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医疗问题分析

2021-11-10 02:05李文泽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老龄化医疗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口对养老的社会医疗保障需求增多,但是当前我国针对养老这一块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尤其在农村,社会医疗保障更是缺失。本文对如何做好农村居民养老医疗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老龄化;居民养老;医疗

“十四五”时期将高质量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明确各主要社会保障项目的重点任务和改革举措。关于社会保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一、我国农村老龄化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2019年末,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为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这说明我国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即“老龄社会”。预计到2033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4亿,届时我国将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2019年按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39.4%,以此推算,我国农村65岁以上的人口约为6935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老龄化群体,相对于城镇老龄化群体,在养老方面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困境。

(一)收入方面

2019年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8.8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0.7元。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7.8%,即三分之一。农村 60 周岁以上的老人中,其收入来源于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失去劳动能力,其收入来源于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离退休金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其他成员供养,收入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较少。因此,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来自子女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说他们自己没有收入,他们的养老金基本上由子女供养。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仅有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如果再赡养老人,再负担医药费用,可见其生活捉襟见肘。

(二)健康状况

中国农村老人的身体情况并不乐观,60岁以后健康状况普遍下降,2017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的比例只有43%左右,随着年龄的增加,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在 70 岁后迅速增大。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为农村为前3位死亡率高的疾病。这三类疾病尤其以老年人发病率极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农村老人的慢性病呼吸道疾病为例,其患病率从 2003 年的 391.7‰,增加到 2008年的 523.98‰,后又增加到 2019 年的 481.7‰; 农村老人的两周患病率从 2003 年的 30.2‰,增加到2013年的 39.8‰,后又增加到2019 年的 48.8‰。从上面的农村老年居民健康状况来看,他们需要更多的医疗保障,然而在农村,医疗保障的实际情况是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养老所需的保障需求。

二、老龄化情况下医疗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医疗费用负担过重

2019年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医疗保健支出人均为1754.6元,占其可支配收入的4.14%,农村居民的平均医疗保健支出人均为1420.8元,占其可支配收入的8.87%。即在农村,医疗费用支出占比是城镇居民医疗费用支出占比的两倍还多。从对比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在医疗费用支出这一块,其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相当大的,对于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由于发病率高,医疗费用肯定高于中青年的发病率,这块支出占比就更大,因此,从宏观上看,农村老人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农村居民参加新农合医保时,医疗费用报销给付是以大病和住院为中心,门诊费用仅报销一定的限额。对于这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帕金森这类的常见慢性病,其门诊治疗和药品支出费用不在可报销药品的范围内基本是自费。因病住院时由于有起付线的存在,再加上不在可报销药品的范围内需要自费的,其报销比例也多在40%-50% 之间,尤其,近几年,医疗费用不断上升,农村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收入还会递减,随着身体状况的下降医疗支出也会递增,这使农村老人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在对农村养老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老人通过减少看病和复诊的次数来控制医疗花销,这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

(二)医疗保健宣传不到位,农村居民缺乏定期体检意识

首先,农村老人疾病预防和定期體检的意识非常薄弱。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我国人口文盲率为2.67%,多数集中在农村,并以65岁以上农村老人居多,在这些老人中,即使不是文盲,文化水平也不高,因此制约了老人掌握预防保健知识的能力,缺乏定期体检意识,并且在农村,很少有卫生机构对此进行宣传,揭示老人定期体检等事宜,多数老人只2有身体不适时才会选择附近的卫生所进行基本检查、诊治、取药或是打针。村委会组织的不定期体检只是最简单的视力、血压、心率、听力、白内障等检查,对疾病预防和早发现所起的作用甚微。其次,老人对慢性病的治疗意识也并不强,大部分老人认为慢性病都是老年病,是正常的身体衰老的体现,只是定期服药减缓身体不适,并未从治疗角度或饮食起居等环节进行任何介入。再次,患病的老人对所患疾病并没有多少了解。多数老人对疾病的成因、影响、并发症、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并无了解,也没有学习掌握的意识。此外,老人在出现肢体障碍时并不会进行任何的康复性训练,病情持续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视力和听力出现障碍时,老人也并不会选择任何的辅助型器械,日常交流障碍越来越多。

(三)医疗资源匮乏

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城市匮乏,众所周知,无论是高端的医疗设备还是顶尖的医疗技术人才都集中在大城市,即使中等的技术人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这就导致农村医疗技术人员出现逐年减少的现象,从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上获得的数据,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在2011年,达到历史峰值为1122463人,到2019年,已将到近10年的最低值,为842302人,整个是下降的趋势。农村居民可选的医疗机构通常有四种,村卫生所、乡镇医院、县医院、省市级各大医院。但实际利用情况不尽相同: 在2003年,我国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后,政府陆续向村卫生所、乡镇医院、县医院等定点医疗机构投入经费,引进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使医疗硬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由于这些医疗机构人才匮乏,其检测结果不能得到大城市医院的认可,最后造成这些医疗设备实际的医疗利用率低下。省市级各大医院。医疗资源丰富,是农村老人在出现大病或重病时的选择。虽然住院医疗费用可以部分报销,但是就医很不便利,就医路途遥远、陪护成本高、经济压力大。对于农村居民养老来说,除去就医的医疗机构,更需要定期体检、保健机构为其服务,随着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逐年增加,对此需求会越来越多。按理说村卫生室、乡镇医院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医疗机构空间狭小、医生专业水平不高、也无专人承担此方面的工作,即借给方面接近为零。这就形成了需求矛盾。

三、解决措施

(一)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进程

虽然目前政府在“新农保”的实施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财政支持,但当农村老人渐渐失去劳动能力之后,每人每月 110 元的养老金或 110 元的高龄津贴并不能抵抗疾病风险。今后,应逐步增加对农村老人的养老补贴,减轻农村老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首先,应在扶贫工作中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在考虑农村老人劳动能力和实际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对农村养老保险给付水平进行合理上调。其次,在做好基本养老、五保、低保等工作的同时,还需加强临时救助制度的建设,使老人出现意外经济困难时能够接受短期应急机制的支援。农村老人因疾病导致的生活压力,也同时说明了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多数老人在住院治疗后仅报销一半的医疗费用,说明我国当前的住院给付水平不高,报销范围过窄,很多治疗和药品不在目前医保报销目录中。部分省份农村老人日常慢性病用药的门诊支出过高,也说明当地医保制度并未对慢性病的门诊费用做特殊给付处理。要想改变现状,就要提高医保给付水平、扩大制度报销范围、增加可报销病种和药品、加快医药改革。才能實现农村老人“病有所医”的目标。目前我国已经有多地农村居民医保与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并,统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我国城市居民医保的起付线,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均高于农村医保的起付线,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在60%-70%之间。农村居民医保合并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其医保的起付线,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均要上调,因此能达到实现农村老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带来的压力。因此,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进程,是农村居民养老的福音。

(二)选择适合农村居民的方式宣传医疗保健

老龄化日趋严重,更加重了农村居民养老医疗保健的宣传任务。农村老年人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医疗保健意识不强,不会主动进行医疗保健知识的学习。多数农村老人由于身边没有年轻子女共同生活,缺乏医疗保健知识的信息来源,也很少关注电视或报纸上的保健或养生节目。因此只能采用灌输医疗保健知识的方式,由村干部等人进行宣传讲解。首先,可以将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等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治作为宣传重点,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学习;其次,开展健康咨询性门诊等老人乐于接受的服务项目,如免费体检活动;第三,可以将医疗服务深入患病老人家中,兼顾不能自行出门的瘫痪在床老年人。同时也要考虑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的特点,在宣传的过程中进行反复教育,提高卫生教育的实际作用。只有对农村老人进行全方面、多形式、更有针对性的医疗保健知识宣传,才能让老人通过综合性的卫生保健服务获取有效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照护服务。

(三)加快村级卫生机构的建设

村级卫生机构在老人的疾病预防、定期检查治疗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村卫生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可用空间狭小、医生专业水平不高、护士无专人承担、无独立注射室、卫生条件堪忧等,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村级卫生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扶持。今后的改革首先要将医疗资源分散下放到基层,在农村地区建设基础卫生设施中加大对医疗卫生设备的投入,改善医疗技术的同时,在康复措施和减缓病情上下功夫,为农村老人在定期体检、治疗和照护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支持。其次,要加强专业的医护队伍建设,鼓励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医生和护士加拉到村级卫生机构中,提高农村地区整体医护文化专业水平,服务于农村。医护人员水平的提高不仅能使农村地区患病老人在就医和照护过程中接受更专业的服务,还有利于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知识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汤波.农村老龄化现状分析及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6(10):6.

[2]郝聪聪,陈训波.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20(03).

【作者简介】李文泽(1971.04-),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医疗保障。

猜你喜欢
老龄化医疗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中国互联网医疗生态全扫描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全国深度老龄化省(市)增至7个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健康月历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韩国将成为第二大老龄化国家
医疗服务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