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管理视角下小城镇商业核心区的立体步行系统策略研究
——以东莞大朗镇为例

2021-11-11 21:42钟海标郑欣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安徽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商贩小城镇摊位

钟海标,郑欣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起着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分流大城市人口压力的作用,是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城镇商业活动的繁荣,使之逐渐脱离原始自发形成的乡村集市形态,开始形成具有一定管理机制的城镇商业核心区,并成为小城镇发展中重要的活力之源。但小城镇快速发展也导致流动人口与机动车辆快速增长,这给小城镇现有的城镇管理与交通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人流、车流最密集的城镇商业核心区中更为严重,导致出现交通堵塞、管理混乱与行人步行空间被不断压缩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地影响到该区域的通行效率、安全性与行人的步行体验感,最终导致人在城镇商业核心区的停留意愿下降,从而间接影响到商业活力,也阻碍了小城镇的持续发展。目前面对交通拥堵、人车矛盾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于大城市的范畴内,如通过搭建立体步行系统去实现人车分流,缓解人车矛盾,此类解决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小城镇商业核心区所面临的问题之中。但小城镇有自身的局限性与特点,因此在小城镇在建设立体步行系统时,需要因地制宜地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与特点去量身定制相关规划设计,才能行之有效地解决当前城镇内商业核心区所面临的多层次交通需求问题。

1 东莞大朗镇商业核心区的现状与问题

1.1 东莞大朗镇概况

东莞大朗镇是当下国内快速发展的典型小城镇,在2019年,东莞大朗镇在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排名第三十名。其地处东莞南边、深港穗经济走廊要地,莞深、常虎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规划建设中的莞惠城际铁路、东莞轻轨横贯而过,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与便利的交通。目前大朗镇常住人口约有32.1万人,是一个以毛织产业、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型城镇,并且其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朝着宜商宜居、数字化治理的现代化城市为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1.2 大朗镇商业核心区现状与问题

大朗镇商业核心区位于大朗镇长盛商贸文化中心区的长盛广场商圈,也是大朗镇日常人流量与车流量最为密集区域。通过对该区域的现状调研发现,在上下班高峰期已经出现了局部交通拥堵问题,并且在商业区内存在步行空间被侵占,车辆随意停占步行街道,以及路权管理混乱导致街道上出现人车混杂的交通矛盾。同时行人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闯红灯、横穿马路等现象频发。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交通效率与行人步行体验,从而也会间接地削弱了整个商业核心区的商业氛围。

1.3 大朗镇的城镇管理问题

与大城市相比,大朗镇作为小城镇存在着体量小、经济能力弱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特征,无法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到城镇管理上,因而导致城镇的管理力度较弱,使得像流动摊位、牛皮癣式小广告与居民公共意识薄弱等城镇管理问题难以取得一个较好的整治效果,影响了城镇的风貌品质。

①流动摊位通常在人流量密集地违规占用过道、阻碍通行,而流动摊位体量小、移动方便,具有极高的流动灵活性,使得城管难于监管。并且大多数流动商贩都是迫于生计出来经营,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直接简单执法,合法不合情,容易引起社会道德舆论压力,如近些年城管与流动商贩之间暴力冲突,甚至造成不少流血的悲剧。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特殊原因,为了增加就业,中央文明办明确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也预示着摆摊经营在将来有望合法化。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流动摊位将不再需要管理,反而更应该得到重视,如何在保持城镇整洁、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为流动摊位提供合适的经营位置成了新的问题。

②牛皮癣式的小广告在小城镇中更为严重,在街道巷角随处可见,尤其是在一些具有较大人流量的街道节点如天桥。由于路过的人群大多是附近居民,具有较强的服务针对性,加上投放广告成本低廉,因此产生了较强的广告性价比,导致此处的小广告如野草一般,清理完一波又一波。这些小广告不仅严重影响了城镇的整洁风貌,还可能潜藏着诈骗风险,让民众上当受骗,影响到社会治安。因为小广告不单存在着出租、招工、维修、搬家这些能为居民提供帮助与服务需求的信息,也存在着很多非法广告,如偏方神药、贷款、办证等虚假诈骗信息。而且小城镇能投入的整治力量远小于大城市,监管力度弱,小城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更容易受骗,因此该问题也是城镇管理中的难题之一。

③居民公共意识薄弱,没有一个清晰公共空间的权责观念,而政府对于公共问题的监管机制不完善,也存在监管不力等问题,因此在公共空间中经常出现一些破坏公共设施、公共卫生环境等不文明现象。在当前城镇居民生活中,公共空间与居民的关系属于单向的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关系,除了少数的志愿者之外,大多数居民缺乏共同营造公共空间的渠道,难以养成自觉维护公共空间的主人翁意识。目前对于公共意识的培养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宣传教育,这对于学生能起到较大的作用,但对于成人起到的效果甚微,尤其是对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小城镇居民。

2 在城镇管理视角下建设立体步行系统的意义

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来都是综合多元的,不同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如能在解决问题时进行综合考量、统一谋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治理效益。首先立体步行系统并非孤立的,在将来建成后必定会与城镇管理产生相关的联系性,因为立体步行系统除了本身的日常维护管理,还涉及使用人群的行为管理,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步行系统的实际效果。如目前人行天桥上存在的流动摊位违规占道、牛皮癣式小广告破坏城镇风貌、行人破坏公物、乱丢垃圾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城镇环境品质,也增加了城镇管理成本。其次建设立体步行系统造价高昂,尽可能地提升性价比成为影响立体步行系统能否落实的重要因素,常规的方式有提升居民使用意愿,增加使用频率;空间功能复合化、提高空间利用率;引入商业,增加经济收入;降低建造成本,减少支出。但立体步行系统的长期管理维护也是一项巨大的成本,应当得到重视。因此从管理层面来说,在建设立体步行系统时纳入相关的城镇管理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的城镇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立体步行系统的性价比,增加其在小城镇中的可行性。

3 城镇管理视角下的立体步行系统建设策略

3.1 立体步行系统嵌入商业的底层化策略

在立体步行系统中嵌入底层化的商业,如地摊经济这类性质的商业活动。通过立体步行系统中的公共空间为流动商贩们提供一处标准化管理的合法经营场所,解决流动摊位的管理难题。在这种模式下既为立体步行系统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满足了底层流动商贩的经营场地需求,体现城镇以人为本的管理态度。而且流动商贩提供的商品与服务相对于城镇商业核心区内的业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也丰富了周边的业态与商业氛围,使得城镇既保持了文明风貌,也有人间烟火气。

3.2 立体步行系统管理模式的网络信息化策略

将立体步行系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网络信息化,引入智能化设备进行线上管理来提升效率。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都是当下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小城镇在这方面的发展与运用本身就慢大城市一步,因此更应该得以重视。而大朗镇作为电子信息产业与智能设备制造产业发达的工业型城镇,并且正在深入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所以立体步行系统的网络信息化也符合大朗镇的特色产业形象与发展规划,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还起到引导产业发展与展示城镇产业特色的作用。

3.3 立体步行系统管理的居民参与共治策略

立体步行系统作为是城镇居民生活中高频使用的公共空间,居民除了作为一名被服务者,同时也应该为公共空间承担一定的义务,如在使用时积极保护公共设施与公共卫生环境。让居民参与到公共空间的管理中来,赋予其一定的管理权限,一是让居民有了名正言顺的管理者身份;二是使居民有城镇主人翁的体验,增加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升居民的公共意识;三是通过与居民共同的管理下维护的公共空间,其中包含着居民的劳动付出,自然而然会更爱惜公共空间的环境,并且会积极成为公共空间使用时的监督者,引导其他行人共同爱护公共空间。

3.4 立体步行系统设置流动摊位经营区策略

在立体步行系统中设置流动摊位经营区将地摊经济纳入统一的城镇管理中来,可以满足流动摊位管理需求,并产生经济效益。但由于流动商贩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与灵活性,其商品与服务具有较强消费针对性,同时又无力承担较高经营成本,因此摊位经营区的设置需要具有灵活性、低成本、易管理的特点。具体措施如下:

①摊位的灵活租用:首先将流动摊位经营区合理规划摆放的位置,避免阻塞交通。其次将摊位按1㎡为出租面积单位,商贩可以按需租用相应使用的面积,提高场地资源的利用率,并设置租用面积上限来保障惠及更多商贩。然后以时间段为出租单位,以每三个小时为一段,分为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根据出租时长收费,让不同类型的流动商贩进行错峰经营,这将提高不同流动商贩的商品服务与不同时间段消费者需求的契合度,也降低了商贩经营的成本单价。

②摊位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化设备对摊位经营区进行线上管理,降低管理成本与提高管理效率。商贩可以通过线上进行摊位租用与预约,使得租用过程变得简单方便。另外在摊位经营区设置监控摄像进行智能化管理,将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到监控管理中来对租用商贩进行识别,保障摊位区的正常运作与避免商贩违规行为的出现。其次监控摄像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少盗窃行为的发生,提升该区域的治安程度,也让商贩暂时离开摊位去解决生理需求时有摊位货物安全的保障。

③摊位的牌证机制:对符合一定卫生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流动商贩颁发经营牌证,不允许无牌经营。同时设置牌证积分机制,当商贩每年的固定积分扣完则该年度无法再次租用场地,这为消费者在遭遇商品质量问题后提供一个售后投诉机制,可以找到责任主体进行惩戒教育,保障消费者权利,从而提升流动摊位的商品服务质量。

3.5 立体步行系统搭建信息平台策略

小广告在天桥上屡禁不止的现象也充分说明了立体步行系统中潜在的巨大线下流量,因此面对小广告的管理问题应采用堵不如疏的方式,在立体步行系统上设置信息平台为小广告也提供一处合法的容身之所,开发其线下的流量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①线下展示、线上查询:在立面步行系统内节点空间设置线下电子屏对广告信息进行滚动播放展示,避免原先纸张粘贴的杂乱与更换的麻烦,同时更为整洁美观。而行人对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进行线上信息平台精准、详细查询,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与信息的容纳量。

②平台的开放使用:平台对所有人开放使用,即可以在上面进行商业性质的企业招聘、房屋出租、维修家政、专业搬家信息发布,而个人可以在上面进行寻人寻物启事,寻找合租、转租等。甚至可以作为二手旧物交易平台,由于受众群体都是高频经过此处的附近居民,因此可以形成线上交流、线下现场交易的模式。

③信息审核机制:对广告信息发布者需要进行实名验证与内容审核,防止诈骗、虚假、不良信息混入其中,建立相应举报监督机制,保障平台的公信力。设置信息内容范围限制,塑造信息平台的专业特色。

3.6 立体步行系统的公共景观居民自治化策略

公共景观承载着美化公共空间、构建城镇形象的功能,是城镇精神风貌的具体表现之一。每年城镇公共景观的种植与后期养护都是一笔巨大财政支出,为了节约成本,通常只会统一种植易养护的景观植物,导致城镇植物景观缺乏特色、效果单一。而长期以来居民是很难有机会参与到城镇公共事务中,缺乏了培养公共意识的实践性教育。因此通过立体步行系统的公共景观居民自治化,将公共景观种植与管理的权限交给居民,一方面减少了城镇景观财政的支出,另一方面培养了居民公共意义,增强了对城镇的认同感。同时景观植物的种植能短期成效,如种植花卉时直接种植花苗,可在短暂几周内就开花,并且植物的观赏价值可以为种植者带来成就感,以及种植属于长期性行为可以养成居民长期参与城镇管理的习惯。具体措施如下:

①自由的种植模式:在立体步行系统的景观区域设置模块化的种植箱,每个居民可以申请一个种植箱的管理权限,然后可以对所属的种植箱按个人喜好进行自由种植。或者多人共同管理一个种植箱,而共同管理的种植箱作为情侣爱情、朋友友情、家庭亲情的美好见证,这种饱含丰富情感的仪式行为能提升居民幸福感与归属感。

②居民群体的交流方式:种植虽然是个体行为,但城镇景观是群体共享,增强种植者个体与民众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公共自治景观的长期发展。如在种植箱上设置挂牌展示种植者的昵称、种植心愿、植物介绍、联系方式等信息。并在信息平台上可额外设置一个种植交流论坛,种植者们可在论坛上交流种植心得体验,而观赏的群众在论坛上可以对喜欢的种植箱进行留言、点赞,以鼓励认同种植者的劳动付出,提升种植者的积极性与成就感。

③可持续的保障机制:为了保障整体的景观效果,避免部分种植箱的景观植物因疏于打理而衰败,因此设置每月养护打卡机制,保障景观植物的正常养护。对于超过一定次数与时长未履行管理责任的,将收回种植权限转向其他居民开放。

4 结语

通过城镇管理视角去建设立体步行系统是对小城镇商业核心区的多层次交通需求问题与城镇管理问题一个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建造的性价比,增强立体步行系统在小城镇中的可行性。在建设过程中将一些城镇管理问题纳入到立体步行系统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去释放问题背后隐藏的商业价值。在大的城镇管理视角下去实施一些小而可行的实际方法,找到其中的商业动力,保障其可持续性。并且积极运用新技术与新思想,如信息技术智能化管理与居民自治管理。直接看来是围绕着人的需求出发,但间接地促进了城镇商业核心区的商业活力。

猜你喜欢
商贩小城镇摊位
水果摊的主人
一号摊位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奇葩粽子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开卷三笑
母亲的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