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艺作品中的共产党员传

2021-11-11 11:51:41本刊编辑部
传记文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传记共产党员

本刊编辑部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一直就是百年来中国文艺最重要的书写内容和主题之一。从李大钊、瞿秋白、陈独秀等早期革命思想奠基者,到丁玲、赵树理等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到杜鹏程、杨沫、柳青、梁斌等“十七年”时期的“红色经典”作家,再到李存葆、陈忠实等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名家,他们都曾因对这一内容和主题的书写而名垂史册。在此过程中,他们塑造了大量表现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的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虽屡遭生活、情感或道路选择的困惑,但依然秉承信仰、负重前行、开拓进取的经典形象。同时,作为文艺战线上的共产党员,他们以笔为武器,以文学为媒介,不仅深入领会、思考、践行党在各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切实参与到构建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宏大进程中来。总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文艺实践的统一,社会主义建设与文艺创作的同步,以及四十年改革开放与文艺演进的互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文艺与国家建设的全方位密切互动,都充分表明,百年文艺中的红色基因渊源流长,影响深远。

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都有其特定的成长环境、行动模式和发展逻辑。其突出表征就在于:作为文艺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他们的生命和形象既是艺术家给予的,又与艺术家无关。就前者而言,他们是艺术家在某个或某类原型基础上,充分动用一己艺术想象和虚构,而以艺术方式建构起来的只存在于特定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就后者来说,他们脱离作者或作品而成为新文艺人物画廊中独一无二的,且能与不同时代读者不断生成崭新对话关系的独立自足的艺术形象;或者说,他们不仅在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中诞生和成长,也会在不同时代由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读者所建构的阅读场域中继续成长,直至成为大众所熟知的公共形象。其中,那些为作者本人所不能把控或无法预料的形象演进和自我增值,往往成为衡定一部作品和作品中人物经典成色的重要标准。

不同于历史或现实中的非虚构人物,文艺作品中的经典形象自作家笔下生成那一刻起,便以其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所承载的丰厚历史内涵和巨大的审美感召力而真正实现肉体上的“长生不老”和精神上的永垂不朽。艺术虚构的神奇伟力,以及文艺经典人物本身所具有的穿越历史和跨越时代的超拔魅力,在此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同样道理,经典文艺作品中塑造的那些让人难忘的共产党员形象亦然。无论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张裕民、杨沫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柳青的《创业史》中的梁生宝、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还是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的白灵等人物,作为中国新文艺人物画廊中的经典形象,他们不仅早已为同时代读者所熟知,也必将以永葆青春的审美形象或者展现复杂的生命意蕴而为后代读者所喜爱。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此背景下,重新梳理和解读经典文艺作品中的中国共产党员形象,进一步发现或开掘其历史和美学的价值,具有非同寻常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第7 期特别推出封面专题:“经典文艺作品中的共产党员传”,邀请业内学者、作家,为经典文艺作品中的八位中国共产党员作传,以纪念这个伟大的节日。

另外,作为一种文体的传记,在当下,其样态和写法依然存在诸多可能。单就作传对象而言,某人、某物、某城市、某工厂、某文献典籍,乃至江河湖海、宇宙星河,都可成为“传记”写作的对象。为文艺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形象立传,当然也是一种尝试,其开拓性意义自不待言。我们亦以此为契机,期待与业界专家和读者朋友们共同探讨传记写作中的诸多可能,为当代传记创作提供有益的方法和实践的经验。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传记共产党员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大众文艺(2023年20期)2023-11-16 12:06:16
作答
——献给优秀共产党员
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 06:46:06
文艺作品
美术界(2022年6期)2022-06-29 01:59:46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壹读(2022年12期)2022-03-24 06:47:26
共产党员,上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12-18 02:32:07
共产党员,上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12-18 01:48:39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3:54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传记文学(2019年3期)2019-03-16 05: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