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影响

2021-11-10 04:19普麟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诊

普麟茜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急诊内科抢救室收治的突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小组,对照组(常规护理)35例,研究组(护理干预)35例,对比两组在并发症方面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的数据更小(P<0.05),研究组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的数据更大(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急诊;护理干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是院内急诊科中比较多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比如肺栓塞、气胸、低钾血症等,或者药物因素引起[1]。心脏骤停是一种对患者生命可直接产生威胁的病症,因为突然停止人体的正常收缩与供血功能,导致体内的多处血流中断,造成严重的缺氧与代谢障碍[2]。心肺复苏是救治该病症患者的主要手段,随着相关技术的提升,其救治效果逐渐增强。但在该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护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我院在实施急诊护理干预以来,心脏骤停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了提升,本文将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急诊内科抢救室收治的,突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的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小组,对照组(常规护理)35例,男19例(54.29%)、女16例(45.71%),年龄为(57.69±5.08)岁,研究组(护理干预)35例,男18例(51.43%)、女17例(48.57%),年龄为(56.88±5.21)岁。将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急诊科收入患者后,经过医生的检查、确诊、抢救后,护士配合医生实施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研究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1)加强监护: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同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如是否出现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症状,一旦发现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救治和处理。(2)脑部复苏护理:完成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颈部、额头进行冰敷,或者使用冰帽低温痰覆盖等,同时控制好病室的环境温度在18℃至20℃,以此来减缓患者脑部的氧代谢进程,降低耗氧量。(3)气道护理:为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各项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同时避免发生咬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应用低压气囊的情况进行观察,并调整合适的放气频率,以防出现误吸。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呼吸道的分泌物,避免因分泌物进入气道发生呛咳、窒息等负面反应。(4)环境护理:维持病房环境干净卫生、舒适安静,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降低感染风险。(5)心理疏导:在患者苏醒后,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对其进行心理安抚,告知其目前病情比较稳定,不必过分担忧、焦虑,并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能够促进病情康复,随后告知患者疾病与治疗方式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在并发症方面的发生情况,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抽搐、烦躁、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2)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3)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主要从三个方面评定:①临床症状,②并发症,③精神与心理状况。①消失,②未发生,③良好,为效果显著;①好转,②发生但症状较轻,③改善,为有效;①无明显改善,②发生且症状较严重,③较差,为无效[3]。康复总有效率是评定效果显著与有效的患者占比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应用( ±s)表示,计数资料应用(%)表示;并分别采用t和(x2)进行检验。当所得到的P值不足0.05时,表明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关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分别有1例(烦躁)、7例(2例抽搐、2例烦躁、1例记忆力下降、2例反应迟钝)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86%、20.00%,研究组的数据明显比对照组更小(x2=5.081,P=0.024)。

2.2两组关于住院时间与康复效果的比较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是(5.63±1.29)天与(6.39±1.37)天。在康复效果评定中,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效果显著有21例、15例,有效有12例、10例,无效有2例、10例,总有效率为94.29%、71.43%。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数据更小(t=2.389,P=0.020),研究组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的数据更大(x2=6.437,P=0.011)。

3 讨论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救治措施,但是在常规的救治模式中,对患者实施的常规护理,与救治的配合度不高,往往将护理重心放在了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上,脏器组织缺乏有效的护理,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进而影响其机体健康程度,增大康复难度,延长住院时间。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上的数据均比对照组更小,在康复总有效率上的数据比对照组更大。表明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本次研究的急诊护理干预从多方面展开,加强监护中除了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外,还注重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早期征兆并進行处理,阻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且对患者实施了脑部复苏护理与气道护理,心脏骤停患者的脑部因为缺氧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引起不可逆损伤[4]。通过脑部复苏护理减缓氧代谢,降低脑部的耗氧量,有效保护了患者的大脑。在气管插管中,气道容易因为干燥、侵入性操作等,引起损伤、感染,通过气道护理可有效避免这些问题[5]。还加强了环境护理和心理疏导,通过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有利于患者放松身心;给予心理疏导,能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我现状,同时在护理人员的鼓励下形成自信心态,对提高其依从度有显著作用,确保治疗与护理的顺利展开,这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6]。通过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进而减小了患者的康复难度,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干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193-195.

[2] 郭颖娜.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12):175-176.

[3] 盖纳,严兆娴,董青苗.评价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及安全性[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50):123.

[4] 陆小梅.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4):225-226.

[5] 梁会霞.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临床研究,2020,28(7):192-194.

[6] 商君辉.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20,10(6):83-85.

猜你喜欢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诊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