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式护理对老年急诊患者护理质量、抢救时效的影响

2021-11-10 01:38:34熊小霞刘薇
康颐 2021年13期
关键词:护理质量

熊小霞 刘薇

【摘要】目的:选取老年急诊患者,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探究护理质量以及抢救时效。方法:将老年急诊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例数为60,选取时间开始于2018年6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一组以常规护理为方案,命名为对照组(30例),一组以全局式护理为方案,命名为观察组(30例)。护理干预结束后,应用统计学对两种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不同组别患者的抢救时效(抢救时间、等待时间、出诊时间、吸氧与心电监护时间以及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对比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且P<0.05;不同组别的患者护理质量(服务意识、救护技术、沟通交流)评分对比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且P<0.05。结论:全局式护理科显著提高老年急诊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抢救时效。

【关键词】全局式护理;老年急诊;护理质量;抢救时效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021

医院急诊科主要负责救治危急重症患者,急诊科室的主要特点有:(1)病情变化快;(2)病情重。老年急诊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所以一旦发生严重疾病将威胁其生命健康安全。调查研究显示,常规护理方法虽然能够对老年急诊患者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预后不够理想[1]。全局式护理方法符合现代护理学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充分尊重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具体病情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对其进行有关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的患者:老年急诊患者;患者例数:60例;病例选取的起始时间:2018年6月;病例选取的截止时间:2020年6月。每组患者的例数:30例;组别的命名: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资料:女性患者:11例,其余19例为男性;最小年龄:68岁,最大年龄:88岁,经计算可知(78.0±10.0)岁为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2h,最长22h,经计算可知(12.0±10.0)岁为该组患者的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资料:女性患者例数为10例,男性患者例数为20例;最小年龄:69岁,最大年龄:86岁,经计算可知(77.5±8.5)岁为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1.8h,最长21.6h,经计算可知(11.7±9.9)岁为该组患者的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1)急诊科室护士加强对老年急诊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监测,与此同时配合急诊医生开展相应抢救;(2)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便于输液;(3)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氧护理。

实验组应用全局式护理方法:(1)急救急诊护理。急救科护士在接到急诊电话后告知家属避免移动患者,与患者多多沟通,通过简单沟通评估病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障碍情况,需进行呼吸机干预。如果患者出现烧伤或出血状况,需立即进行止血工作;(2)准确分诊。护士在获得抢救信息后,需完善老年急诊患者的基础资料,做好抢救药物和器械准备工作。部分老年急诊患者会出现大出血或心脏骤停等病,所以无法立即开展抢救工作,否则将使得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受到较大威胁。部分患者出现高热或严重骨折疾病时,护士需加强观察,一旦出现异常需立即处理;(3)抢救护理。护士需与医生默契配合,为开展及时抢救奠定基础。在抢救过程中,护士需严密监测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做好吸氧护理;保持静脉通畅;(4)按照特级护理标准进行抢救。护士需按照特级护理标准开展护理工作,不仅仅完善管道准备工作,而且要完善配套设施和药品的准备工作;坚持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5)全程陪护。护士需全程陪护患者,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准备好器械设备,联系好相关科室进行救治。抢救后将老年急诊患者送至相应病房内,完善交接班工作。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抢救时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护理质量评分、抢救时效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抢救时效比较

观察组抢救时效<对照组,且P<0.05,见表1。

2.2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对照组,且P<0.05,見表2。

3 讨论

全局式护理方法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以患者为中心,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2]。全局式护理方法能够根据老年急诊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提高抢救效果;除此之外,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调查研究显示,常规护理方法无法完善抢救措施,继而使得老年急诊患者的抢救质量和抢救时效受影响。全局式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实现准确分诊和开展针对性治疗,与此同时完善抢救器械和药物准备工作,最终缩短等待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以上报告,我们得出,将全局式护理作为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方案后,抢救时效对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短;护理质量评分对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证明全局式护理可显著提高老年急诊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抢救时效。

参考文献:

[1] 王丹. 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骨关节炎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228-229.

[2] 周春静. 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19,32(8):142-143.

猜你喜欢
护理质量
造口人照护模式的应用研究
用iPad实施床边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影响
细节管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51:12
全程优质护理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血气胸患者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影响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47:19
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42:25
优质护理对手术室急诊患者生理应激状态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35:30
腔镜资源整合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李荣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29:34
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