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勇 (合肥市包河区绿化管理处,安徽 合肥 230001)
地被植物是指覆盖在地表的株丛密集、低矮植物,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低矮、匍匐型灌木和藤本植物。从广义生态学上看,地被植物还包括许多沼生和湿生植物。地被植物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吸附尘土、净化空气、释放氧气、降低温度、改善空气湿度、减弱噪音、消除污染、弥补地形不足、丰富林下景致。地被植物种类丰富,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绿色期长,种植后无需经常更换,易于养护和管理。
地被植物是有生命的,只有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把其布置在适合的生长环境里才能健康生长,发挥其景观及生态效益。适合的生长环境指适合该植物生长的光照、通风、土壤、水肥等条件。如空旷地宜选用阳性地被植物,疏林及林缘宜采用半耐阴的地被植物,密林下则宜选用耐阴的地被植物。运用地被植物应全面了解其生长习性,把其安排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健康生长,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有些耐阴及半耐阴的植物种植在全光照的地方易出现生长不良、叶缘焦枯的现象,如洒金桃叶珊瑚、八仙花、虎耳草等;而阳性植物种植在避光处则生长不良、开花少甚至不开花,如柳叶马鞭草、火星花等。
适合合肥地区的阳性地被植物如:花叶络石、五色梅、紫娇花、柳叶马鞭草、马鞭草、波斯菊、大花金鸡菊、松果菊、宿根天人菊、蓍草、马蔺、火炬花、百子莲、火星花、美人蕉、常绿鸢尾、墨西哥鼠尾草、地被石竹、美女樱、八宝景天等。
适合合肥地区半耐阴的地被植物如:杜鹃、八仙花、花叶蔓长春、红花韭兰、葱兰、萱草、多花筋骨草、石蒜、德国鸢尾、翠芦莉、细叶芒、菲白竹、箬竹等。
适合合肥地区耐阴的地被植物如:八角金盘、熊掌木、桃叶珊瑚、十大功劳、南天竹、大花六道木、臭牡丹、红王子锦带、常春藤、扶芳藤、麦冬、大吴风草、吉祥草、忽地笑、红花酢浆草、虎耳草、赤胫散、玉簪、紫蕚、花叶活血丹、白芨等。
适合合肥地区耐干旱的地被植物如:金叶大花六道木、南天竹、六月雪、金钟花、绣线菊、李叶绣线菊、粉花绣线菊、火棘、臭牡丹、棣棠、花叶络石、扶芳藤、佛甲草、德国鸢尾、射干、萱草、马蔺、柳叶马鞭草、马鞭草、波斯菊、大花金鸡菊、松果菊、宿根天人菊、黑心菊、金光菊、千叶蓍、翠芦莉、地被石竹、忽地笑、丛生福禄考、红花酢浆草、蓝羊茅、狼尾草等。
适合合肥地区耐水湿的地被植物如:臭牡丹、常绿鸢尾、石菖蒲、翠芦莉、花叶芦竹、玉带草、千屈菜、黄菖蒲、花菖蒲、水生美人蕉等。
2.2.1 高度适当
地被植物是植物群落的最底层,对乔灌木起衬托作用,增加层次,故在开阔地及上层植物分枝点高的地方宜选择株形较高的地被植物品种,反之则选用株形较矮、匍匐生长的地被植物品种,以免产生拥堵的视觉感受。合理选择地被植物的高度,形成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效果。如树干挺拔的水杉、落羽杉林下可采用耐旱、耐寒、耐阴、春季开紫色花的乡土草花二月兰及夏、秋季开花的紫茉莉混合种植的地被,杨树林下可采用叶色亮绿有光泽秋季开黄色花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大吴风草与夏季开紫色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蕚混合种植。
2.2.2 色彩协调
地被植物的叶色、花期、花色应与上层乔、灌木的花期相呼应,色彩搭配协调。落叶的乔、灌木下宜选择常绿地被植物以弥补冬季的绿量不足。在比较灰暗的林下可以用花色或叶色比较亮的地被植物跳一跳颜色,形成较为强烈的色彩对比。
2.2.3 单一品种与混合品种的考虑
在乔灌木层次丰富,色彩变化较多,位于较空旷或较突出的位置,可以采用观花、观果或观叶的能形成较好覆盖和景观效果的单一品种地被植物,这样可以较好地衬托中、上层植物,不会喧宾夺主,把各种植物景观统一起来,吸引游人的注意力。单一品种宜选择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且常绿的植物品种,如:麦冬、金边麦冬、小叶扶芳藤、常春藤、花叶蔓长春等。
把两种以上的地被植物种植在同一地方,混合种植,利用不同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优势互补,互相补充各自休眠期的景观表现,延长观赏期。例如把耐寒、耐旱早春开花的二月兰与夏、秋季开花的紫茉莉混合种植,延长了花期,使地被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石蒜与大花萱草是夏季休眠植物与冬季休眠植物的组合,玉簪与大吴风草是冬季休眠植物与常绿植物的组合等,都达到了观赏期互补的效果。以叶形相似的麦冬、沿阶草、葱兰、韭兰、与石蒜、忽地笑混合种植,能锦上添花,给游人带来惊喜。
2.2.4 加强栽培管理,延长观赏期
对一些地被植物,加强水肥管理、花后及时修剪,可以延长花期及绿色期,如丛生福禄考生长初期多施氮肥以利长叶,在花期以磷肥为主,这样有利于花朵鲜艳;当首次花期过去之后要及时修剪,认真施肥,促使再次开花,夏季高温时,将花后的枝条去除,以利通风,减少烂根。紫娇花将近孕蕾开花时,施1 次~2次磷、钾肥,以保证株苗在孕蕾和开花期有充足营养,可使花朵硕大,色鲜。八仙花喜肥,为保持土壤的酸性,可用1%~3%的硫酸亚铁加入肥液中施用。经常浇灌矾肥水,可使植株枝繁叶绿;孕蕾期增施1 次~2 次磷酸二氢钾,能使花大色艳。秋季对玉带草、火星花等进行修剪(保留10cm 左右),可使其冬季保持常绿。
2.3.1 使用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是大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对当地的极端天气有较好的抗逆性,水肥消耗低,种植和养护的成本低,生态效益高于外来植物,也能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
2.3.2 使用抗逆性强的植物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抗逆性强,养护管理粗放的多年生植物、一次投入,多年观赏,顺应目前提倡的节约型园林理念,是选择地被植物必须遵循的原则。
2.3.3 合理的种植密度
大面积的须经常整形修剪的木本灌木色块,增加了后期养护成本,而密度过大的地被植物,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植物之间遮蔽严重,通风不畅,易引发病虫害(如白粉病、叶斑病、蚧壳虫等)的发生,缩短了更新时间,造成浪费,应当避免。
地被植物的配置宜细腻而手法多样,对线条生硬的硬质景观加以柔化。望湖公园C 区水面的西侧有一段笔直且高出水面2m 左右驳岸,为了改变此处呆板的硬质景观,在水中自然式点缀菖蒲、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岸边种植安吉拉月季及花叶络石,花量足,花期久的安吉拉月季花开时成团成簇,如粉色的花瀑倾泻而下,阳光下散发着淡淡的水果芳香;而花叶络石则丰富了冬季的色彩。挺水植物及下垂的藤蔓植物有效地提升了此处景观。
望湖公园C 区水面的南侧有一处出水口,其上方有一段长约20m 宽约2m的硬质驳岸,选用枝条柔软下垂、春天花开满枝、色洁白、繁密似雪、如笑靥的李叶绣线菊与夏、秋季花红艳丽、灿如锦带、枝条修长的红王子锦带组团式栽植,配以叶色亮绿有光泽、叶缘乳黄色的常绿蔓性植物花叶蔓长春,藤蔓沿驳岸匍匐生长,它们细长、柔软而下垂的枝条活泼而富有野趣,丰富了出水口四季的色彩及层次。
园路两侧是最易引起游人关注的地方,望湖公园A、C 区主园路两侧,根据不同的光照情况,沿着园路曲折走向流线型栽植耐阴或半耐阴的沿阶草、葱兰、韭兰、金边麦冬,在其间点缀石蒜、忽地笑,利用地被植物不同的叶形、叶色、花期、花色,丰富层次及色彩,可以起到过渡作用,增加景观深度感,使园内处处有景,生机盎然。
香樟林下满植的植株低矮,叶茂密,碧绿青翠,小花繁多,花期长、烂漫可爱的红花酢浆草,开花时节,在大面积的香樟林下形成壮观的耐阴花海。
B 区小岛的疏林下以常绿蔓性半灌木、叶绿而有光泽、叶缘有银黄色斑纹的花叶蔓长春作为地被,梅林因其分枝点较低,故以多年生匍匐小草本马蹄金为地被,形成简洁而自然的景观。
通过对望湖公园林下、路旁、岸边、空旷地的地被植物的种植,丰富了植物品种,有效提升了公园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