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作品:人城共同体
——《长恨歌》书评

2021-11-11 22:24方梓薇
鸭绿江 2021年21期
关键词:王琦瑶长恨歌上海

方梓薇

对《长恨歌》糟糕印象的开始,是它的开篇四节。初读只觉是冗杂拖沓,描写得声色味一个不少,却迟迟未入主题,恐怕有凑字数之嫌。然而,对《长恨歌》忽觉惊艳的惊喜,亦是它的开篇四节。先是俯瞰弄堂的全貌,再猛地将镜头下潜至街道的人来人往中,穿过巷口人闲谈杂碎的唾沫星子,钻进少女的闺阁里,最后落在窗台上,镜头缓缓上移,聚焦不远处飞过的鸽子……散文般游离细腻的描写,自语般的嘟嘟囔囔,是关于老城的写实性白描,又像是使人恍惚看见巷尾女子坐家门口晒着太阳,眯着眼睛,漫不经心地叨唠着的话语。云里雾里的朦胧,却又于字句间塞满了故事的神秘,似有什么思绪呼之欲出……那是城的速写,也是人的铺垫。每一处说明,每一次因果,都与王琦瑶的人生进程有关,同样,也与这城的空气紧紧缠绕。

王琦瑶是离不开上海的,就像上海分明装着千千万万个王琦瑶一样。王琦瑶,一个活在上海过往的女子:青涩朦胧的悸动,故作成熟的姿态,波澜跌宕的心绪,失落与靓丽,心动与落寞……都不自觉地积淀着,堆叠在心底。在《长恨歌》中,她是活在过去人眼中的神秘传奇,活在时代人眼中的茶余饭后的闲谈佳话,更是活在当下却归属于过往的“沪上淑媛”。时间维度上看,过去与现在分明是线状的,而在王琦瑶身上,过去与现在是交织共存的,兼寓于这个女人的独立生存场中,似个体意识里的空间,又似周围人与她共同创造的空间,也似老上海为她留住的空间。她陶醉地游走其中,逃避着时光的推移与历史变迁,享受着停滞的细腻与柔情,封闭,却也精致。

“我是在直接写城市的故事,但这个女人是这个城市的影子。”为了写故事,柔化了一座城市;为了写故事,灵动了一名女子。在王安忆眼中,她要讲述的是上海的城市故事,而上海故事的“本质”是女人,上海故事中的女人眼里所向往的,是王琦瑶。而王琦瑶呢?她的心里,装的是上海,抑或说是她“创造”的上海。这么一来,王安忆写的上海便不是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上海,也不是颠沛于战乱血池中的上海,更不是在纸醉金迷中腐烂的上海,而是半遮半掩、带着淡淡忧愁和细细情丝的上海,明明风花雪月得耀眼,却又柔弱私密到不值一提。作者有意过滤了时代的历史风云,难免惹得“没有大格局”,缺少历史观的评价,但倘若站在王琦瑶这个上海女人的角度看看,抑或是站在《长恨歌》中各色人物的角度,这样浪漫细密的描写都是合理且真挚的。

有人流离在生死商政之间,自然也要有人沉浸在为日子而柴米油盐与喜怒哀乐中。既努力用雅粉饰俗,又以俗支撑雅,日夜在消遣中幻想着岁月尽在掌握,却终敌不过时间的溜走。王琦瑶即便曾回到乡间片刻,仍难耐上海的诱惑,那是繁花似锦的过往,那是归属感和宿命感——她是属于上海的人。即便漂泊于蒋丽莉家中、爱丽丝公寓、邬桥河畔、平安里的“王琦瑶处”……却没有一刻不蜷缩在上海的怀抱里,随着时间流水般随遇而安。上海的物质和欲望、上海的神秘和风情、上海的时尚和典雅,都融入小说的一字一句,嵌入王琦瑶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

“你看见的是风,王琦瑶看见的是时间,地板和楼梯脚上的蛀洞,你看见的是白蚂蚁,王琦瑶看见的也是时间。星期天的晚上,王琦瑶不急着上床睡觉,谁说是独守孤夜,她是载着时间漂呢。”王琦瑶与时间的关系饱含着信任,又有极度的憎恨。老上海的女人味是千千万万个王琦瑶给的,而王琦瑶的韵味是时间给的;王琦瑶的“奇”是时间给的,但王琦瑶的“丑”也是拜时间所赐。面对这女子的“奇”,程先生爱上她的“美”,李主任爱上她的“真”,阿二爱上她的“柔”,康明逊爱上她的“雅”,而萨沙,非要说爱,或许是爱上她的“凄”。

而她到底爱的是什么?王琦瑶爱的分明是自己。她爱的是平淡时有人感动,落寞时有陪伴,潦倒时有依靠,寂寞时有安慰,死水有人抚起涟漪,荒漠有人踏过脚印,黑夜有人照明,终了,也有个寄托。一生的时间,曲折的情线,让懵懂无知的少女渐渐长成举止风雅、气质脱俗的灵动佳人。她可以沉静地坐在角落,如壁画般不争不抢,却自知高贵夺目;她可以淡然于纷扰世情,如那年身前的康乃馨般不动声色,却偶得眷恋与依赖;她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经营梦境般温馨自在的关系,如家常烟火香气般魂牵梦绕,却也能飘忽到说散就散。这女人的风情是上海晕染上的香氛,是时间造就的沉静,自信而淡然,仿佛万物都只是云烟,在眼见虚无,因而谁去谁留,也始终起卧如常,日子照旧。坚持宿命论的王琦瑶把自己托付给时间,只要活着,就有生活,真实把握着生活。

时间绵延不绝地制造新的良辰美景。老克腊企图超越数十年时间的剥蚀;阿二也希望跨越时间的栅栏接近神秘的时代风情;平安里的邻居也曾忘记王琦瑶的年纪,身边的一切都为她营造着独立的梦境。但当死亡真正降至的时候,王琦瑶才真正醒来——那盒子,正是梦醒时的惊鸣。

当装着金条的盒子被颤巍着摆到老克腊面前的时候,男孩的激荡与涟漪化作死水一潭,那无人匹敌的“老上海标物”,如今变成一个衰朽陈旧的老女人,只有可怜,甚至可怖。原来,他爱的一直是报刊上的、素未谋面的三小姐,而非眼前这个沧桑的、似在河中寻浮木的老人。她何尝不知道自己早已注定的悲剧?“王琦瑶再把目光移到灯下的女人,她陡地明白这女人扮的是一个死去的人,不知是自杀还是他杀。”她只是希望停滞生活,逃避实与俗,在浪漫幻象中混沌一生。

后来,王琦瑶已不只是王琦瑶,上海也不再只是上海,王琦瑶身上烙印着上海故事,上海也循环播放着王琦瑶的故事。时间塑造一个人,也勾画一座城,它将人的灵动和城的风韵合一,成就独立的灵魂——细腻而真实,私密而诚挚。

猜你喜欢
王琦瑶长恨歌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此恨绵绵无绝期
沪上淑媛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兰峪水,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