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洁
(安徽马钢技师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41)
1.1.1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层次区分不清晰
1950年召开的第一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将护理教育列为中级专业教育之一,使护理教育步入国家正规教育体系,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护理教育已不单单只有中等护理教育层次,开始发展成为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多层次护理学历教育体系。但在目前护理专业设置中,不论是中职护理教育还是高职护理教育,两者的定位区分并不清晰,培养目标都是都是培养符合临床需要的专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两个学历层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之初便没有体现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没有设想到二者的衔接问题,缺乏前瞻性。使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学历层次培养的侧重点不清晰,无法体现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在专业学习方面各自的优越性以及相应人才层次应有的梯度。
1.1.2 高职教育生源多元化,培养方式却单一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医疗卫生服务领域逐步从医疗机构向社区和家庭拓展,为适应和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培养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并开始尝试多种高职学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符合人学条件的学生进行不同种类的划分,使得生源开始出现多元化。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高考录取、五年一贯制、分类招生、“3+2”学生是高职学校的主流生源。简单来说,高职生源中既有参加高考录取的普高毕业生,也有符合条件的其他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还有一些中职学校曾经学过护理专业或卫校等毕业生,以及往届初中毕业或中职毕业生重新回归校园提升学历。如此多元化的高职生源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中共同学习专业课程,但却鲜少根据不同生源因材施教做区别化培养。
1.2.1 课程设置缺乏有效的渐进式
高职教育作为中职教育学历的延伸,课程设置上的有效衔接至关重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的相关规定,中高职课程设置主要包含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两个主要板块,护理专业中高职均包含近五十门选修及必修课程。如何在学制三至五年,在如此大体量的课程中,体现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经过多年的实践进行总结。而在当今的护理教育体系中,课程体系在各院校中并没有统一,课程设置大部分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在中高职沟通不充分的情况下,课程重复上,内容重复学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授课的顺序是否需要调整、授课内容侧重点是否有变化、某些课程应开设在哪个学历阶段、专业课程是否需要调整等问题,尚无统一答案与相关执行标准。
1.2.2 教材衔接无统一标准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方案提出,“三教”改革中教材是基础。而在护理专业职业教育教材的选择上,依照相关要求,推荐使用国家规划教材,但在现有的规划教材的编写背景中,似乎并没有考虑到中高职衔接的问题,缺乏相应的统一标准。选择适合中高职护理专业衔接的教材应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充分考虑中职与高职不同学历层次中各课程间联系与区别,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学习需要与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学生的培养要做好“两手准备”,升学与就业“两条腿走路”。既要考虑部分学生中职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问题,又要考虑部分学生的升学需求。如果只考虑就业,那么中职阶段需完成完整的专业课程学习与临床实习,使学生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报考的要求并满足基层医院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如果单纯考虑升学,教学侧重点就在升学必备的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上。矛盾就恰恰在于,这两种需求可能同时存在,学生希望自己既有毕业后直接就业的能力,又希望毕业后升学继续提高学历。中职院校普遍感觉教学任务重,很难有效平衡这两种需求。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中职升学的学生可能在中职阶段已完成整个专业课程 学习,那么高职阶段的重复学习就在所难免。如果只对中职升学学生进行拔高及加深学习,又难免会忽略普高录取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基于此,中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衔接问题亟待解决。
自1978年马钢卫生学校首次招生以来,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已有四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为省内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近万名医务工作者。随着学校及专业发展,2011年马钢卫生学校、马钢技师学院、安徽冶金科技学院合并,201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019年开始招收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在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积攒了一些经验。
2.1.1 把好招生关,制订合理的招生计划
从全局出发开展招生工作才能保证高职护理专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把控人才培养的质量。招生主管部门应根据多方面的实际,与教学部门、后勤管理部门一起制订合理可行的招生计划。不要一味追求升学率与录取率,对初中毕业生、护理专业中职毕业生分类招生考试学生、其他专业的分类招生考试学生分别制定招生计划,按相应招生制度组织开展招生工作。
2.1.2 把好入学管,设置适宜的高职入学门槛
面对现如今中职学校生源差、学生素质不高的现状,结合学生报考时填报的相关信息,可组织高职阶段入学选拔性考试,尤其是职业适应性测试。考生可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学校报名参加考试,通过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优秀毕业生进入高职阶段的专业学习。其余中职毕业生则依原培养模式毕业就业,或根据兴趣转换专业继续提升学历。针对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的招收,设置最长一年的“专业考察期”,如有不适应专业学习、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劝其尽早转专业或办理退学。
2.2.1 区分中职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层次
中职与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做区分,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设置之余,可做相关调研,依据院校特色、就业单位需求、专业人才缺口等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我校学生就业情况来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我校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就业,以省内及周边一二线城市就业为主,而上述地区各医疗单位的招聘需求大部分以高职专科及以上毕业生为主,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仅在为数不多基层医疗单位符合应聘条件,且竞争较为激烈。因此,我校护理专业中职毕业生仍以升学为主,提高学历层次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经过高职阶段的系统学习其自身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又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中职阶段就倾向于增加升学必备的公共课设置,增加相应学时。保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两种层次培养模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2.2 尝试高职专业方向培养模式
现如今,在各层次护理专业学历教育中,仅在硕士研究生及以上阶段才具有专业培养方向的细分。目前,我国一些本科院校也开始尝试针对二年级以上学有余力的本科护生规划专业方向,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而中职升学进入高职阶段的学生对于规划专业方向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中职毕业生,不仅完成三年的中职阶段系统的护理专业学习顺利获得中职毕业证书,并经过培训取得更利于就业的“1+X”职业技能证书,甚至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可依法依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此类中职毕业生在高职阶段采取细亚专科定向培养模式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就业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按照区域经济与护理行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与行业深度融合、紧密接轨,利用好寒暑假安排见习实习等各种形式的企业实践活动,强调学以致用。
2.2.3 结合实际,不断调整优化课程体系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护理服务、老年保健等服务领域逐步从医疗机构向社区和家庭拓展,服务内容从疾病临床治疗向慢病管理、老年护理、长期照护、康复促进等方面延伸,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需要结合当前局势,不断调整。如2019年底至今的疫情防控工作,对于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就需要有一定的倾向性。对高职护理专业而言,可酌情增加传染病护理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公共卫生管理、预防医学等课程的课时,从而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
总之,中高职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2021年4月全国职教大会的召开,职业教育只有深化改革,不断彰显自身特点,才有发展的活力,才能真正实现“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建设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成长“立交桥”关乎到护理事业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只有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各兄弟院校集各家智慧群策群力、潜心探索,相信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