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黎莉
两三岁的孩子总是喜欢说“不”,和大人对着干,有时候故意发出难听夸张的声音,这是因为他们开始进入心理学上所说的“第一反抗期”。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表述能力的提升,开始能够自我反省,并且能够较为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探索的欲望和自我主张也越来越强烈。家长必须意识到,孩子开始说“不”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进步,一直处于服从听话的状态反而不是好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这样既能让他们的行为在自己承受和掌控范围内,又能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感觉。比如,当孩子说“我不要睡觉”时,家长可以试着问:“你是现在就睡觉,还是再玩十分钟睡觉?”而当孩子更大一点时,则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再比如,儿童的第一个敏感期是“秩序敏感期”。最早出现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到两三岁时比较明显。很多人都能关注到,当婴儿发现他生活中的东西都在他习惯的位置,他的情绪表情会怡然自得,反之则会焦躁不安,这就是婴儿对环境产生秩序感知的证明。孩子再大一点,“秩序敏感”也会升级,可能表现为爱管闲事。
幼儿期的“秩序感”往往显得固执、刻板。家长要注意观察,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接纳孩子的“固执”,尽可能让孩子身处井然有序的环境。有时候“秩序宝宝”缺少灵活性,并不意味着家长“无所作为”。平时,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感受不同环境、不同家庭中的人和事,帮助孩子认识到别人的“秩序”和自己的“秩序”是不同的,帮助孩子慢慢学着“入乡随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