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英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列为“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2035年的远景目标之一,就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2021年6月10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意见》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先行先试、作出示范。此时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共同富裕、民生福祉、示范区
一、为什么把浙江省设立为共同富裕示范区?
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实,收入分配问题,包括贫困问题,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是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面临的普遍困境。特别是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金融全球化,以及越来越多现代商业模式的出现,使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呈现新特征、面临新难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还存在: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医疗保障水平仍然不高、社会保障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等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而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已经做了先行先试,而且,已经初见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具有广阔的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全国实现共同富裕先行探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新矛盾的迫切要求。
二、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所谓的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指全民共富、全面富裕、共建共富和逐步共富的标杆示范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明确了浙江示范区建设的四个战略定位。终于与深圳、上海浦东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具体的四个战略地位如下:
(一)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富民惠民安民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该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699元,连续20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930元,连续 36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具体到城市, 2019年数据表明,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嘉兴,达到37413元。
(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率先探索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浙江模式”是全域性的,覆盖范围更大。在全省各地催生出众多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义乌的小商品、慈溪的小家电,鹿城的皮鞋,永康的五金,绍兴的轻纺……,民营经济遍地开花,造富了一方百姓。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率先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上取得积极进展。浙江省不但有一百年前嘉兴南湖上的那一艘红船,是红色革命的发源地,它还是全国农民收入最高的城市。其城乡收入比为1.61:1,远低于全国的2.56。这也是浙江成为示范区的底气。
(四)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成为人民精神生活丰富、社会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美好家园。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社会新风尚。
三、扎实提高民生福祉的主要路径
(一)要设立长远的发展规划。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用长远眼光、全局眼光看待共同富裕。未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2020年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之上,再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俗话说“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没有自己的私利,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去年新冠疫情大突发,疫情足以让世界看清: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
(三)要实现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经济发展是前提,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还要意识到群众对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不能脱离这个最大的实际而提出过高目标,只能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决不能开空头支票,也要防止把胃口吊得过高,否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就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去。譬如,民生资源过度集中在豪华型养老院等享受型社会福利等方面,而在就业培训等“可持续生计”和“自我创业”等方面较少安排,这样民生就难以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四)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把社会学语言转变为经济学语言、政策性语言。具体来说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教育是民生之基,要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二是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做好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三是社保是民生之依,是社会稳定器、社会安全网,也是经济的调节器。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在初次分配、机会公平上消除戶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影响就业的制度障碍、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积极探索稳定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新机制,推动低收入群体持续较快增收。
总之,未来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我们就一定能早日实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新华网http://www.zj.xinhuanet.com/2021-06/11/c_1127553019.htm2021-06-11 。
【2】文雁兵、程秋萍.用科学思维方法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光明网,2021-04-25 .
【3】王道勇 . 读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深刻意蕴,人民论坛网,2021-04-15。