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盲道现状调查研究

2021-11-10 04:19王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盲道城市建设人文关怀

王倩

【摘要】盲道是为方便盲人出行而修建的一种专供盲人导向行走的专用行道线,一般分为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盲道修建讲求实用、安全以及人性化,引导盲人群体能够正常行走,保证出行安全。随着文明城市的建设和推广,盲道建设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盲道破损、盲道被占用、盲道资源分配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给视障者出行带来了不便以及安全隐患。本文采用访谈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盲道建设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发现城市盲道建设中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拓展,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措施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盲道  城市建设  现代化  解决措施  人文关怀

1研究背景

盲道是为方便盲人而修建的专供盲人导向行走的专用行道线,一般由两类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称为提示盲道。现今国内部分城市盲道有些不契合需求,有些则出现“被占用”情况,盲道对盲人并未产生太大帮助。盲道是一个城市对每一位视障者的尊重,也是法律对视障者关怀的体现,是衡量一个城市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标杆。盲道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应杜绝因盲道质量问题而影响盲道使用现象的发生。盲人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是劣势群体,容易受到伤害,《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该逐步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城市人行道规划盲道就是为了保障盲人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体现了国家及社会对视障者的关怀。

2调查区域

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本部周围的文化路、奈河西路、奈何东路、岱宗大街、龙潭路、青年路、财源大街、东岳大街及校场街为典例。调研路段全场约15620米,该区域位于泰山脚下,山东农业大学北校区附近,地处泰安市中心市区。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复杂,人流量较大,个体营业户众多,商品经济发达,是泰山区的繁华区域之一;这五条道路在泰安市的交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其进行盲道现状的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实际情况。

3现状分析

3.1盲道建设规划不合理

3.1.1部分区域未设置盲道

在调研过程中,许多行人较多,车流量大的地方并未发现盲道,像泰安市协和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这种对盲人而言极为重要的地方也未发现盲道。许多盲道中间都有井盖或者电线杆,有的甚至中间出现了小型花坛,在实地考察校场街时,短短2000米盲道竟出现了十几个井盖,盲道存在断层情况,这样的设计极容易导致盲人跌倒或受伤。

盲道的条形引导砖和圆点提示砖分贝代表不同的涵义,圆点提示砖是提醒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了,称为提示盲道。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区域盲道砖的铺设未按这个标准,部分直行路中出现圆点提示砖、转弯处却无圆点提示砖的情况。

3.2已建成的盲道作用十分微小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的盲道上布满了自行车和电动车,甚至划成了非机动车停车区域。长期以来,媒体质疑盲道,全部集中在“占用盲道”这个问题上。即便这样,盲道被占用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甚至可以说,盲道工程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盲道普及率低,已建成的盲道使用率低。在之后进行的对盲道侵占的调查中,大部分人表示平日所见到的盲道上都是堆放着大量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与之相呼应的是现代市民对盲道保护意识的淡薄。

3.3盲道砖质量堪忧,盲道维护工作不到位

调研发现很多盲道砖已经损坏,有的盲道崎岖不平,坑坑洼洼;有的盲道砖凸出的部分较少,触感不强,很难被视障者感知;部分损坏的盲道未及时维护,盲道砖本身质量不过关,部分路段年久失修;盲道本身的颜色变了样子,颜色不再醒目,很难与寻常行人道砖形成对比。“只管建不管修”也成了盲道建设的突出性问题。

4成因分析

4.1盲道重建轻管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调查区域基本实现了盲道全覆盖,但基本每条路都出现盲道被占用,树木,井盖,电线杆横亘其中的现象,且井盖占用盲道现象尤为突出。盲道在铺设时,出现完全按图纸作业的情况,走着走着就会失去方向走到危险的公路上。还有部分“奇葩盲道”,明明可以用直线铺设,却出现一条盲道上多个弯,给视障者带来不便。这些问题都反映出盲道建设的不规范。政府偏向于“建”,但却忽视了“管”。在调查区域内,许多盲道凹凸不平,出现了缺失、磨损等情况,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缮,大多采取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态度,这必然会加剧盲人出行的安全风险。

4.2社会缺乏对盲人的关怀

4.2.1相关部门未做好协调工作

由于城市道路占用空间的有限性,盲道与其他的市政设施不可避免地存在交叉重叠现象。盲道施工部门与其他市政设施施工部门缺乏有效地沟通和协调,盲道设计者未充分考虑市政设施的铺设并为其留下合理空间,加之盲道施工在前而大部分市政设施的施工在后,导致盲道施工部门和市政设施施工部门都从便利自己施工的角度各行其是,空间交叉重叠、盲道被市政设施阻拦或改道、盲道给市政设施让路的情况也就不鲜见了。

4.2.2公民对盲道意识的淡薄

在调查问卷中,有16.46%的人不认识或没有注意到盲道,有83.54%的人虽然认识盲道,但却不是十分了解,且有一大部分人不知道盲道的作用,把它作为人行道的一部分,这种意识的淡薄导致了公民侵占盲道“无辜性”。从盲人的角度看,部分盲人不清楚盲道的分布,不了解盲道如何使用,大部分盲人没有独自使用过盲道。在公民对盲道意识的淡薄,盲人没有使用盲道意识情况下,盲道就失去了它本来的价值。同时,公民的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薄弱,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保护盲道,帮助视障者的氛围。

4.3盲人对盲道的信任度不高

在调查区域中发现几乎每一条盲道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且不说盲人,就连普通人沿着盲道走,也会遇到走着走着就没路、突然出现道路施工的牌子横亘路中间、盲道周围全是停车位、一条短短的盲道上出现四五处障碍的情况。盲道现状使盲人很难有安全感的獨自出门。在访谈中,有盲人提到,自己平时很少出门,因为十分害怕碰到障碍物受伤,还有盲人提到第一次出门遇到盲道上有车辆,自己就再也未出去过,这种给盲人造成的心理阴影也是无法预估的。

4.4盲道在法律、政策方面缺乏支持和保障

目前,关于盲道是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详细规定的。仅有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我国在盲道法律方面的缺失导致了盲道问题的突出,对于盲人的权益没有做到有效的保护。

5解决策略

5.1政府部门:统一协调,合理规划道路,建立惩戒措施

5.1.1加大盲道监管力度,建设奖惩监督机制

政府相关部门拟定关于侵占盲道的奖惩措施,对于揭发举报盲道占用现象的公众给予表彰奖励;对于侵占盲道以从事个人事务的群众按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的罚款。同时,住建局,规划局,城管局等多方合力,相互监督,把盲道维护作为巡视重点对象。建立奖惩机制不是仅仅为了对相关群体进行惩罚,而是起到一个引以为戒的作用,从公众心理出发减少盲道胡乱占用的现状。

5.1.2关注细节合理配置,建设实用、可持续盲道系统

将现有的部分盲道砖改为塑料砖。塑料砖使用周期期长,不易磨损,受环境的影响小,虽然它的价格高于盲道砖,但是非常耐用。铺设盲道时,对于盲道的颜色应该力求清晰醒目,可以参用黄色,红色,或者是与周围道路形成鲜明对比的颜色。盲道的使用对象不仅仅是全盲,也应该为低视力者提供。泰安市部分道路采用了大理石制作的盲道,虽然美观、耐用,但是颜色区分不明显,这虽然对于全盲人士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色弱、低视力的人而言,这无异于一条“危机四伏”的道路。

建设部门在盲道建设中应该符合法律规定,建设合理、高质量的人性化盲道。在提高盲道在公共场所普及率的基础之上,更应该因地制宜、合理铺设,在车流量和人流量较大的地方,适当增修盲道面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修改盲道的延伸方式的合理化程度。

5.1.3悬挂“盲人钟”,给视残者带来更多确定性

除了人行道上的盲道外,生活中的盲道还体现在十字路口上,盲人如何过红绿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泰安市道路的走访调研发现,泰安市红绿灯大多只是亮灯设计,这对于正常人而言,判断红绿灯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对于盲人,无论LED灯有多么醒目也起不到任何提示的作用。

建议推广红绿灯语音提示器,又称“盲人钟”,既有普通红绿灯的信号灯提示,也有语音功能,不断播报信号灯的状况,提示行人能否通行,同时红绿灯下设有延时按钮装置,盲人有紧急情况时可以按下按钮延长绿灯的持续时间,让盲人过马路时多一分从容。

5.2社会群体:加强公共宣传,建设“爱”的盲道

要让公众们认识到,盲道不仅仅是一个表面工程建设,而且是关于社会平等、对残疾人关爱的重要建设。关于盲道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建设现代化的盲道,更应该建设“爱的”盲道,不是物质化建设,更是思想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让普通群众从盲人的角度去认识盲道,让公众真正的认识到,他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对盲人的出行产生巨大的影响。加强公众的思想建设,不可局限于头脑中的想象力建设,而是应该让公众实践于行动中。从根源上减少盲道的胡乱占用情况,给盲人铺设爱的盲道。

要想解决盲道建设问题,必须加大盲道建设、改进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尊重、维护残疾人群体的相关利益。而这一系列工作有了残联的帮助将会事半功倍。最后,我们要积极弘扬人道主义思想,积极发展、建设关爱残疾人群体的相关事业,以促进残疾人群体更加平等、更为充分的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5.3群众政府相联合,建立专业平台

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盲道管理相结合、群众反馈与盲道治理相结合。平台的具体运行模式为:建立公众号形式,市民通过该公众号以图片或者文字描述的方式,对盲道非法侵占、破损以及建设不合理等问题进行相关反馈和举报,经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受理并核实后,再派遣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处置,对于反馈内容实际有效的群众可以给予奖励。同样,该平台也可以兼容其他的市政公用设施,作为维护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该平台还可以向公众收集关于盲道方面各类常见的和少有的问题,继续向大众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提供各种有关盲道的日常知识,让盲道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由于盲道一般存在于城市街区的人行道上,对于盲道的监督维护工作更要从这一点入手。早先,我国就对于店铺管理实行了门前五包制度,即店主要对商店门前的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公共设施负责,承担门前包卫生、包绿化、包市政公用设施、包建筑物容貌、包秩序五项任务。盲道是市政公用设施的一种,停车占用盲道在一定程度上是破坏公共秩序,所以,就门前五包制度而言,对于盲道的破损及停车占用问题,店主理应起到监督作用。除商铺店主外,与城市道路接触密切的还有广大的环卫工人,目前,环卫工人的工作内容为打扫城市卫生,保持街区整洁,且被要求全天保洁。所以环卫工人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就可以对于盲道的监察到重要作用。

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盲道管理效率,还能及时发现盲道建设在存在的新型问题,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普通群众的责任心与盲道保护意识。

6结语

盲道畅通盲人才会尝试并敢于独自出行。政府应该首先站出来规划好人行道上的停车区域,增强群众合理停车的意识;规范好井盖乱象;拐角处设置更加合理的盲道布局,路口等特殊位置改用点状凸起砖;红绿灯处设置语音提醒商家店铺门前让盲道保持连续。市民更要积极承担这份义务,及时发现盲道破损路段并上报,让政府的服务得到补充;加强自己的规范意识,不私自占用、改造盲道,主动帮助盲人避开危险路段。盲道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政府、公民的联合努力。

两砖之宽的盲道是盲人唯一安全的行走路线,也是盲人联系世界的重要桥梁。盲道是盲人静态的眼睛,盲道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城市文明礼仪的发展状况。盲道是服务盲人的,而服务盲道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基本要求。他们看不见我们,但我们应该看见他们。

参考文献

[1][1]汪昌莲. 盲道变“忙道”,亟须立法精细化帮“盲”[N]. 人民法院报,2021-05-23(002).

[2][2]潘鐸印. 让无障碍设施真正“无障碍”[N]. 中国建设报,2021-05-14(004).

[3]唐莉. 中国当代地方自治之初步研究[D]. 云南:云南大学,2003.

猜你喜欢
盲道城市建设人文关怀
“盲道十八弯”之忧
盲道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请为盲人留出一条道
盲道?停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