研究报道,RIRS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远低于PCNL组。本研究中,术后第5天,两组CRP、WBC水平均低于术后第1天,且术后第1天、第5天,RIRS组CRP、WBC水平均低于SMP组,与杨立军等[15]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RIRS治疗1~2 cm肾结石可能对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更小,更有助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本研究中,术后第1天CRP水平升高至最高点,原因可能是手术创伤后机体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升高,从而介导、刺激肝脏合成并释放CRP[15];术后第1天WBC水平同样升至最高峰,其中SMP组升高更明显,可能因SMP术中出血量较多,影响视野,结石中的细菌可能进入血液中,导致WBC水平升高。
综上所述,相较RIRS,SMP治疗1~2 cm肾结石能有效提高近期结石清除率,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而相较SMP,RIRS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机体炎症反应较小。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